中國民間剪紙技法

中國民間剪紙技法

《中國民間剪紙技法》是2009年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鳳琴,王雪,傅穎。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弘揚剪紙這一優秀民族傳統文化,以傳承剪紙藝術為編纂目的。全書共分為三章,第一章從縱向、橫向的角度來介紹剪紙歷史沿革及地域風格,為讀者呈現剪紙發展、分布、表現形式以及審美特徵等方面的知識;第二章主要介紹剪紙的工具材料、基本語言符號,並且從實例製作的角度介紹各個類型剪紙的剪制方法等,使讀者能夠圖文並茂地了解剪紙的具體創作及製作過程;第三章為剪紙作品賞析部分,分對稱剪紙、不對稱剪紙、團花剪紙三個類型介紹優秀作品的剪紙語言符號運用、創作思路及作品的文化內涵等相關方面的知識。

目錄

第一章 剪紙藝帶概述

第一節 剪紙的歷史沿革

第二節 剪紙的地域分布和風格

第二章 剪紙的基礎技藝

第一節 剪紙的工具與材料

一、剪紙工具

二、剪紙材料

第二節 剪紙的基本語言符號

一、剪紙基本語言符號

二、剪制方法

三、剪紙的製作過程

第三節 剪紙實例的製作方法

一、剪紙製作符號說明

二、對稱剪紙製作步驟

三、不對稱剪紙實例製作步驟

試讀章節

第一章 剪紙藝術概述

中國民間剪紙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自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擁有真正意義上可以作為裁剪的紙張,中國的剪紙藝術至今已有2 000多年的漫長歷史。作為民間藝術門類之一的剪紙藝術,它是我國各民族人民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經過世世代代的積累而創造的文化結晶。其中所蘊含的濃郁鄉土文化氣息,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審美情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藝術特色和本土精神。我國最早的剪紙作品發現,是在1967年我國考古學家在新疆吐魯番盆地高昌遺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墓群中的團花剪紙。它們採用的是麻料紙,屬摺疊型祭祀剪紙。它們的發現為我國的剪紙形成提供了實物佐證。這說明,至少在晉、南北朝就已經有造型語言頗為成熟的剪紙藝術。隋唐時期,剪紙藝術獲得長足發展,遍布於宮廷、市井、民間。民間剪紙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被廣泛套用於各種歲時節日以及婚喪嫁娶、誕生賀壽寺禮俗活動中。至雨禾,剪紙有了職業藝人。明清時期,隨著市民經濟的發展以及商品經濟的繁榮,剪紙與其他工藝門類緊密結合生髮出其他工藝品種,豐富了民眾的生活。從出土文物來看,剪紙摺扇可謂是剪紙水平的體現。到了清朝,剪紙藝術更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在皇帝大婚之時,其新房的頂棚上也要用團花剪紙來布置,可見剪紙的受歡迎程度之深、普及面之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