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俗學網

(三)組織編輯出版民俗書刊,翻譯、評介國外民俗學著作。 (五)組織和參與國內外民俗學學術會議,促進學術繁榮。 (七)建設中國民俗學會網站,不斷更新、維護,使之成為民俗學研究者及愛好者的學術家園。

組織機構

中國民俗學會成立於1983年5月21日,由全國民俗學工作者自願結成,是民眾性的和非贏利性的民俗學專業學術團體,現有在冊會員1695人。中國民俗學會的現任會長為朝戈金研究員,副會長為巴莫曲布嫫研究員、陳勤建教授、董曉萍教授、高丙中教授、賀學君研究員、黃永林教授、劉德龍教授、劉鐵梁教授、葉濤研究員、趙世瑜教授、趙宗福研究員;秘書長為葉濤研究員。

成立背景

本會成立背景:1978年夏天,由鍾敬文教授起草,聯合顧頡剛、白壽彝、容肇祖、楊堃、楊成志、羅致平等人,致函中國社會科學院,隨後發表了《建立民俗學及有關研究機構的倡議書》,得到有關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和全國廣大民俗學工作者的積極回響。1982年6月,中國民俗學會籌備會在京成立,鍾敬文教授任主任委員。1983年5月21日,中國民俗學會成立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推選周揚為名譽理事長,鍾敬文為理事長,劉魁立為秘書長。
本會的基本宗旨:團結全國廣大民俗學工作者,調查、蒐集、整理、研究我國各民族的民俗文化現象,組織開展學術交流,蒐集發布學術信息,促進學術發展。

業務範圍

本會主要業務範圍:
(一)蒐集、整理中國民俗文獻資料與田野資料,逐步建立中國民俗文化信息資源庫。
(二)進行民俗學基礎理論研究和專題研究,鼓勵和組織民俗學田野作業。
(三)組織編輯出版民俗書刊,翻譯、評介國外民俗學著作。
(四)通過舉辦培訓班、開辦網路論壇、組織田野調查等方式,培養民俗學人才。
(五)組織和參與國內外民俗學學術會議,促進學術繁榮。
(六)積極參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七)建設中國民俗學會網站,不斷更新、維護,使之成為民俗學研究者及愛好者的學術家園。
中國民俗學會成立以來,創辦了不定期的內部信息交流刊物《中國民俗學會會刊》,發揮了溝通會員、交流學術和通報學會工作的作用。自1999年起,又創辦了《中國民俗學會年刊》,主要發表民俗學理論、方法和田野調查等方面的專題論文。2003年10月“中國民俗學會網”創建;2008年9月經三期改版、更名和系統升級,“中國民俗學網”(China Folklore Network, CFN)及其兩個功能性站點“民俗學部落格”(Folklore Blogs)和“民俗學論壇”(Folklore Forum)民風民俗網上網試運行,2008年12月27日新網全站正式開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