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殲擊機

中國殲擊機

中國殲擊機(Chinaese Fighter),主要用來殲滅空中敵機和其他空襲兵器的飛機。其特點是速度大,上升快,升限高,機動性好。1956年9月8日,瀋陽飛機廠試製成功中國第一種殲擊機殲-5--噴氣式,即米格-17Ф型,隨後獲批准批量生產。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成批生產噴氣殲擊機的國家之一。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新中國建國後,迅速開始了仿製生產噴氣式殲擊機的工作。中蘇政府於1951年10月正式簽訂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給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組織修理飛機、發動機及組織飛機廠方面以技術援助的協定》。同年4月18日重工業部設立航空工業局,統一負責飛機的維修工作。1951年底航空工業局共下屬18個工廠,職工近一萬人。1951年12月,周總理親自主持會議研究決定,要在3到5年的時間裡試製成功蘇制雅克-18初級教練機,以及米格-15。後殲擊機項目改為試製更加先進的米格-17噴氣式殲擊機。1954年中國第一批飛機及其發動機試製成功,兩年以後,1956年9月8日,瀋陽飛機廠試製成功中國第一種殲擊機殲-5--噴氣式,即米格-17Ф型,隨後獲批准批量生產。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成批生產噴氣殲擊機的國家之一。

機型

殲擊機的命名方式為:“殲”加序號。

殲擊機的外文代號為:漢語拼音首字母加序號,如:

殲5 (J5 ) (第2代,輕型殲擊機),

殲6 (J6 ) (第2代,輕型殲擊機),

殲7 (J7 ) (第2代,輕型殲擊機),

殲轟7 (JH7 ) (第3代,中型飛豹殲擊轟炸機),

殲8-2 (J8-2 ) (第3代,中型殲擊轟炸機),

殲8-2M(J8-2M)(第3代,中型高級教練機),

殲10 (J10 )(第3.5代,綽號:猛龍,輕型殲擊機),

殲10B (J10B ) (第4代,輕型殲擊機),

殲11 (J11 )(第4代,俄羅斯蘇霍伊公司出口中國的蘇-27重型殲擊機),

殲11A (J11A )(第4代,俄蘇霍伊提供蘇-27配件授權在中國中航集團生產),

殲11B (J11B )(第4.5代,中國中航集團自研配件在中國生產),

殲11BS(J11BS) (第4.5代,重型雙座殲擊機) ,

殲15 (J15 ) (第4.5代,綽號:飛鯊,艦載重型殲擊機),

殲16 (J16 ) (第4.5代,中航集團參考俄蘇霍伊蘇-30,自研配件在中國生產殲擊轟炸機),

殲18 (J18 ) (第4代,艦載中型垂直短距起降殲擊機),

殲18B (J18B ) (第5代,隱身艦載中型垂直短距起降殲擊機) ,

殲20 (J20 ) (第5代,隱身重型殲擊機),

殲31 (J31 ) (第5代,隱身中型殲擊機),

殲31A (J31A ) (第5代,隱身艦載中型殲擊機)

二代機型

殲5

殲-5殲-5

1956年7月19日清晨,新中國製造的第一架噴氣式戰鬥機-殲5戰鬥機

在東北某機場騰空而起,這架機身前部印有鮮紅的“中0101”字樣的銀白色殲擊機的試飛成功,標誌著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掌握噴氣技術的國家之一。殲5戰鬥機一亮相,就在東南沿海擊落美制台灣來犯戰機八架,其後更為中國的國土防空作戰立下了赫赫戰功。

殲6

殲-6輕型殲擊機殲-6輕型殲擊機

1964年1月,瀋陽飛機廠成功地仿製出前蘇聯米格-19型超音速殲擊機,命名為殲6

,該殲擊機於1959年9月23日首飛成功,它的製造成功,標誌著新中國航空工業進入了超音速時代。

六十年代中國向巴基斯坦提供了殲6,印巴戰爭中殲6共擊落一架米格-21,八架蘇-7和三架英制“獵人”戰鬥機。當時在巴的美國顧問認為殲6技術水平相當高,爬升率比印度的米格-21和巴基斯坦當時擁有的美制F-104都快,低空纏鬥性能好過當時亞州除F-86外的所有戰機,隨著時代的進步裝備數量曾高達3000架的殲-6已逐步退出現役。殲-6戰鬥機(英文:Shenyang J-6或F-6,北約代號:Farmer,中文:農夫),是中國瀋陽飛機製造工業公司製造的單座雙發超音速噴氣戰鬥機,主要用於國土防空和奪取前線局部制空權,也可執行一定的對地攻擊任務。

殲7

殲-7輕型殲擊機殲-7輕型殲擊機

1967年6月,我國為了國土防空和奪取戰區制空權,以前蘇聯米格-21戰鬥機為基礎,研發了單座單發輕型超音速殲7戰鬥機

。因為當時中蘇交惡,我國實際上並沒有從前蘇聯得到

的有關米格-21戰鬥機的大部分技術資料,到手的資料也有有很多的錯誤,使得該機的研製過程步履維艱,最後經過負責此項目的沈飛公司和成都飛機工業公司艱苦努力,硬是看著樣機,用“照貓畫虎”的方式成功的仿製出了殲7戰鬥機。通過殲7戰鬥機的研製,中國走完了引進-消化-吸收-自主開發戰鬥機的全過程,為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積累了一筆寶貴的財富。殲7戰鬥機作為中國20世紀80年代中至90年代中的主力戰鬥機,仍在中國國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代機型

殲8

殲-8輕型殲擊機殲-8輕型殲擊機

1964年,我國開始在殲7的基礎上獨立進行重大改進研製殲8

輕型殲擊機,並於1969年7月5日首飛成功。但由於十年動亂的嚴重干擾、遲滯了該機的研製工作,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3年,

殲8方才設計定型。而這時的殲8與當時國外航空強國裝備的戰機相比,已經落後了很多,中國航空人不得不再次加快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腳步。但是它在中國航空工業史上卻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標誌著中國戰鬥機設計跨進了自行研製的新階段。殲8戰鬥機主要裝備中國的空軍和海軍,已於1987年停產,總共生產架數不多。

殲10

殲-10輕型殲擊機殲-10輕型殲擊機

為了不在未來的戰場上受制於人,我國於1988年開始了殲10殲擊機

的完全自主的研發,該機是中國空軍歷史上最具神秘色彩的一種戰鬥機了。自從外界第一次發現它的存在起,

各種關於它的傳聞就一直沒有中斷,據說殲10採用了我國20年改革開放中所開發積累的大量先進技術,如四重數位數字電傳操縱系統、翼身融合技術、整體玻璃座艙、複合材料以及部分隱身技術等。因此殲10的任何動靜都牽動國際軍事觀察家的神經,美國中央情報局甚至還繪製了種類各異殲10三維立體模擬構 。

五代機型

轟-8

轟-8戰略轟炸機是我國在成功研製FBC-1(即轟七)之後,國家重點發展研製的最新一代隱形轟炸機。該機開始研製的時間大約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葉,中央給該機的定位是:重型,載彈量不低於18噸,超音速不低於1.2倍,隱形,攜載新型巡航飛彈能打擊北美大陸,航程不低於10000公里,具有空中加油能力。這項研製任務就交由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和西安飛機製造有限公司共同來完成。

殲-20

殲20是成都飛機製造廠研製的中國第五代隱身重型殲擊機,採用兩台國產渦扇10B發動機、DSI兩側進氣道、全動垂尾,鴨式布局。該機於2010年10月14日完成組裝,2010年11月4日進行首次滑跑試驗。2011年1月11日12時50分,殲20在成都實現首飛,歷時18分鐘,這標誌著我國隱形戰鬥機的研製工作掀開了新的一頁。

殲20,空軍代號為“威龍”,因為該機將擔負我軍未來對空,對海的主權維護,北約代號為“Fire Fang”(炎齒)/"Fire Tooth"(火牙)。該機由中國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設計、中國成都飛機工業公司製造的用於接替殲10、殲11等第三代空中優勢/多用途殲擊機的未來重型殲擊機型號,使用國產10萬功率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操縱系統並非使用J-10的電傳操縱,而是國際上最先進的光傳操縱系統。按中國和北約標準,該機為“第五代殲擊機/戰鬥機”,其目的是適合中國空軍2020年以後的作戰環境需要。

由於美國已經在2005年將戰鬥機劃代標準由原先的四代劃分法改為

五代劃分法、即與俄羅斯現行標準相同,加之中國在2009年之後的對外宣傳中將“殲10B”定位為新的“第四代殲擊機”,所以殲-20在未來的正式報導中亦有很大可能被稱為“第五代殲擊機”。該飛機開始時(可能)使用俄制“AL-31FN”發動機,後在2011年1月6日又改用“渦扇10B”,即WS-10B,也就是國產新一代大推力“太行”發動機的最新改進型,將來預裝備“渦扇15”(擁有三元矢量噴口,是國產第四代航空發動機,屆時可實現“不開加力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性”,以完全實現“4S”指標的全狀態加入人民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部隊服役)。

殲-31

殲-31是瀋陽飛機工業集團研製的第五代雙發中型隱形戰鬥機,代號“鶻鷹”,其採用雙發、單座、固定雙斜垂尾、無鴨翼、蚌式進氣道。猜測主要用途有三種:一是與我重型隱形戰鬥機殲-20形成高低搭配;二是擬推出的隱形戰機出口型號;三是發展為替代殲15戰鬥機的新一代隱形艦載戰鬥機。2012年10月31日上午10時32分,由中航工業沈飛研製的AMF五代戰機(殲-31)成功首飛。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個同時試飛兩種五代機原型機的國家。航空專家徐勇凌指出殲-31,未來具有有出口的可能性。

殲-60

殲-60就是殲-31第五代中型戰鬥機,其名為殲-31其中一種西方代號所致(F-60,另一種為J-31)。

殲-60

中國正在研發大型隱形戰鬥機殲-20項目之外,還在研發。西方猜測研發的殲-60中型隱形戰機,可能是殲-20的縮水版、簡易版,作為副產品,可以裝備二線部隊,也不妨出口到第三世界。

環球網國際軍情中心訊息:美國《航空周刊》網站發表國際評估和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理察 費舍爾的文章,文章提到,中國空軍正在進行雙軌現代化,發展新的復蓋範圍更大的遠程作戰能力;除了正在研發大型隱形戰鬥機殲-20項目之外,還在研發殲-60中型隱形戰機;此外,文章還提到,中國運-20新式戰略運輸機項目即將公布,中國還在研發中國版X-37B空天飛機——“神龍”。

中國空軍發展新的復蓋範圍更大的遠程作戰能力

美媒文章稱,中國開始組建一支現代化綜合空軍,在2020年前,中國空軍可能擁有1000架戰機,中國正在開發未來軍隊的各種武器,包括隱身效果更加出色的戰鬥機和新型轟炸機、無人駕駛、高超音速飛機甚至基於太空環境的作戰平台。最早在本世紀20年代初期,這些武器將出現在世人面前。

這場現代化運動依託於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的一項航空與航天技術全面發展計畫。第一條根本原則由“拒止”戰略指引,這項戰略於20世紀90年代成形、聚焦於台海衝突。隨後而來的是2005年後的“新歷史使命”戰略,這推動人民解放軍在更遠距離占據支配地位,同時發展新的、復蓋範圍更大的遠程作戰能力。

美媒文章稱,這種雙軌發展體現在2010年下半年發生的兩件大事上。首先是中國空軍首次在國外展示其現代化作戰能力:轟-6轟炸機在殲-10戰鬥機、空警-2000預警機以及轟-6U加油機配合下在哈薩克斯坦進行了聯合軍事演習。另一件大事是4個月後成飛生產的隱形戰鬥機原型機(外界普遍稱其為殲-20)公布於眾,並於2011年初進行首次試飛。為加速先進武器的研發,中國軍隊從1998年起開展重大後勤改革後一直鼓勵國防軍工部門之間的競爭。

殲-20之外,正研發殲-60中型隱形戰機?

美媒文章稱,中國有兩大戰鬥機生產公司:成都飛機公司和瀋陽飛機公司,它們都有隱形戰鬥機和傳統戰鬥機的研發項目。中國曾經購買了176架蘇-27和蘇-30戰鬥機,並且在俄羅斯許可證允許下生產了100多架殲-11戰鬥機。2008年,沈飛開始向解放軍空軍交付配備國產引擎、雷達和武器裝備的殲-11B戰鬥機,這是中國目前威力最強的國產戰機。中國空軍擁有超過120架現役殲-11B和雙座殲-11BS戰鬥機,預計將在升級時裝備性能更好的機載有源相控陣(AESA)雷達和引擎。

美媒文章稱,沈飛的殲-15幾乎與俄羅斯蘇-33艦載戰鬥機完全一樣,它將成為中國航母的主力艦載機,引領中國海軍邁入新的時代。殲-20的出現或許表明成飛獲得了大型隱形戰鬥機項目,但外界普遍認為沈飛正在自籌資金研發中型隱形戰機項目,或許稱作殲-60。 自2003年以來,超過200架成飛生產的“低端”單引擎殲10A和雙座殲-10S戰鬥機開始服役,與更大型的殲-11B形成高低端的配合。升級版的殲-10B戰機或許會加速生產,這種戰機配備AESA雷達、紅外搜尋和跟蹤感應器、雷達截面縮小技術和改進的電子戰系統。巴基斯坦可能購買的FC-獅或許是基於這種飛機研製的。

美媒文章稱,2005年,一位中國官員說,成飛正在考慮一個F-35級別的項目。中國早就對短距離起飛和垂直降落戰鬥機感興趣。長期以來,俄羅斯和中國都有訊息顯示,成飛可能正在基於俄羅斯雅克-141(一種在上世紀80年代末進行過測試的超音速短距離起飛和垂直降

落戰鬥機原型)的技術進行研發。

預計中國會在未來10年加大出口的力度,而在2020年以前研製出中型隱形戰機的可能性將給這種努力劃上圓滿的句號。

無人戰機

暗箭無人機

暗箭隱身無人殲擊機暗箭隱身無人殲擊機

由一航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設計的“暗劍”無人作戰飛機具有超音速、超高機動能力和低可探測性,主要用於未來對空作戰。2006年10月底,“暗劍”無人作戰飛機在珠海航展上首次公開亮相,引起轟動。“暗箭”設計獨到,完全有別於當前無人機發展趨勢,也與流行的B-2隱形轟炸

機類型的無人機設計不同,很可能具備無人機空戰能力。這個概念是西方也未提及的。

世界上大多數無人機都選擇亞音速,但“暗劍”裝有鴨翼和兩具垂直斜翼的設計,表明它可能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可操作性和隱形能力也較為突出。此外,“暗劍”的發動機進氣道位於機身前部下方,這與殲-10戰鬥機如出一轍,有助於提升戰機的靈活性。 “暗劍”在氣動設計上採用了類似B一2和F一117混合體的箭形翼身融合布局,機身部分在垂直方向上呈現出箭頭形狀的三角形,扁平的流線型機身和機翼圓滑過渡成整體升力面,機體設計能夠與可伸縮前翼、常規機翼、尾翼組成適合高速和大過載機動飛行的整體布局。從外形上推測,“暗劍”應具有超音速、高機動能力和隱身性能,已經達到國際戰鬥機技術的較高水平。而且在珠海航展中曾經出現過的“戰鷹”前掠翼隱身戰鬥機與“暗劍”有很多類似之處,在對中國新一代作戰飛機平台寄予期盼的同時,又使其蒙上了一絲神秘色彩。。“暗劍”無人機的動力裝置採用機腹進氣布局和單台發動機,按照其技戰術要求以及目前國內航空發動機的基本條件,可以判斷該機是一種體積大於J一7而略小於J一8的中型戰鬥機。

利劍隱身無人攻擊機

利劍隱身無人攻擊機利劍隱身無人攻擊機

由中航工業設計製造的“中國利劍隱身無人機”在2012年12月13日總裝下線,2013年5月開始,媒體曝光了“中國利劍隱身無人機”開始地面滑行測試的訊息,本次首飛成功標誌

著我國在無人機隱身技術上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未來空對地打擊手段將趨於多樣化。

從外形上看,“中國利劍隱身無人機”就像是一個巨大的飛翼,翼身融合且無明顯過渡,與達索公司的“神經元”、美軍的X-47B較為相似,後者採用了全飛翼、背部進氣布局,該氣動有利於飛行器提升隱形性能,全外形雷達隱身技術已經逐漸開始成熟並套用於無人機平台上。

最新訊息

由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7架殲-10表演機11日赴馬來西亞參加蘭卡威國際海空展,並進行飛行表演。曾在國慶60周年首都閱兵慶典上飛越天安門的4名殲擊機女飛行員,將駕殲-10首次進行海外飛行表演。

這是八一飛行表演隊繼2013年參加莫斯科航展完成海外首秀後,再次飛向國際飛行表演大舞台,向世界展現中國力量、精神和文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