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木偶劇團

中國木偶劇團

中國木偶劇團的前身是成立於1955年的中國木偶藝術劇團。是新中國第一個國家專業木偶表演團體。劇團成立50多年來,始終以繼承民族木偶藝術,學習國外先進經驗,以杖頭木偶為主,服務少年兒童為方針,創作了數百個以弘揚真善美為思想內容的不同表演形式的木偶劇節目。木偶電影《小鈴鐺》和《小鈴鐺續集》以及電視劇《大林和小林》給幾代人留下了美好的記憶,《寶船》、《孫悟空大鬧天宮》、《八仙過海》、《草原英雄小姐妹》、《木偶奇遇記》、《天鵝湖》以及木偶交響樂音樂故事《彼得與狼》、《動物狂歡節》、《巴巴小象》等,深受不同歷史時期孩子們的喜愛。50多年來,劇團足跡遍及全國各地,並出訪30多個國家。

基本信息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宣內大街183號

郵編:10031

電話:010-66066603

簡介

中國木偶劇團中國木偶劇團

中國木偶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前身分別是1955年成立的中國木偶藝術劇團和1995年建成的中國木偶劇院,中國木偶藝術劇團和中國木偶劇院分別隸屬於北京市文化局,為經營性的文化事業單位。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大潮中,北京市文化設施運營管理中心與北京永莊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共同出資對劇團和劇院進行重組,於2006年8月正式註冊,是第一個國有藝術劇院團與民營企業聯手並由民營資本控股的現代文化企業。

成長曆程

中國木偶劇團中國木偶劇團

中國木偶藝術劇團成立於1955年5月5日,是在黨和政府的重視及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在原遼西文工團木偶劇隊和中央戲劇學院木人戲研究組合併的基礎上成立的第一個國家專業木偶表演團體。劇團成立之初隸屬於文化部,1958年,文化部精簡機構後隸屬北京市文化局至今。五十年來,在黨的文藝方針的指引下,在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下,經過木偶劇團幾代人的艱苦努力,劇團規模不斷擴大,演出形式不斷創新,演出領域不斷拓展,藝術成果日益顯著,不斷在繼承、發展、開拓、創新和不懈追求中獲得勃勃生機,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木偶藝術風格,積累了創作於各個不同時期的300多個經典節目,培養和造就了眾多的藝術人才。中國木偶藝術劇團以五十年的奮鬥創造了五十年的輝煌。
中國木偶藝術劇團的藝術植根於人民,服務於人民,特別是對少年兒童的教育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 劇團成立50年來,始終以“繼承並發揚優秀的民族木偶藝術遺產、學習外國先進經驗、創造我國社會主義新形式的木偶藝術,為人民服務,以服務兒童為主”為建團方針,自覺以寓教於樂服務青少年為職責,以用優秀的木偶劇節目豐富少年兒童的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少年兒童良好的思想品德為服務宗旨,創作並演出了數百個以弘揚真善美為思想內容的不同表演形式的木偶劇節目,伴隨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健康成長。中國木偶藝術劇團建團50年來,演出足跡遍及祖國各地。劇團曾訪問過法國、俄羅斯、埃及、美國、巴西、新加坡、日本、印度、韓國等近30個國家,與世界木偶界同行也有著廣泛交往並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是國際木聯會員單位。劇團創作的木偶藝術作品,成為了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精神營養品,同時受到社會各界木偶藝術愛好者的廣泛好評。
劇團風雨兼程地走過了半個世紀的歷程,經歷了創業的艱辛,建團初期,廣納博收、虛心求教,派人員向福建、陝西、山西、湖南等地的木偶表演老藝人學習,培養了一批造詣較深、享譽國內外的著名木偶表演藝術家和木偶造型藝術家,他們的表演和作品深受觀眾的喜愛並受到業內專家的肯定和讚譽。此外,一些社會名流以及藝術界知名人士也不斷對木偶劇團的工作給予了指導與關注,如:茅盾老舍華君武、張仃、張庚、王朝聞、田漢吳祖光、陳布文、黃永玉、張光宇、張正宇、劉熾、謝添、侯寶林、林兆華等等,他們對劇團的藝術創作或出謀劃策,或親自動手,與本團老一代演職員,如:余所亞、冷福記、李千元……及曾在本團工作過的蔡萬榮、葛翠琳、周鶴亭、閻鳳舞等共同創作了許多彪炳史冊的佳作,也為劇團表演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改制

中國木偶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2006年9月15日正式掛牌。新公司由民營企業永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控股51%,國有資產出資方北京市文化設施運營管理中心股份為49%,這是民營資本首次參與國有藝術院團改制並控股,是文化體制改革中重大的體制突破。

發展足跡

中國木偶劇團演出的《彼得與狼》中國木偶劇團演出的《彼得與狼》

1955年5月5日,正式成立中國木偶藝術劇團
1956年,創造了“幼兒木偶戲”的新形式。
1960年暑期,劇團招收了第一期學員。
1964年,建成青年隊。
1966年,改名為東方紅木偶文工團。
1966年2月,撤銷青年隊,改為兩個演出隊。
1968年,更名為北京市木偶文工團。
1979年,恢復中國木偶藝術劇團至今。
1980年3月初,組建恢復了幼兒戲組。
1983年,實行內部體制改革,試行“承包責任制”
1985年,恢復了扁擔戲。
1992年3月,實行全員聘任制。
1994年,正式成立了劇團第一個經營實體——北京神奇玩偶製作中心。
1995年,中國木偶劇院落成並投入使用。
1995年,增掛“中國木偶娛樂中心”的牌子。
1995年,深化體制改革,實行總經理和藝術總監製。確定了劇團的改革目標。
1996年,成立小木偶會員俱樂部。
1998年,實現了由政府差額撥款向“準自收自支”轉化。
1999年1月,劇團正式實行了檔案工資與現行崗位工資分離的分配辦法。
2000年,劇團會同北京市戲曲學校面向全國招收了一屆木偶表演學員。
2001年,領導體制由總經理和藝術總監共同負責制改為總經理負責制。
2001年-2003年,中國木偶劇院開設旅遊專場。
2002年-2004年,參加北京市科技周活動並創作生產了三台科普木偶劇。
2004年,中國木偶藝術劇團網站正式開通。
2005年,籌備轉企改制。

歷任領導

1955——1957年 團長:吳村 書記:於健
1957——1966年 團長:洪冰 書記:於健
(備註:1966年至1971年,軍人工作組入駐劇團,成立革委會。 )
1971——1974年 團長:張玉書 書記:張玉書
1974——1979年 團長:馮書祥 書記:張玉書
1979——1982年 團長:洪冰 書記:洪冰
1982——1984年 團長:王惠民 書記:洪冰
1984——1990年 團長:王惠民 書記:孫思德
1990——1995年 團長:仇英俊 書記:牛文
1995——1999年 團長:杜冠華 副書記:張麗莎
1999——2003年 團長:謝啟光 副書記:張麗莎
2003——今 團長:周春寧 書記:游廣紅

主要藝術家

仇英俊(一級編劇,代表作品一《神嗩吶》、《老鼠嫁女》)
周獲(一級導演,代表作品《草原英雄小姐妹》《大鬧天宮》
張學戲(一級舞美設計,代表作品《野天鵝》。《神嗩吶》)
劉薺(一級木偶造型設計,代表作品《大鬧天宮》、《歡樂的節日》)
索萬今(一級木偶造型設計,代表作品《小鈴鐺》、《美人魚》)
張世華(一級木偶造型設計,代表作品《鬧花堂》)
冷浮肚(一級木偶演員,代表作品:《惡魔》、《豬八戒背熄婦》)
關劍青(一級木偶演員,代表作品《大鬧大官》、《草原英雄小姐妹》)
侯憲政(一級木偶演員,代表作品《八仙過海》、《大鬧天宮》》)
何玉琴(一級木偶演員,代表作品《神嗩吶》)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