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務業概況

中國服務業概況

正文

中國服務業的產生是比較早的。《莊子·山木》記載:“陽子之宋,宿於逆旅”,表明在戰國時代已有旅店。隨著封建社會經濟的發展,經濟、文化等交往頻繁,以飲食業旅店業為主的服務業日趨繁榮。如唐代京城長安(今西安)、宋代京城汴梁(今開封),酒樓茶肆,客棧飯館,到處可見。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為適應商品經濟逐漸發展的需要,服務業在各通商口岸及城市有進一步的發展。
對原有服務業的改造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中國的服務業具有濃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色彩。建國後,國家從兩方面對舊服務業進行改造:①改變所有制。將原掌握在官僚資本手中的服務企業收歸國家所有,成為全民所有制的國營企業。對資本主義企業通過公私合營等辦法改造為國營企業。個體經濟多數通過合作化道路改造為集體所有制企業。在當時,這些企業主要是飲食業、旅店業、修理業、浴池業、照相業、洗染業、成衣業等。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到1957年底,這些行業的全民所有制機構有7.3萬個,從業人員55.5萬人;集體所有制的機構40.9萬個,從業人員105.4萬人;個體經營者的機構26.8萬個,從業人員31.6萬人。②改變經營方向,使之為大多數勞動人民服務,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
發展傳統服務業 中國的傳統服務業是以為民眾生活服務為主的行業。包括飲食、旅店、照相、浴池、洗染、理髮等。據1982年統計,全民所有制的機構達10.2萬個,從業人員達121.2萬人;集體所有制的機構24.5萬個,從業人員184.2萬人;個體經營者的機構87.8萬個,從業人員115.1萬人。同社會主義改造時期相比,組織機構和從業人員均有較大幅度增長。服務業的服務設施也有很大的改善。在各大、中城市,新建一批旅店和餐廳;對原有設施進行了更新。同時,通過專業學校和在職教育,培養了一支具有專業知識和服務技能的職工隊伍,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
近年來,中國農村傳統服務業也有很大的發展。1982年同1979年相比,機構增長6倍,從業人員增長1.3倍。服務業的機構和人員在城鄉分布上也有所變化。1979年農村機構僅占全部機構總數的34.2%,從業人員占總數的26.9%;1982年農村機構所占比重上升到54.9%,從業人員所占比重上升到33.6%。
創辦新興服務業 中國經濟朝著現代化方向邁進,對科學技術和情報信息的需要漸趨迫切。在新興服務業中,科學技術諮詢服務業的發展較快,主要是為企業提供諮詢或軟體服務。在商品經濟迅速發展的進程中,生產和經營單位十分注意情報信息的傳遞。新創建的信息服務業注意採用先進技術,對所提供的信息產品力求迅速、準確。不少地區已建立起信息服務網路,使各種信息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了信息服務業的服務質量。在其他新興服務業中,以旅遊業租賃業、廣告業等的發展最快。
中國服務業的現代化 中國服務業有幾千年的發展歷史,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近年來,在總結歷史經驗推進服務業現代化的進程中,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服務設施方面,產業部門為服務業提供了大量的現代化設施,還從國外引進一部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設施。新建的服務企業一般都注意採用現代技術,老企業一般也注意採用現代技術更新改造。在企業管理方面,服務企業已成為獨立的服務產品的生產者和經營者,開始注意採用現代化的企業經營管理方法,以提高企業效率,提高經濟效益。國家和企業都重視服務業職工隊伍的培養。有關服務專業的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職工教育也有了較大的發展。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