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毒及藥用魚類新志

中國有毒及藥用魚類新志

《中國有毒及藥用魚類新志》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有毒和藥用魚類新志》一書有以下幾點創新:①在魚類鑑定方面,作者依據國內外分類學最新研究成果,糾正了不少過去被錯誤鑑定的魚種。②血清毒魚類研究方面,早在20世紀70年代,本書作者經動物實驗首次發現黃鱔血清有毒,能使小鼠致死。在80年代,還發現了我國首

中國有毒及藥用魚類新志

例飲鱔血中毒的病例。③膽毒魚類研究方面,作者經過動物實驗,又新發現6種淡水魚的魚膽有毒,從理論上闡明膽毒魚類源自鯉科魚類,鯉科魚類的魚膽均有毒,因此,要嚴禁吞服,從而修正了自1578年以來,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一書中所述的青魚和鯉魚膽無毒,可以治病的說法,對防治魚膽中毒這一社會公害做出了貢獻。④皮膚黏液毒魚類研究方面,首次敘述五線葉蝦虎魚的動物實驗情況,從而證實該魚分泌的黏液有毒。⑤卵毒魚類研究方面,在20世紀70年代,作者首次對條紋光唇魚進行魚卵毒素的動物實驗,從而證實光唇魚魚卵有毒。⑥在魨毒魚類研究方面,作者先後對產於我國的19種魨毒魚類的毒性進行動物實驗,為今後對魨毒魚類的研究提供了有用的參考資料。⑦糾正了以往一些醫藥書籍所記述的某些藥用魚類用以入藥的藥用部位存在明顯錯誤,例如,一些醫藥書籍認為鮫鯊白是白斑星鯊的鰾,可以入藥。作者經解剖發現,鯊類根本無鰾,魚白者應為精巢。又如,一些醫藥書籍認為雲斑櫛蝦虎魚(即雲斑裸頰蝦虎魚)可作藥用,其實,這是一種誤導,雲斑裸頰蝦虎魚為有毒魚類,體內含有河魨毒素,誤食後可使人中毒,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作者簡介

伍漢霖,教授,民族,漢,男,1934年4月出生,廣東省肇太市人。1956年畢業於上海水產學院水生生物專業。1992年10月獲國特殊津貼。長期從事魚類分類學和形態學的研究工作,尤以研究蝦虎魚類,有毒魚類和藥用魚類著稱。現正主編《中國動物志硬骨魚綱鱸形目(五)(蝦虎魚亞目)》、《中國有毒和藥用魚類圖鑑》、《中國有毒和藥用水生動物圖鑑》和《拉漢英脊椎動物(魚類)名稱》至2000年12月止,單獨或與他人合作共發表專著12冊,辭書9冊,論文50篇。發現魚類新種32種,新屬6個,新亞科4個。

伍漢霖同志是日本明仁天皇的摯友,1989、1995、1999、2001年先後四次就邀訪問日本,在宮內廳生物御研究所進行短期蝦虎魚類的研究,先後受到天皇陛下的10次接見,合影留念,講座蝦虎魚類的學術問題。

主要業績:《拉漢世界魚類名典》(第一作者),1999年台灣水產出版社出版,堪稱當代海峽兩岸三地規模最大的一部魚類名典,共收錄全球截至1999年5月的所有有效魚類26000多種魚名,為全球華人魚類中文名稱的統一邁出重要的一步。《中國有毒魚類和藥用魚類》(第一作者),1978年,上海科技出版社,中國第一本全面系統介紹250餘種有毒和藥用類的專著,水產、醫藥、衛生部門重要參考文獻,1999年該書由日本恆星社厚生閣出版日文版。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有毒魚類

一、毒魚類

(一)珊瑚礁毒魚類

1. 概述

2. 毒素研究

3. 中毒症狀、治療及預防

4. 套用前景

5. 毒魚種類

(二)鈍毒魚類

1. 概述

2. 毒素研究

3. 中毒症狀、治療及預防

4. 套用前景

5. 毒魚種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