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是中國政法大學法科強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政法大學非法學學科專業建設與發展的排頭兵與孵化器,目前已成為國內政治學與行政學、公共管理以及國際關係學科領域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的一方重鎮。 學院的政治學與行政學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擁有政治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以及政治學、公共管理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擁有政治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設有9個博士點、13個碩士點和1個MPA(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政治學理論學科和中外政治制度學科為北京市重點學科。 學院在中外政治思想與政治文化,公共治理、危機管理與政府改革,全球化與國際關係等領域具有鮮明的研究特色和優勢。

基本信息

發展歷史

積累時期

中國政法大學的前身——1952年成立的北京政法學院,是由原北京大學的法律系、政治系,原清華大學的政治系,原燕京大學政治學和原輔仁大學社會學係為主體組建而成的。

成立之初,北京政法學院聚集了一大批政治學者和教師,其中著名的學者有來自北京大學的錢端升、樓邦彥、吳恩裕、龔祥瑞,來自清華大學的曾炳均、杜汝輯等人,這些傑出人才為政治學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人力資源。

1959年學校在法學專業外增設政治理論教育專業,1979年北京政法學院復辦之初,組建了馬列基礎理論部,負責全校政治公共課教學。正因為有如上教學、科研隊伍的存在和學術積累,所以中國政法大學於1983年在全國政治學恢復之初就領先於很多高校擁有了政治學理論碩士點。

初創時期

1999年11月,成立政管學院 1999年11月,成立政管學院

1985年,中國政法大學進行教學體制改革,正式成立了法律系、經濟法系和政治系,從而標誌著政管學院(系)的誕生。新成立的政治系由劉聖恩擔任系主任,設定了政治學與政治教育兩個專業,成立了哲學、政治經濟學、中共黨史、國際政治、政治學、行政管理、人事管理七個教研室。

在此時期,雲光教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學理論方面,杜汝輯先生在西方政治哲學研究方面,為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學科建設和學術地位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們培養了中國政法大學第一批政治學理論專業研究生,形成了中國政法大學在當代中國政治學理論研究和西方政治思想與文化研究的兩大特色。

穩步發展

1988年,在第二屆系領導班子在常紹舜系主任的帶領下,調整了專業方向,1989年將“政治教育專業”改為“行政管理專業”,1995年又新設企業管理專業,並將政治系就此更名為“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管理系”。

跨越發展

政管學院聯合南開、山東大學舉辦學術會議 政管學院聯合南開、山東大學舉辦學術會議

1999年11月,中國政法大學決定撤系建院,成立了政治與管理學院,由張桂琳教授擔任院長,馬列主義基礎理論部掛靠在學院。學院下設政治學、行政管理、工商管理三個專業,並確立了“務實、自強、兼容、創新”的院訓和辦學理念。

2002年6月,中國政法大學原教學建制重組為12個教學單位,成立了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由朱維究教授擔任院長。學院開設政治學與行政學、國際政治、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四個本科專業,至此,學院成為橫跨政治學、管理學兩個門類的綜合性學院。

2008年12月,常保國教授任院長。學院取得了政治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公共管理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2012年,政治學一級學科成為北京市重點學科,學科接受教育部學位中心評估,取得全國高等學校專業排名第9名的優異成績。學院申報的“城市可持續發展培訓與技術交流”項目入選“中美綠色合作夥伴計畫”。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政管學院在中外政治思想與政治文化、公共治理與政府改革,全球化與國際關係等領域形成了三支教研團隊和研究特色,並取得可觀的研究成果。2001年以來,學院教師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2項,省部級項目10餘項 ,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1項,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1項,“馬克思主義理論工程”項目1項,國家精品課程1門,與福特基金會、歐盟、全球環境研究所國際合作項目3項。

在《中國社會科學》、《政治學研究》、《中國行政管理》、《世界經濟與政治》等著名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撰寫出版學術著作30餘部(含合著),其中兩項科研成果獲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項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數據截止2015年1月)

研究機構

機構名稱負責人
危機管理研究中心李程偉
國際教育非政府組織研究中心孫潔琬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城市管理協會中國中心常保國
台灣研究中心吳瓊恩
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研究中心張桂林
中國政法大學中國政府改革和發展研究中心石亞軍
東亞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孫承
中國周邊安全研究中心劉長敏
中國誠信建設研究中心胡明
朝鮮半島研究中心韓獻棟

(表格參考資料來源: )

辦學規模

本科生培養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設有政治學與行政學、國際政治、行政管理和公共事業管理四大類本科專業。

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

培養學生良好的現代政治思維素質,了解國家基本政治制度和政府的運作過程、治理方式,培養學生具有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政治學與行政學專門人才。

國際政治

培養能夠勝任在各級國家機關、公共組織、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中從事行政管理工作以及在高校及科研單位從事行政管理教學、科研工作的高素質人才。學生具有廣泛的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領域的知識基礎;具有較堅實的管理理論基礎,系統地掌握行政管理知識。

行政管理

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公共管理專門人才。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養和專業訓練,能夠勝任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特別是各種公共組織中的管理及研究工作。

公共事業管理

培養學生具有廣泛的人文、社會科學,特別是政治學理論和公共政策領域的知識基礎;具有較堅實的國際關係理論基礎,系統地掌握外事工作的知識、技能和法律規定,了解國內外國際關係理論發展及國際政治經濟發展信息,並能用一門外語閱讀專業書刊;具有較高的政治理論素質、較強的戰略和政策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應能較熟練地套用有關知識和法律規定辦理各類外事管理、信息蒐集和涉外事務,並具有良好地從事國際戰略和政策研究工作的基本素質。

碩士研究生

碩士點包含政治學理論、中外政治制度、國際政治、科學社會主義、國際關係、外交學、行政管理、社會保障、教育經濟與管理、危機管理、公共人力資源管理。

博士研究生

博士點設有政治學理論、中外政治制度、中國政治、國際政治、國際關係、公共行政學、全球學(交叉學科)。

MPA項目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MPA教育是國家為推進中國公共管理的科學化、民主化和法治化而設立的一種新的專業學位,它以政治學、行政學、管理學、法學等學科為基礎,以培養套用型、複合型、高層次公共管理專門人才為目標,是一個社會十分需要,發展前景良好的專業研究生教育。

中國政法大學的MPA教育以全校雄厚的法學高等教育資源為支撐,依託於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開展MPA教學與人才培養工作。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目前已成為國內政治學、公共管理、國際關係學科的一方重鎮,形成了從本科生、研究生到博士後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

中國政法大學MPA的辦學宗旨是:發揮法科強校優勢,秉承資政育人傳統,培育法治精神,在專業方向、課程設定和學員能力培養等方面著力體現政、法結合的特色。

中國政法大學MPA教育分為全日制(雙證)和在職兩種類型。設有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司法行政、黨務與社團管理等10個專業方向。

基礎條件

學科建設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目前擁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1個博士後流動站,9個博士點、14個碩士點(內含1個專業學位MPA授權),1個北京市一級學科 重點學科、4個校級重點學科,1個北京市特色專業、1個國家特色專業。

在2012年教育部進行的學科評估中,學院的政治學一級學科由上一輪第12名上升到第9名,進入全國高校前10名。

專業設定

本科專業
政治學與行政學國際政治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
學位授權
一級學科授權二級學科學位點
政治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政治學理論
中外政治制度
中國政治
公共行政
國際關係
國際政治
全球學(交叉學科)
紀檢監察學(交叉學科)
公共政策量化分析
政治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政治學理論
中外政治制度
國際政治
國際關係
外交學
科學社會主義
紀檢監察學(交叉學科)
中國政治(全英文碩士點)
公共管理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行政管理
社會保障
教育經濟與管理
公共人力資源管理
危機管理
專業學位授予權MPA(公共管理)

(表格參考資料來源: )

發展定位

發展建設

政管學院的發展目標定位為:秉持人才興院、學科強院、兼容發展戰略,把學院建成學術綜合實力和社會影響居於國內前列、擁有一定國際影響、特色鮮明的研究型學院,成為全國政治學科與公共管理學科人才培養、教學與研究的重鎮,成為全國政治文明與公共治理研究中心。

人才培養

政管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和公共精神,具有政治學-管理學-法學複合型知識結構,具有較強政治分析能力和公共管理能力的複合型人才。培養的人才主要面向黨政機關、公共管理機構及公共服務機構。

主要領導

院長姓名任期
劉聖恩1985——1988
常紹舜1988——1997
張桂琳1997——2002
朱維究2002——2005
蔡拓2005——2007.4
張桂琳2007——2009
常保國2009.12——2015.9
楊陽2015.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