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法大學中德法學院

中國政法大學中德法學院於2002年11月在大學原比較法研究所德國法研究中心的基礎上成立,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校區,是大學下屬的科研型教學實體。

一、中國政法大學中德法學院簡介

中德法學院的建院宗旨是促進和加強中國與德國以及歐盟法律界在法學教育、法學研究及法制建設等方面的聯繫、溝通和合作,以具體、現實及有效的方式與途徑, 積極推動和實踐中德兩國以及中國與歐盟之間的法制國家對話, 努力尋求使中國法律完善可供借鑑的有益經驗,促進中國法制的發展和法治國家的建立。
中德法學院主要培養能夠深入了解和研究比較法學、德國以及歐盟公法和私法的中、高級專門人才,所培養的研究生應養成優秀的人格品質和公民責任,樹立良好的職業理念和科學精神,具備複合型、外向型及創新型的教學科研能力和實務工作能力。
中德法學院目前面向國(境)內外招收攻讀比較法學專業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的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研究生,2004年9月已有首批碩士研究生入學。學院比較法學專業博士學位的研究方向為比較法學方法、比較法律體系、大陸法系法制和英美法系法制,設定的主要專業課程為比較法學基本理論和兩大法系法制專題研究等;碩士學位的研究方向為德國法和歐盟法,設定的主要專業課程為比較法學總論、德國民法、德國商法、德國物權法、德國債法、德國憲法、德國行政法、德國刑法、德國刑訴法、德國民訴法、歐盟法概論、德國及歐洲經濟法等。此外,學院還接收內地和港、澳、台及外國的在職人員學年(期)或課程的非學歷專業進修。
中德法學院現有教授、副教授以及兼職、特聘教授15名,承擔學院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的教學與培養,其中博士生導師8名,碩士生導師13名,全部具有在德國或歐洲其他國家留學和研究、講學的學術背景,以及豐富的教學經歷和科研成果;教學和研究領域涉及法哲學、法理學、法社會學、人權法學、憲法學、行政法學、民商法學、智慧財產權法學、環境法學、訴訟法學、歐盟法學、國際法學等。此外,根據學院與德國弗萊堡大學、法蘭克福大學、慕尼黑大學、漢堡大學和科隆大學的合作協定,參與合作的德國大學每學期派遣兩位教授、學者來院授課,共同參與學院碩士研究生的教學和培養,並每年接收25名經專業和語言考核合格的碩士研究生赴德國合作協定大學進行為期一年的攻讀碩士學位,課程學習和學位論文合格者授予所在德國大學的碩士學位。
中德法學院現任院長為米健教授。學院下設辦公室負責處理日常事務。學院專設圖書資料館,供教師及研究生教學、科研和學習使用。
中德法學院秉持全新的教育理念,傳承大學的優良傳統,採行個性化的培養模式,堅守嚴謹的學術精神,開拓廣闊的國際視野,組織科學的管理制度,培育一流的優秀人才。
中德法學院熱情歡迎海內外有志學子報考該院。
中德法學院真誠希望與社會各界廣泛開展教育教學以及學術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二、中國政法大學中德法學院發展現狀

2009年12月5日上午,中國政法大學比較法學研究院成立大會曁“比較法:中國與世界”研討會在北京隆重召開。
原來的中國政法大學中德法學院與中國政法大學中美法學院、中國政法大學歐盟法研究中心、中國政法大學比較法研究所組建成中國政法大學比較法學研究院。米健教授擔任首任院長。
在同德國方面交流時仍然使用中國政法大學中德法學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