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品牌相對論

中國式品牌相對論

中國式品牌相對論是用傳統哲學的“態”和“勢”解析品牌發展的,是傳承國學智慧的全局觀商業方法論,強調打造優勢品牌必須內外兼修,在“態”與“勢”之間尋求均衡發展,使新聞、公關、行銷與廣告相互協調,揚長避短。

中國式品牌相對論觀點

品牌,具有可見之“態(Form)”和無形之“勢(Power)”兩個主要的構成元素,是一種綜合反映的客觀存在,也是一種有時間和空間歷史跨度的複合體。

“有態無勢”或者“有勢無態”都不能成就真正成功的品牌。一個產品或一項服務,如果能夠有與無兼修、虛與實相顧,那么消費者就能從物質到精神兩個層面都得到愉悅和享受的快感,美譽度、忠誠度也往往就是從這裡開始產生的。

態(Form),有形!是已經客觀存在已知的東西,可以通過人類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五種感覺去感知得到。在物理學裡表示為Form Factor,形態係數、形式因素。

勢(Power),無形!廣義地講,勢就是指系統運行過程中的一種能量。簡單地說,勢就是一種未知且可改造的可控能量!

從《孫子兵法》古典軍事概念角度來看,可以誘導軍隊高度作戰積極性和強烈殺敵欲望的這種能量就是“勢”。

從人文的哲學角度來分析中國式品牌相對論的(品牌態勢理論),其基礎是創新的“有機二元論”哲學思想,因為從哲學角度來看,商業品牌必須具有一種創新式哲學思想與內涵。

傳統二元論的意義只是發現了事物具有正反兩面性,而有機二元論則真正是國學智慧的精髓所在,強調不要割裂、強調有機融合、強調辯證態度、強調互通互融、強調和諧狀態,所謂“勢”就是一種使二元論得以有機轉化的潛能量。

中國太極概念就是具有“有機二元論”特徵的最好例子,黑白圖形構成不是簡單的對立或徹底的割裂開來,而是呈現相輔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溶互動之勢,強調對立的統一、強調和諧的永動狀態。

在現今品牌商戰中,提中國式品牌相對論就必須要解釋太極密碼的玄妙之處:那兩個視覺上非垂直排列的虛實圓點,其實完全垂直且大小相同,只是受環境因素影響的視覺誤導。其存在意義絕不在其大小,這兩個“時空奇異點”就是“勢能動力點”,蘊涵著能量變化與轉換的關係,使得整體感覺是:靜中蘊動勢、動中有靜態,它們所具有的這種能量就是“勢”!

如果真正按照完美的製造工藝生產出這樣一個實體,當我們把它放到絕對水平的平面上,即使不用施加任何外力,那兩個點所具有的潛在物理勢能之間相互轉換,就像保持了理想的永動狀態,足以讓這個物體永遠不停止、永遠以加速度的形式運動下去!

簡單地說,中國式品牌相對論的基礎是哲學的有機二元論思想,更強調品牌與消費者“溶”與“動”的和諧狀態,這種哲學觀念也正是今日商業品牌得以可持續性增長的命脈根本。

中國式品牌相對論的套用

做品牌,亦如滾水之道:做到60度、易;做到80度、不易;做到90度、難;做到99度、更難。然而更多時候,就是差那么一度或幾度,我們的某些商業品牌便如強弩之末,問題出在哪裡?大部分是出在品牌與消費者的“溶”與“動”方面,出在對於“勢”的理解和套用方面。

針對不同類型企業的套用,中國式品牌相對論直接套用的三大基本套用定律:

定律1 初建型企業:堅定一個基礎行業,制定好品牌發展的長遠大計,但並不是所有企業都需要做全面而細緻化的品牌工作,要先解決好企業發展的溫飽問題。

定律2 成長型企業:除了審時度勢,企業還必須有持久耐力與恆心去完善,一點一點為品牌加分,切忌拔苗助長的毀滅式炒作,除非有相對保險的防護措施(危機預案)。

定律3 成熟型企業:企業與品牌都已具有一定規模,就要在“態”與“勢”之間作好均衡的基礎上,把握好“拐點”與“路徑”,尋求安全穩定的可持續性贏利與發展。

中國式品牌相對論是傳承著國學智慧的全局觀商業方法論,通過解悟太極式品牌密碼,剖析商業品牌成功非偶然的內在規律,強調打造優勢品牌必須內外兼修,在“態”與“勢”之間尋求均衡發展,將一切相關聯因素在品牌戰略角度加以有效過濾、變通套用,並使品牌與商品或服務呈現相溶互動的積極態勢,使新聞、公關、行銷與廣告相互協調、揚長避短。

比如中國品牌相對論很重要的套用——知勢。知勢的難點不在於從劣勢中看出發展中的優勢所在,而在於優勢中看出發展中的劣勢。IBM就是“知勢”的很好例子。

長久以來,IBM始終依靠PC向消費者售賣高科技商品、傳播國際化品牌,於是人們對IBM這個藍色品牌的印象已經形成:IBM就等於PC!

而在2004年底,IBM卻把始終以技術超前享譽業界的PC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全球業務以12.5億美元賣給了聯想,在後PC時代,剝離了PC業務的IBM更倡導著On Demand(隨需應變)的創新理念,揭示了豐富的品牌內涵、更傳達了其不僅僅局限於PC,甚至IT領域的廣闊的國際化品牌沿展趨勢。

對中國式品牌相對論的評價

周培玉:品牌時代的思想者

品牌理論來源於西方,但經陳慶新一番中國式的思考和梳理,就頗有幾分東方韻味,且富有哲學意義。不僅如此,他還融通地採用眾多學科知識,分析品牌態勢理論存在的廣博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老子說:“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其中也包涵一種態勢的思想,治國如此,用兵如此,經營企業亦難出其右。(周培玉:全國商務策劃師總部主任,主編大學商學院公共課教材《商務策劃管理教程》。)

茅理翔:勢、理、情,交融之說

將創牌、樹牌、維牌、保牌及充分發揮品牌的威力抓住了一個“勢”字,順勢、趨勢、借勢、造勢,真是把品牌的核心思想說透了,從《孫子兵法》、誠信道義及西方文化的融通,好象找不到真正如何講創牌的方法之說,但是如果細細體味,這一理念其實就是教你如何創牌、維牌、用牌。(茅理翔:方太集團董事長)

鄭展威:品牌時代,勢在必贏!

“勢,是指系統運行過程中的一種能量”。在品牌傳播過程當中,無論採用何種“勢”能,只要能夠準確地審時度勢、把握好時機出手,往往就能產生勢如破竹、勢不可擋的必贏態勢!中國式品牌相對論(品牌態勢理論)的觀點及現實商戰套用更是把中國兵家傳統智慧進一步發揚光大,融通了多學科的品牌態勢理論,新穎獨特、自成一派。(鄭展威:中國品牌研究院院長)

本條目相關資訊

  • 中國式品牌相對論 18:00 2008年3月24日
  • 關鍵字

    中國式品牌相對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