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數民族家具

中國少數民族家具

中國除漢族外,尚有55個少數民族。由於所處地理位置、經濟、文化、宗教、習俗及生產、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響,各民族所用家具的配製、造型、結構、用料和布置方式等都各具特色。

中國少數民族家具

正文

中國除漢族外,尚有55個少數民族。由於所處地理位置、經濟、文化、宗教、習俗及生產、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響,各民族所用家具的配製、造型、結構、用料和布置方式等都各具特色。
特徵 少數民族家具的主要特徵概括起來有以下9點。
①反映社會歷史面貌:如黎族的剮木椅、凳(圖1),因材而用,結構簡單,工藝原始,造型粗獷,反映原始生活的歷史面貌;哈尼族土司及其妻妾分用的鴛鴦床,土家族的滴水床(圖2)反映封建上層階層的生活面貌。

中國少數民族家具中國少數民族家具
中國少數民族家具中國少數民族家具
②表現宗教信仰色彩:如回族的誦經矮桌反映宗教禮儀;黑彝的家具,幾乎全用黑漆飾面,也是民族信仰的反映。
③反映民俗風情:如德昂族的燭籠(圖3)是婚禮時夫妻對燭跪坐,相互祝福的喜慶家具;瑤族長方飯桌,使用時,長輩坐於長側,晚輩坐於短邊,以顯尊長。

中國少數民族家具中國少數民族家具
④寓意思想,寄託幻境:如苗族椅背刻的狗形裝飾以及滿、彝、侗、哈尼、白、瑤等民族椅上的葫蘆、圓盤與山形等裝飾,都是運用槃瓠圖騰造型,以示懷祖;白族龍床床頂的二龍裝飾(圖4),取材白龍鬥敗黑龍的民間故事題材,象徵善者必勝,天下太平、生活安逸。

中國少數民族家具中國少數民族家具
⑤適應當地氣候條件:如維吾爾族的炕鋪、朝鮮族的火道地板床鋪和湘西土家族的多晉滴水床中的烤火家具以及傣族的架空竹樓地鋪等均與當地氣候密切相關。
⑥密切聯繫生產、生活方式:如蒙古族的折床、折凳和藏族的箱式櫃等,用材厚實,結構靈活,正面裝飾,利於搬運,適應草原遊牧生活的需要。
⑦融合建築內外結構:如滿族和鄂倫春族的兒童吊床、拉祜族的懸吊菜櫃、藏族的壁床和壁櫃、維吾爾族的組合壁龕、黎族的柱式牛角衣掛以及傣族和布朗族的涼台圍欄椅、侗族的火鋪、佤族與旱傣的地樁鋪等,幾乎全部利用建築結構,構成不同功能的家具。
⑧以素為主,重點雕飾:各族民間使用的家具大多不作塗飾而顯露材質紋理,但比較講究雕飾,如回族的誦經桌等,常在迎面或視域中心等部位作重點雕飾,或彩繪裝飾。
⑨就地取材:如基諾族的木竹涼床,傣、黎、布朗族的柳藤鼓形凳、桌,鄂倫春族的樺皮簍,藏族的牛皮櫃,黎族的牛角柱式衣掛,水族的石凳和草墩等,大都是就地取材製作,不拘一格。
分類 各少數民族的家具種類眾多,按使用的人體姿勢,並以坐具為主線,大體可分為4大類型。
①席地而坐型:習慣盤足而坐、箕踞平坐或一腿平伸、一腿屈膝而坐的民族,如朝鮮、蒙古、維吾爾、藏和滿等族的家具,一般無專用凳椅和床鋪,而是以席、毯作坐具和臥具,常以矮小的桌、幾為主和一些無腿、高低不一的櫃為輔進行配套。表現了林牧區的俗習。
②低矮坐具型:如矮凳、矮椅和矮小木墩、草墩、石墩等坐具以及與之相配的矮桌、箱櫃等。最具代表性的有傣、苗、侗、彝等民族家具。這類家具已有專用的臥室配套家具,廚房多合於堂屋,家具也多混合使用,並常圍著火爐布置。這類家具取材廣泛,木、竹、藤、柳和白蠟桿兼用,結構常外露而兼顧外觀造型。具有少數民族山鄉的田園風格。
③高大坐具型:垂足高坐用的配套家具。比較典型的有哈尼和土家等民族家具。這類家具的品種較全,堂屋、書齋、臥室和廚房等都配有不同的專用家具。家具尺度偏高偏大,以顯示威嚴、豪華和適應某些心理感受的要求。在飾以巍巍高山的造型烘托下,更是增加感染力。有的甚至超過人體生理、舒適與方便的合理標準。如哈尼族堂屋的桌椅,其高度分別為810mm和525mm,而當地人的身高一般男為1.6m、女為1.5m左右,顯然家具與人體尺度不適應。
④高矮結合型:高坐、矮坐和席地而坐型家具同時並用,這類家具的品種較齊全,注重使用功能,且造型與裝飾較完美。如白族堂屋家具,既有居上擺設的高大條案(或神龕)和太師椅,又有左右放置的低矮春凳,中置雙套桌,它不僅在高矮家具之間起著協調作用,又較適合身材不高的人使用,而且可分可合地改變用途,收到一物多用和高矮兼顧的效果(圖5)。

中國少數民族家具中國少數民族家具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