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十二講

中國哲學十二講

《中國哲學十二講》,作者:郭美華,陳衛平,重慶出版社,哲學作為本源意義上的“愛智之學”,是人對於更好存在的追求,我們以此“哲學觀”來講中國哲學。

基本信息

作者郭美華陳衛平
ISBN:10位[7536691343]13位[9787536691346]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
定價:¥26.00元

內容提要

哲學作為本源意義上的“愛智之學”,是人對於更好存在的追求,我們以此“哲學觀”來講中國哲學。
本書圍繞中國哲學在各個歷史時期討論的主要問題,即從先秦天人之辯、名實之爭,到兩漢宇宙論上的或使莫為之爭、魏晉有無及言意之辯、隋唐佛道哲學對於宗教境界的討論、宋明理學時期的理氣(道器)之爭和心物(知行)之辯,再到明清之際哲學家對於整個古代哲學尤其宋明理學的批判總結,最後到近代哲學在歷史觀和認識論(心物知行關係)的轉型,展開其從先秦到近代的發展歷程;以及新時期20多年來中國大陸哲學研究的主要趨向,和來自海峽對岸的中國台灣地區學術界對這一時期中國大陸哲學研究的評論。

編輯推薦

本書給人突出印象的有以下幾點:一是對“中國哲學是什麼”這一問題及其答案的尋繹,二是對中西哲學關係的思考,三是對哲學史方法論的關注和自覺反思。
——郭齊勇

作者簡介

陳衛平,男,1951年生,1981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國哲學專業研究生,獲碩士學位。現為上海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華東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講“金岳霖問題”:中國哲學史作為獨立學科是否可能
第二講天道與人道:先秦諸子哲學之一
第三講名言與實在:先秦諸子哲學之二
第四講或使與莫為:兩漢時期的宇宙論哲學
第五講有無之爭與言意之辯:魏晉時期的玄學
第六講神仙人生與佛陀境界:漢唐時期的道教與佛教
第七講道器與理氣之辯:宋明理學之一
第八講心物之辯與知行之辯:宋明理學之二
第九講回歸原典與批判總結:明清之際的哲學
第十講西學湧入與本土創造:中國哲學的近代轉型
第十一講形上智慧與生活世界:新時期中國哲學史研究
第十二講重新評價與互動對話:來自台灣海峽對岸的評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