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都學會

中國古都學會

中國古都學會成立於1983年,是由國內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文化團體中的團體和個人自願組成的全國性學術組織。由於會聚了國內頂級的專家學者,中國古都學會被公認為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的全國性學術團體,其研究成果頗具權威性。

簡價

中國古都學會是由國內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文化團體中的團體和個人自願組成的全國性學術組織,1983年在古都西安正式成立。

在業務主管單位國家教育部與社團登記管理機關國家民政部的指導和支持下,中國古都學會自成立以來,團結、聯繫和組織國內外古都研究者,廣泛開展中國古都學的學術研究,不斷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也為中國的城市化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會址

中國古都學會會址設在陝西省西安市陝西師範大學

主要會員

蕭正洪中國古都學會蕭正洪

中國古都學會除了接納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以外,還積極吸收各地城市規劃、地方史志、文物考古、園林旅遊等部門有志古都文化的研究者,西安、北京、洛陽、南京等30多個古都城市先後成立了自己的古都學會,也成為中國古都學會的團體會員,壯大了中國古都學的研究隊伍,使中國古都學會成為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的全國性學術團體。

會長

首任會長為著名歷史地理學家史念海,第二任會長為著名歷史地理學者、古都學研究專家朱士光教授,現任會長為陝西師範大學副校長蕭正洪教授。

學會活動

2011年中國古都學會年會2011年中國古都學會年會

學術年會

中國古都學會先後在北京、南京、洛陽、開封、杭州、安陽、大同、銀川、江陵、曲阜、偃師、新鄭、徐州、莒縣、赤峰、成都、太原2003、鄭州2004、徐州2005、廣州2007、邯鄲2008、臨淄2009、大同2010、臨漳2011等古都城市召開了27次大規模的學術年會,每次會後均編輯出版有連續出版物《中國古都研究》,宣傳會議的學術成果。

研討會

每年還定期地組織小型的關於古都文化的專題研討會,如2003年,除在太原市召開“紀念太原建城2005周年暨中國古都學會2003年年會”外,還在陝西靖邊召開了“沙漠古都統萬城學術研討會”,在河南鶴壁市召開了“鶴壁趙都暨淇河歷史文化資源開發學術研討會”,在河南新密市召開“黃帝故都(軒轅丘)專題研討會”,在河南鄭州市召開了“鄭州商都專題學術研討會”。

古都認定

鄭州“中國第八大古都”

2004年11月1日至5日,由鄭州市人民政府與中國古都學會聯合舉辦的鄭州商都3600年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古都學會2004年年會在鄭州舉行。中國古都學會認定,古都鄭州可與西安、北京、洛陽、開封、南京、杭州、安陽七大古都一起並稱為中國八大古都。

河北臨漳“三國故土、六朝古都”

2011年12月,鄴都文化高峰論壇會期間,河北臨漳舉行了中國古都學會命名的“三國故地、六朝古都”揭牌儀式,同時古鄴城被命名為“中國古代都城建設之典範”。來自大陸各地的近百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揭牌儀式。

臨漳史稱鄴,春秋時期,齊桓公始築鄴城。戰國時西門豹投巫鑿渠,恩澤後世。東漢末年,曹操居鄴16年,建設了全新模式的鄴都。西晉時為避愍帝司馬鄴的名諱,又因瀕臨漳河而更名臨漳。鄴城先後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個朝代的都城,居黃河中下游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近400年。

中國古都學會名譽會長朱士光向濮陽市頒發“中華帝都”匾牌2012年,中國古都學會名譽會長朱士光向濮陽市頒發“中華帝都”匾牌

曹操占據鄴城之後,開創了“中軸對稱、分區明顯、呈棋盤格狀”的城建格局理念,堪稱中國都城建築史上的光輝典範,對隋唐的長安城、洛陽城、明、清的北京產生了深遠影響。其影響還遠及海外,日本的奈良、京都等都市也引進了鄴城的建築模式,鄴城被稱為“中國都城建築史上的一個新的里程碑”。

大理“8至12世紀東南亞第一大古都”

2012年8月,中國古都學大會暨南詔大理古都文化發展論壇在大理市舉行。來自北京、陝西、河南、山西、江蘇、河北、雲南等地的120多名專家學者齊聚大理,共同研討古都歷史、文化、經濟等領域課題,為“古為今用,今為後用”提供借鑑。

大會當天,中國古都學會為大理白族自治州南詔大理古都文化發展研究中心授牌。中國古都學會、東南亞(國際)古都文化發展研究院等舉行了大理古都地位命名及揭牌儀式,大理古城獲“中華六朝名都,千年國際陸港”與“8至12世紀東南亞第一大古都”美譽。

河南濮陽“中華帝都”

2012年2月,“中國・濮陽二月二龍文化節”在河南省濮陽市拉開帷幕。開幕式上,濮陽被中國古都學會命名為“中華帝都”。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就濮陽“中華帝都”的命名各抒己見,並就授予濮陽“中華帝都”的稱號達成一致見解。

濮陽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形勝之地,是上古時期的雷澤地區。雷澤就是龍澤,是神龍相聚之所。相傳,黃帝之孫顓頊在此“絕地天通”“乘龍至四海”;虞舜在此“捕獵打漁、燒制陶器”;黃帝史官“字聖”倉頡在此“廢除結繩記事、首創文字”。春秋時期,衛成公遷都濮陽,帶來了思想解放、文化發展,一時間,“衛鄭新聲”風靡華夏,“桑間濮上”成為當時最美的繁榮景象。

開封榮升“八朝古都”

2013年10月,中國古都學會認定河南開封市曾經是夏朝的都城,使這座有著“七朝都會”(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北宋和金)之稱的古城榮升“八朝古都”,而其最早建城的時間也被大大提前(由公元前8世紀提前至約4000年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