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納米人

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納米專家第一人 。 把他排在第二位也是當之無愧的。 把他排在第四的位置。

第一位 姓名:張立德
貢獻:把納米概念引入中國的第一人
單位:合肥固體物理所 納米
點評:張先生是真正意義上最早把納米概念引入中國的本土科學家,曾受邀請以分會主席
的資格參加了第一和第二屆納米材料國際會議。上世紀90年代初期在納米材料結構研究以
及光、電性能方面的工作受到廣泛關注,並得到納米材料鼻祖Gleiter教授的讚揚。他和
牟 教授合著的《納米材料學》《納米材料和納米結構》是中國僅有的兩本綜合性的納米教
材,指引了眾多青年學生和科技工作者走向納米領域。他近年來致力於納米材料的產業化
,對推動納米材料和納米技術在中國的發展居功至偉。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納米專家第一人
。可悲的是作為納米第一人,卻至今仍然不是院士,這不能不說是對中國現行院士制度的
巨大諷刺。不足之處在於他始終沒能夠組織起一個強有力的團隊,近年來的工作深度不夠
,沒有傑出的弟子。由於年齡的緣故,將逐步退出舞台。
第二位 姓名:錢逸泰 生年:1941
星級:五星貢獻:溶劑熱合成的發明者之一
單位:科技大學
點評:錢先生是溶劑熱合成的發明者之一,是溶劑相合成納米材料的國際級專家。上世紀
90年代後期在合成金剛石立方氮化鎵方面的工作受到廣泛關注,乘此東風成為中國第一
位納米院士,可謂幸運星。把他排在第二位也是當之無愧的。不足之處在於他人情味不夠
,手下弟子精英輩出,懾於其嚴厲的手腕,先後離去。近年來的工作深度不夠,還是靠活
動能力和吃老本維持。由於其院士的身份,還將活躍十年左右,但是很難左右中國納米政
策的大局
第三位 姓名:盧柯
生年:1965 -
貢獻:非晶晶化法製備納米材料的始創者
單位:瀋陽金屬所
點評:盧先生是當今國際上公認的三種納米材料製備技術之一的非晶晶化法的創造者,從
出道以來一直工作在納米研究的國際前沿,而且研究方向自始至終很專一,因而很有深度
。近年來在Science和PRL上發表的工作引起國際反響。不僅學術一流,組織能力也是一流
,手下的弟子雖然名氣不大,但是工作做得很塌實,凝聚力很強。在人脈上也很突出,與
眾多院士關係密切。年紀輕輕,已經是國際級專家,中國最年輕的院士之一。官升脾氣長
可能是他的不足之處,不知他還有多少時間能工作在科研第一線?未來的中國納米第一人

第四位 姓名:范守善
生年:1947
貢獻:碳納米管實用化的本土發起人之一
單位:清華大學 點評:范先生涉足納米材料領域較晚,做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和碳納米管相關的項目上。在
Science 和Nature上發表的工作有一定影響。突出貢獻是近期對推動納米材料的實用化上
做了大量的工作。去年他的課題組在所里做的報告想必很多人聽過了,感覺上他們的工作
研究的比較系統。范先生工作出色,為人也比較低調。雖然沒有什麼官職,但並不妨礙我
把他排在第四的位置。在人脈上一般,和朱靜等合作一般。由於不善於專營,在中國的大
形式下,難以有太大的發展。
第五位:王廣厚
單位:南京大學
理由如下:王先生是早期中國團蔟物理研究的代表人之一,在團蔟和納米顆粒結構研究方
面做出了很多創新性的工作。單純就這一方面而言,他的成就遠遠超過侯建國在基礎物理
中心時所做的工作。在南京大學凝聚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馮端院士的支持下,為中國
團簇和納米小顆粒結構方面實驗和理論研究奠定了基礎。今年來轉向熱門的準一維製備,
沒有什麼出色的工作,這是他最大的敗筆。 - ]x
第六位:解思深院士:
單位:物理所 I
是否很多人等不急了?解先生進入納米這一領域很晚,原來研究超導,不太成功。雖說有
幾篇Nature,Science水平的工作,但無非就是什麼最細、最長,從現在來看,他的記錄已
經被甩在後面了。即使是物理所,對他的工作的評價也是很一般,物理所崇尚的是物理,
是PRL。早些年鬱郁不得志,現在時來運轉。把他排在這個位置並不委屈他,或者還高了
些 。
第七位:李亞棟

單位:清華
許很多人不以為然。其實李先生的背景一般,畢業於安徽很一般的學校,在錢先生手下拿
到博士學位後,被清華特聘為教授。如果列位有幸聽過他的博士論文答辯,就會知道,他
之所以強,強在什麼地方。錢院士的眾多弟子,如謝毅、俞書宏等始終無法超越李,也可
見一斑。他可以說是把水熱法製備納米材料發揮到了極至。如果在美國,他就是另一個楊
培東。可惜在中國,他的前景並不看好,因為范守善自己低調,李借不上力。
第八位:趙東元
單位:復旦
納米論壇在中國在微孔、分子篩的並且有套用化前景的算他第一。但是他和在美國時的同
門馮配雲、楊陪東相比,遜色不少。儘管如此,在中國,他在自己的領域是最牛的。他敢
於申請院士,也並不只是血氣方剛。
第九位 姓名:彭練矛 生年:1962
單位:北大
貢獻:把電鏡和納米結合得最好的國內的科學家
發展:有實驗和理論雙重背景,如果不從國外回來,成就當不在王中林之下
點評:彭先生是國內電鏡方面的大師級人物,雖然年輕,但功底不凡。在電鏡表征納米材
料方面的工作可與王中林相媲美。作為北京大學的特聘教授,得到的官方的支持很少(這
龔旗煌天壤之別,龔因為甘子釗的大力支持,組建了國家表面物理重點實驗室,如今是
舉足重輕的人物),儘管個人天賦極佳,而且非常努力,現在還是起色不大。不過最近他
在組建實驗和理論兩個小組,準備衝擊納米器件這一領域,感覺準備工作很充分,據說已
經籌集了近兩千萬經費,希望他能有所成就。把他選在十大納米專家之九主要是看他的潛
力無限。不足之處在於他的人脈不是很旺,如不改善,很難有大成
第十個:江雷
姓名:江雷
生年:1965 S
貢獻:親雙疏界面材料微觀機制
點評:江先生是親雙疏界面材料研究較早的科學家之一,首次從微觀上澄清了親雙疏的
本 質。最近幾年來在此領域做出了不錯的工作,得到同行的讚揚。俗話說一招鮮吃遍天 ,
盡 管他的研究領域比較狹窄,但是有一定深度,也是值得稱道的。把他選在十大納米
專家之列也是名至實歸。他的弟子馮琳博士也因為在親雙疏方面的出色工作獲得中國科學
院院長特別獎。儘管年紀輕,如今已是國家納米中心的首席科學家之一,不知是否白 副
院 長會否儘快把他捧上院士的寶座?不足之處在於他的研究面太窄,影響力不夠。由 於年
齡 和人脈的緣故,將迅速向上攀升。----------據可靠訊息,該社會評論的原作者是中科院
固體物理所的一位博士研究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