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路

內容介紹

《中國出路:全球債務危機與中國應對策略》內容簡介:廖子光先生的第一本在華出版的著作——《金融戰爭——中國如何突破美元霸權》2008年4月由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後,在中國學術界、金融實業界以及中國經濟金融政策領域產生了很大的反響。2008年到2010年,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發展,廖子光先生又撰寫了大量的和國際金融危機有關的文章,《中國出路:全球債務危機與中國應對策略》就是這些文章的精選。《中國出路:全球債務危機與中國應對策略》論述主題包括四大部分:美國和國際金融危機根源、美國解救危機政策的巨大局限、危機時期美國對華政策力圖向中國轉嫁危機和中國如何應對危機。
廖先生既是美元霸權理論等領域的國際著名學者也是華爾街成功的投資家,他在《中國出路:全球債務危機與中國應對策略》正文的文章和附錄的訪談、講座中,對上述這些大家都極為關注的重大問題做了既專業性又通俗的深人論述。這樣一位作者對金融等問題的論述是具有和紙上談兵很不一樣的不可多得的價值的,用北京大學著名學者韓毓海的論述來說,就是“學院裡的經濟學教授。眼光肯定高不過真正的資本家”。“鼓吹自由放任主義的經濟學家們若來紐約曼哈頓做生意,一定會賠得底兒掉”。但是“這位廖子光曾經是洛克菲勒公司投資委員會的理事,據說是少數在這次金融危機中賺到錢的紐約投資家之一”。因此.他的著作肯定能夠幫助我們國家和一般投資人認清國際金融資本和金融市場的實際。從而更好地進行決策。
但是,廖先生的著作的意義絕不止於此。廖先生出身愛國華僑家庭,他更看重的是,希望自己的著作能夠幫助中國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從而在世界舞台上重新贏得漢唐盛世一樣的地位,同時為世界實現更平衡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廖先生關於中國如何擺脫金融危機、掌握自己的發展命運的論述確實是非常系統的,這裡筆者就對廖先生的相關論述做一框架性的闡釋,以使更多的人來關注這一重大問題。

作品目錄

譯序
廖子光來華學術講座內容述要
第一部分 致命病毒:美國和國際金融危機根源
第一章 銀行解除管制催生信貸濫用
一、銀行在非銀行債務市場得不到尊重
二、道瓊斯指數與利率
三、格林斯潘欺騙性的政策聲明
四、二元市場
五、利潤不均衡分享的危險
六、流動性緊縮僅僅是初期症狀
七、信貸衍生品過剩
八、對沖買賣帶來的風險偏好
九、投資者信心下降
十、資產支持商業票據:貼現視窗的擔保品
十一、《格拉斯一斯蒂格爾法案》
十二、企業集團的興衰
十三、廢除《格拉斯一斯蒂格爾法案》的嘗試
十四、沃爾克反對廢除
十五、格林斯潘支持廢除
十六、摩根大通的膨脹
十七、《格拉斯一斯蒂格爾法案》的廢除
十八、廢除導致當前的信貸危機
第二章 非銀行金融系統的崛起
一、流動性緊縮只是症狀
二、美國證交會:投資者的保護人
三、體系性的欺詐問題
四、債務驅動市場
五、銀行與資產負債表外的投資渠道
六、擔保品管理的興衰
七、銀行在安然欺詐案中的角色
八、抗訴法院使銀行擺脫困境
九、美國證交會對銀行的審查
十、銀行指責審計人員
十一、2007年歷史再次重演
十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寬容
十三、安達信的倒閉
十四、發行渠道分散化
第三章 美聯儲的新權威
一、利率變動與美元走向
二、美聯儲的新權威
三、利率與選舉
四、利率難題就是“否定”的代名詞
五、選舉時間表
六、沃爾克的“放血”試驗
七、貨幣列車同時相向駛開
八、用一種過度調整糾正另一種過度調整
九、中國進入世界貿易的畫面
十、收入平等的騙局
十一、哈羅德一多馬增長模型
十二、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海市蜃樓
十三、美國國債俘獲外國中央銀行
十四、結構金融使利率漸進主義失效
十五、格林斯潘的科學藉口
十六、債券市場崩潰
十七、強勢美元符合美國國家利益
十八、經濟學中的政治
十九、新權威
第四章 美聯儲操縱國際金融
一、美聯儲的外匯操作
二、進口附加費
三、《廣場協定》
四、明目張胆的規避程式
五、威懾性的外流
六、政策協調
七、貨幣貶值
八、投機者獲利
九、美聯儲與財政部的衝突
十、中國加入了出口遊戲
第五章 美聯儲無力解決其自造的危機
一、美聯儲及其政策工具
二、美聯儲試圖以惡性通脹之代價來挽救市場
三、美聯儲可以創造貨幣,但不能創造財富
四、聯邦政府是“最後借款人
五、格林斯潘認識到美聯儲難以“妙手回春”
六、住房抵押貸款危機帶來企業債務危機
七、高槓桿效應的危險
八、窮人過度儲蓄的全球謊言
九、中央銀行支持對全球窮人“剪羊毛
十、地方政府與金融巨頭
十一、格林斯潘譴責第三世界,而不是美聯儲
十二、格林斯潘遲到的滯脹警示
十三、金融資本主義的資本危機
第六章 致命病毒:經濟泡沫化中的債務證券化
一、生產過剩規律
二、困惑的公眾
三、維克塞爾的想法已經過時
四、1987年的教訓
五、混淆貨幣與財富
六、泡沫中的泡沫
七、債務證券化模糊了債權與股權的區別
八、1994年的教訓
九、1998年的更多教訓
十、流動性可能迅速消失
十一、2003年的教訓
十二、總收益互換
十三、併購:定時炸彈
十四、生產價格指數與消費價格指數之差
十五、中央銀行扭曲國內價格
十六、收入就是一切
第七章上漲的油價與下跌的美元
一、石油一桶100美元的問題
二、十大新經濟事實
三、石油經濟學
四、油價與貨幣政策
五、廉價石油問題
第二部分 飲鴆止渴:美國解救政策的巨大局限
第八章 “太大不能倒”導致道德風險
第九章 央行的無能與市場流動性
第十章 零件率陷阱
第十一章 國有化不是易走的出路
第十二章 破產的貨幣主義
第三部分 轉嫁危機:危機時期美國對華政策
第四部分 正當其時:中國脫離美元霸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