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休閒谷

簡介

中國休閒谷,位於湖北省仙桃市西部腹地排湖風景區,排湖介於東經 112°56′-113°49′,北緯30°04′-30°32′之間,在仙桃西南20公里處。北依洛江河,南濱通州河,中有皇河。沿湖有剅河、陳場、通海口、郭河、張溝、胡場、三伏潭7個鎮。湖面原有120平方公里,號稱百里排湖。排湖水產資源十分豐富,年產魚、蓮藕、蓮子、藕帶等水產品20多萬噸,過去養殖以常規魚為主,隨著市場的變化,根據市場需求,名特水產品的養殖在突飛猛進的發展。2011年,以匙吻鱘為主導的以及河蟹、黃鱔、黃顙、鱖魚、蝦類、回魚、龜鱉、泥鰍、青魚等名優水產品產量達到3萬噸。
2011年,仙桃市按照國家5A級旅遊風景區標準,啟動“中國休閒谷”建設;2012年完成總體規劃和專項設計;2013年啟動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休閒運動板塊和休閒農業板塊建設。風景區旅遊環線串聯起景區內各功能模組,進而形成“中國休閒谷”生態景觀大格局。

總體規劃

項目背景

1970年,著名作家、中國文聯副主席碧野先生就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讚美排湖的優秀散文《靜靜的排湖》。今天,仙桃市委市政府順應城市發展新定位,滿足人民民眾新期待,在2011年10月舉行的第八次黨代會上提出了“把仙桃打造成為武漢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的戰略目標,啟動了把排湖建設成為中國休閒谷的戰略部署。
1、區位交通
中國休閒谷,位於風景如畫的排湖,以仙桃主城區為依託,東鄰武漢大都市,西接歷史文化名城大荊州,南連三湘大地,位居華夏之中的江漢平原腹地。
中國休閒谷,交通四通八達,半小時車程覆蓋仙桃、天門、潛江、監利、洪湖、嘉魚、漢南、蔡甸、漢川九個縣市區,人口規模超過800萬人,1小時直達1+8城市群,3小時江漢平原全覆蓋。318國道、滬蓉高速比肩而過,漢宜鐵路一箭之遙,50分鐘可抵武漢天河國際機場,與華東、華南、華北無障礙對接。
2、規劃範圍
中國休閒谷,總規劃面積10萬畝。

核心理念

在仙桃市第八屆黨代會精神指引下,中國休閒谷以“沔水之陽、歡樂吉祥”為主題,以“建設優美生態環境,創新優質生活方式”為核心理念,重點彰顯“沔陽民俗,江漢風情”的文化要素。組織“天鵝展翅”意境的空間結構,規劃“玉蓮花香”意境的功能布局。

總體定位

中國休閒谷,立足排湖作為歷史之湖、文化之湖、生態之湖、景觀之湖、休閒之湖、經濟之湖的六個特徵,以國家級5A旅遊景區為目標,高舉生態、農業、科技的三面紅旗,重點發展水產水禽養殖、花卉苗木種植、生態觀光農業、科技體驗農業、鄉村風情旅遊、休閒運動旅遊、主題娛樂旅遊、沔陽古城旅遊等八大精品項目,配套完善休閒農業、休閒文化、休閒運動三大綜合功能,聚力打造生態景觀大格局、市場形象大品牌和休閒農業大產業,致力發展成為湖北休閒農業的精華版、國內休閒文化的新典範和國際休閒運動的目的地。

規劃布局

1、空間布局
排湖不僅是天鵝的棲息地,而且是“千里送鵝毛,禮輕仁義重”典故的發生地,天鵝是排湖的吉祥鳥。將中國休閒谷的空間結構規劃為“一軸兩翼三板塊”,蘊含著“天鵝展翅、自由翱翔”的意境。
一軸:沿排中河的生態景觀走廊
兩翼:排中河以北突出生態觀光農業主題,排中河以南彰顯生態文化休閒主題。
三板塊:休閒農業板塊、休閒運動板塊、休閒文化板塊
2、功能分區
為了有效地融合“沔陽民俗,江漢風情”主題文化要素,根據旅遊活動的要求,將中國休閒谷界定為“東鬧、中閒、西靜”的三大分區特徵。
排湖是江漢平原上的水鄉田園,荷花、荷葉、蓮子和蓮藕不僅是排湖的著名特產,而且是排湖典型的風光美景。將中國休閒谷的功能布局規劃為“荷花仙子”式的八個功能組團,蘊含著“玉蓮花香”的意境。

項目策劃

中國休閒谷依託獨具特色的水資源,在強化生態保護的前提下,按照有機生長的理念,因地制宜地進行種養加工貿易的生產性休閒農業、吃住行游購娛的消費性休閒運動、寓教於樂的享受性休閒文化的規劃布局。
1、休閒運動板塊
休閒運動板塊是中國休閒谷的中心,位於排中河與皇河之間,主要建設遊客接待中心、健康運動區、濕地生態區和休閒度假區。
2、休閒農業板塊
休閒農業板塊由六個組團沿休閒運動板塊呈“C”字型布局,以生態農業和科技農業為主導,以特種水產水禽養殖和特色花卉苗木種植為特色,以趣味科普觀光旅遊為基調,重點打造觀光農業、生態農業、科技農業、集約農業、科普旅遊、休閒度假“六位一體”的休閒農業集群,構建中國休閒谷的產業形象大品牌。
休閒農業板塊由花樣田園嘉年華組團、故鄉里農莊度假組團、科技農業體驗組團、特種水產養殖組團、特種水禽養殖組團、生態農業體驗組團等六個區域有機融合而成。
花樣田園嘉年華組團以排湖水鄉風貌為景觀大背景,以2萬畝特色花卉苗木種植基地為旅遊吸引力,以打造排湖風景區主大門景觀和旅遊氛圍為核心目標,構建集新品種引進、新品種栽培、花卉苗木觀賞、科普教育培訓、趣味農事活動、開心農莊體驗於一體的休閒旅遊區域,主要布局花卉苗木種植示範基地、花卉苗木科普培訓中心、開心農莊體驗區、花樣田園度假村等項目。
故鄉里農莊度假組團以仙桃鄉村文化為景觀大格局,以狀元之鄉和體操之鄉為核心概念,以水鄉文化創意農莊為旅遊吸引力,構建集生態環境、景觀特色、休閒氛圍、旅遊體驗、民宿旅遊和購物消費於一體的休閒旅遊區域,主要布局狀元之鄉的親子教育園地、體操之鄉的趣味體育園地、花鼓戲之鄉的文化創意農莊、諸葛亮讀書台、故鄉里酒店、水鄉客棧、樂居水岸、趣味拓展運動基地等項目。
科技農業體驗組團以江漢平原的農耕文化為景觀主軸線,以農業工具、農耕技術、生產方式的進步為歷史線索,以科技農業體驗為旅遊吸引力,引進現代農業技術和設施設備,構建集田園觀光、農事娛樂、農活體驗、科技普及、農產品游賞採摘於一體的休閒旅遊區域,主要布局高新科技農業示範園、諸葛亮躬耕園、陳友諒兵營農場、名特瓜果蔬菜園、趣味農事娛樂園、田園佳肴品鮮園、茶寮農莊、仙桃農耕文化博覽館、生態汽車營地等項目。
特種水產養殖組團利用原有魚池、水塘和濕地,營造以江漢平原淡水湖泊為景觀本底值的次生態湖泊,建立規模化、高技術含量、高價值、高市場占有率的特種水產養殖基地,聚力打造國家級特色水產養殖基地,依託養殖基地特色,實施四大發展戰略:一是特色水產養殖規模化,二是特色水產養殖生態化,三是珍稀水產養殖科學化,四是特色精品水產養殖現代化。在發展集約化水產養殖業的基礎上,為旅遊者提供體驗水產養殖的休閒場所和娛樂活動。主要布局甲魚、黃鱔、小龍蝦、大閘蟹、魚類等仙桃特色水產品養殖業基地,國際垂釣比賽區、茶寮水寨區、船屋度假區、水上娛樂活動區、水產科研與交易信息中心、具有水產科技展覽和登高觀光功能的碧天閣等項目。
特種水禽養殖組團以排湖作為長江與漢江蓄洪區的歷史為景觀主旋律,保護性修復部分湖泊濕地,形成原生態的湖泊景觀;實驗性保留部分湖泊濕地,形成次生態的湖泊景觀;經營性開發部分湖泊濕地,形成新生態的湖泊景觀。在發展集約化水禽養殖業的基礎上,為留鳥和候鳥營造棲息地,為旅遊者提供觀鳥、賞鳥、親鳥、愛鳥的生態樂園。主要布局珍稀水禽觀賞區、經濟水禽養殖區、水禽科技養殖示範區等項目。
生態農業體驗組團以仙桃排湖地區水鄉田園為景觀大基調,按“整體、協調、循環、再生”的原則,在保護、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態學和經濟學規律,運用系統工程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全面最佳化農業結構,建立集約化經營的農業發展模式。在滿足生產性功能的基礎上,為人們提供觀光、休閒、度假的生活性功能。主要布局高新農業育種基地、現代設施農業技術園、生態農業培訓基地、生態農業觀光園、生態農業體驗園等項目。
3、休閒文化板塊
休閒文化板塊位於休閒運動板塊的東側,排中河以南、郭麻公路兩側,以湖泊景觀和生態綠地為背景,由歡樂天地遊樂區、沔陽古城風情區、遊客服務中心三個區域組成。
歡樂天地遊樂區主要由歡樂天地主題樂園、七彩夢幻嬉水公園、天鵝湖有機融合而成。規劃占地1500畝,通過引進具有投資實力和營運經驗的戰略合作夥伴,投資建設金礦鎮、礦山車、過山車、海盜船、大擺錘、太空梭、太空遨遊、數字影院、演藝劇場等娛樂項目的主題樂園,以及布局漂流河、衝浪池、水滑梯等項目的七彩夢幻嬉水樂園,為旅遊者提供動感、時尚、驚險、刺激、精彩的歡樂體驗。
沔陽古城風情區位於排中河以南,郭麻公路以東,規劃占地約500畝,以明清時期的沔陽古城風貌為藍本,打造“江漢風情、沔陽文化”的複合型民俗商業街和文化體驗秀,主要布局三街四巷、七館八堂、九鋪十二坊、石板街道和魁星樓,徽派建築錯落有致,讓遊客在古街古巷中體驗民俗風情。搶救性地展示如皮影、硪歌、花鼓戲及貝雕絲繡雕花剪紙手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利用傳統文化氛圍發展民宿旅遊,經營風味美食和土特產品,成為旅遊者尋找和體驗仙桃歷史之源、文化之根、民俗之風的精神領地。
遊客服務中心位於沔陽古城組團以南,建築風格和景觀環境與沔陽古城組團融為一體,主要布局遊客集散中心、規劃展覽館、休閒農業數字圖書館、生態停車場、特色汽車營地等項目。為了統籌協調中國休閒谷的建設和發展,把排湖風景區管委會規劃在遊客服務中心組團之中。

交通組織與景觀系統

1、外聯交通門戶
東部、西部形成兩個區域門戶,是進入中國休閒谷的主要出入口。東部交通門戶:通過袁排公路與仙桃主城區對接,通過郭麻公路北與318國道和滬蓉高速公路對接,南與仙監公路及未來的武漢城市圈外環高速對接。西部交通門戶:通過三伏潭-剅河-陳場鎮的公路北與漢宜高速和318國道對接,南與隨岳高速對接。從而,實現半小時800萬客源圈(仙桃、天門、潛江、監利、洪湖、嘉魚、漢南、蔡甸、漢川),1小時武漢大都市,2小時1+8城市群,3小時江漢平原全覆蓋。
2、內部交通
按照“環狀帶動,骨架銜接”的交通規劃思想,以麗花絲寶休閒運動板塊為中心,規劃兩條環狀旅遊動線,組織運營線,梳理生態線,從而串連三大板塊的八大功能組團,帶動組團之間的功能疊加和運營聯動,組團內部規劃系統的骨架,對功能模組進行串聯,與環路進行有效銜接,形成水上、陸上的內外環路交通體系。
3、特色交通
充分利用原有水系(排中河、排北河、皇河),疏通相關水渠,形成湖渠暢通、船移景變、水鄉風情的發達水網交通、豐富水系景觀;在各組團重要景點設定遊船碼頭,形成濱水綠道系統和水上遊船系統的“藍脈綠網”特色景觀交通體系,實現水陸聯網、快慢結合,把中國休閒谷建設成為國家級5A旅遊景區綠道系統的典範。

生態環保

建築高度總體以中低層為主,創造中國休閒谷碧波蕩漾和趣味橫生的整體空間意向,體現對自然生態的敬畏和以人為本的尊重。各功能區以湖泊水體為中心,建築高度逐漸升高,形成錯落有致的空間形態。
中國休閒谷的開發建設堅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自主創新、打造低碳社會和循環經濟。以五湖四渠(天鵝湖、明月湖、香蓮湖、碧天湖、雁鳴湖;排北河、排中河、排南河、皇河)為基本生態景觀格局,通過設計“四站”——氣象觀測站、污水處理站、生物垃圾處理站、太陽能電站,從節水排污、水土保持、人工濕地、熱回收利用、綠色運用、太陽能發電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實現生態資源的價值,形成節約能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風景區建設新模式。

開發節奏

中國休閒谷遵循整體規劃、分期開發、滾動發展的原則,規劃建設期間為2012-2030年,分為三期。
戰略啟動期(2012-2013),完成總體規劃和專項設計,啟動市政基礎設施,加快休閒運動板塊和休閒農業板塊的建設,著力打造中國休閒谷的生態景觀大格局。
戰略建設期(2014-2016),啟動休閒文化版塊的投資建設,構築現代觀光農業、文化休閒旅遊、運動休閒度假的產品體系,著力打造中國休閒谷的市場形象大品牌。
戰略成熟期(2017-2030),完善文化休閒版塊的功能結構,強化休閒農業版塊、休閒運動版塊和休閒文化版塊的集群效應,提升三大板塊的核心市場競爭力,著力打造中國休閒谷的休閒旅遊大產業。

社會效益

中國休閒谷規劃整體投資30億元,全部建成投入營運後,每年將創造億元以上的稅收,直接提供萬人以上的工作崗位,休閒農業將引領傳統農業加快向現代農業的轉型升級,休閒運動將大幅度地提升仙桃城市的品牌影響力,休閒文化將開創中部地區旅遊的新目的地。休閒農業、休閒運動、休閒文化三大板塊聯動將通過產業價值鏈引爆周邊八鎮和仙桃主城區的產業集聚和產業創新,從而加快仙桃打造武漢西翼中心城市的戰略步伐,在湖北戰略崛起中做出更大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