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10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10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10醫院坐落在被譽為“北方明珠”的海濱城市大連,是瀋陽軍區駐遼南地區中心醫院。1954年整編更名為解放軍第210醫院,期間,醫院先後輾轉吉林、遼寧兩省三地,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洗禮和幾代人的艱苦創業,如今,已發展成為一所融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現代化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是第三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大連醫科大學教學醫院。醫院編制床位500張,實際展開800張,占地面積34萬平方米。下設36個科室,50個專業。其中,中醫血液科為國家中醫內科血液病重點學科,全軍中醫血液病研究所,並被軍區批准為院中院大連北方中醫血液病醫院。藥劑科為全軍臨床藥理基地,軍區臨床藥學中心。泌尿外科為瀋陽軍區重點科室,優生優育中心為軍區優生優育諮詢中心。醫院擁有各類高級專家、教授98人,擁有博士生導師2人(其中,中醫師承制和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11人,博士後3人,博士14人,碩士92人。擁有直線加速器、全身螺鏇CT、數字減影X光機、彩超、頭體部X線刀、氬氦刀、核磁共振等大中型醫療設備,總價值9500餘萬元。

基本信息

總院簡介

中國人民 解放軍第210醫院中國人民 解放軍第210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10醫院誕生於解放戰爭初期,坐落在被譽為“北方明珠”的海濱城市大連,是瀋陽軍區駐遼南地區中心醫院。醫院前身為“吉遼軍區後方醫院”,1954年整編更名為解放軍第210醫院,期間,醫院先後輾轉吉林遼寧兩省三地,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洗禮和幾代人的艱苦創業,如今,已發展成為一所融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現代化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是第三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大連醫科大學教學醫院。分院是大連北海醫院,中山區山屏街34號。自醫院1993年被衛生部評為三級甲等醫院,1996年被國家衛生部授予愛嬰醫院,曾兩次奪得全軍優質服務“白求恩”杯。1999年被軍區聯勤部評為“科技練兵先進單位”,被國家衛生部中醫藥管理局總後勤部授予“全國百佳醫院”稱號。2001年,被總後衛生部評為“為兵服務先進醫院”,被軍區聯勤部評為“九五”醫學科技工作先進單位。自三軍聯勤以來,已連續三年被評為軍區聯勤保障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醫療設備

中心獨家引進國際CLS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積極開展CLS多細胞多途徑聯合治療體系,為廣大腫瘤患者提供了繼手術、放療、化療之外更先進的治療方案。中心生物治療GMP實驗室配備了血細胞自動分離機、流式細胞儀、深低溫冰櫃、倒置顯微鏡、酶標儀、冷凍乾燥系統、超濾系統、超速、高速、低速離心機、液氮裝置、超淨工作檯、CO2培養箱等國內外領先的實驗室設備等先進設備,為廣大腫瘤患者提供了除手術治療,放療、化療之外的第四種新選擇。
1945年11月醫院成立,承擔起搶救傷員的光榮使命。

發展歷程

1954年,醫院整編正式更名為解放軍第210醫院。
1993年,210醫院被總後衛生部評為三級甲等醫院
1996年,奪得全軍優質服務“白求恩”獎盃。
1999年,被國家衛生部授予“全國百佳醫院”稱號。
2006年,我院為周邊居民進行健康義診。
2009年,在省內率先開展腫瘤生物治療。
2012年,遠赴美國進行生物診療學術交流。

規模

醫院編制床位500張,實際展開800張,占地面積34萬平方米。下設36個科室,50個專業。其中,中醫血液科為“國家中醫內科血液病重點學科”,全軍中醫血液病研究所,並被軍區批准為院中院--大連北方中醫血液病醫院。藥劑科為“全軍臨床藥理基地”,軍區臨床藥學中心。泌尿外科為瀋陽軍區重點科室,優生優育中心為軍區優生優育諮詢中心。
醫院擁有各類高級專家、教授98人,擁有博士生導師2人(其中,中醫師承制和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11人,博士後3人,博士14人,碩士92人。擁有直線加速器、全身螺鏇CT、數字減影X光機、彩超、頭體部X線刀、氬氦刀、核磁共振等大中型醫療設備,總價值9500餘萬元。

榮譽

醫院1993年被總後衛生部評為三級甲等醫院,1996年被國家衛生部授予愛嬰醫院,曾兩次奪得全軍優質服務“白求恩”杯,軍區為老幹部服務“松鶴杯”。1999年被軍區聯勤部評為“科技練兵先進單位”,被國家衛生部中醫藥管理局總後勤部授予“全國百佳醫院”稱號。2001年,被總後衛生部評為“為兵服務先進醫院”,被軍區聯勤部評為“九五”醫學科技工作先進單位。自三軍聯勤以來,已連續三年被評為軍區聯勤保障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耳鼻喉科

大連210腫瘤醫院大連210腫瘤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10醫院耳鼻咽喉診療中心是醫院的重點科室,擁有以碩士、博士生導師為代表的耳鼻咽喉專家團隊,是軍區聯勤第二分部鼾症微創治療中心,承擔著大連及周邊地區耳鼻咽喉疾病的醫療、保健、預防、康復及健康體檢工作。
中心引進了尖端醫療設備,如:RichardWolf鼻內窺鏡攝像系統、CoblatorII低溫等離子專利消融設備,可以在不破壞組織正常結構和功能的情況下實施最微創的手術,尤其適於慢性難治性鼻炎鼻竇炎過敏性鼻炎鼻息肉鼻甲肥大等疾病的診療,開啟了微創診療的新篇章。
耳鼻咽喉診療中心現有病床50張、專業技術人才30人,其中醫生12人(主任醫師2人、副主任醫師4人、主治醫師4人、執業醫師2人)護士15人(主管護師2人、執業護士13人)、技師3人(主管技師1人、執業技師2人),均為本科以上學歷(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技術介紹
耳鼻喉特色治療技術介紹
CoblatorII低溫系統

CoblatorII低溫系統是國內治療鼻炎最成熟的技術:該技術是在德國STORZ內窺鏡下,運用CoblatorII特有的技術瞬間對引起炎症的增生組織進行消融,可保持局部黏膜組織結構的安全性,並能有效減輕術後水腫與疼痛。治療時間短,術後症狀即得到緩解。
適應:鼻炎、慢性鼻炎等。
篩前神經聯合阻斷術
篩前神經聯合阻斷術是在內窺鏡放大200倍的視野下,套用生物等離子技術對翼管神經、篩前神經和下鼻甲神經在鼻腔內進行同時阻斷。
適應:過敏性鼻炎。
FESS多竇一清中西醫結合療法
FESS即超智慧型鼻內窺鏡微創技術配合低溫等離子消融和STORZ內窺鏡技術來定位治療手段。利用微管探頭輕鬆定位病變組織,後利用低溫等離子消融,電腦智慧型控制,在39-70度的低溫下。操作簡單,無疼痛,對鼻黏膜損傷小,術後不用填塞鼻腔。治療全程在鼻內窺鏡直視下,清除病灶,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竇通氣引流功能,在最大程度能保留鼻腔、鼻竇正常解剖結構和功能下治好鼻竇炎。
適應:鼻竇炎
動力迴旋技術
醫療設備醫療設備
動力迴旋技術目前國內套用範圍廣范的鼻息肉治療技術。由2008年引進醫院來,臨床診療經驗豐富。該技術其獨有的負壓吸引系統,迅速排出消融下來的病變組織,相對傳統的雷射,微波治療,該技術直接作用於病灶組織,避免了堵塞操作手件而帶來的麻煩,具有微創無痛,治癒率高,費用低,操作精細,創傷極小,手術時間短,患者痛苦輕的優點。
適應:鼻息肉
鼻中隔成形術
鼻中隔成形術國內一種新型成熟的治療鼻中隔偏曲的技術。“鼻中隔成形術”在高效清除病灶的基礎上,把糾正鼻腔異形、保留鼻黏膜、鼻甲等組織的正常功能作為基本原則,在高倍內窺鏡的指引下,深入病灶部位,準確定位,在直視下精確地將病變、突起部分液化消融,清除病變組織和骨頭,創造、改善鼻腔生理環境,加速術後各組織的自我癒合功能。
適應: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彎曲
鼾症Han-UPPP術式
鼾症Han-UPPP術是世界衛生組織倡導全球推廣的攻克鼾症的“十大金牌技術”之一,全面遵循咽腔、舌根部、鼻腔等呼吸生理結構特性,通過光導纖維內窺鏡成倍放大顯示,形成多視角、廣視野、高清晰度的可視治療操作平台。
安全介入美國鼾症Han-UPPP術式,直接準確定點於病變組織,實行多角度、全方位地低溫消融和修復,快速疏通鼻腔通氣道,徹底清除鼾症病理與生理根源,只需輕輕鬆鬆15分鐘,與冷凍、雷射、微波等單純而傳統方法比較,因不傷及鼻腔、鼻竇、鼻腔黏膜正常生理功能,極具可視安全、舒適無痛、損傷小、不出血、恢復快、隨治隨走等特點,不影響正常的學習和工作,大大縮短了康復周期,減少了患者的病痛和經濟負擔。
適應:打呼嚕、鼾症

專家團隊

210總院耳鼻咽喉診療中心現有病床50張、專業技術人才21人,其中醫生12人(主任醫師2人、副主任醫師4人、主治醫師4人、執業醫師2人)護士6人(主管護師1人、執業護士5人)、技師3人(主管技師1人、執業技師2人),均為本科以上學歷(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心積極參與國內外耳鼻咽喉學術會議及培訓,發表論文百餘篇,其中國家級雜誌50篇,省市級雜誌30篇,會議交流20餘篇。獲軍隊科技進步獎8項,展開新技術16項,在治療扁桃體疾病、增殖體疾病及鼾症和鼻腔、鼻竇疾病方面屬權威水平,承擔著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等疾病的救治和科研任務,被評為鼾症微創治療中心。
楊曉傑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10醫院耳鼻咽喉診療中心主任、副主任醫師,從事耳鼻咽喉科專業28年。現任遼寧省康復醫學會聽力語言康復專業委員會理事、大連市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專業委員、大連傷殘鑑定委員會委員。發表論文三十餘篇,獲科技進步獎三項,榮立三等功一次。
在治療扁桃體疾病、增殖體疾病、兒童鼾症、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等方面有多年臨床經驗,成功開展手術萬餘例,尤其擅長扁桃體切除。利用低溫等離子微創技術治療鼻腔、鼻竇囊腫息肉、腫瘤及各種咽喉疾病,屬軍內權威水平。對慢性肥厚性鼻炎、慢性鼻竇炎等疾病的診治獨具造詣。
董學武
1973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先後任遼寧醫學院附屬一院耳鼻咽喉科醫師、講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大連兒童醫院瀋陽鐵路局大連醫院、盤錦市第一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現為210醫院耳鼻咽喉診療中心特聘專家。
中華醫學會遼寧省耳鼻咽喉科專業委員會7、8、9、10屆委員,遼寧省抗癌學會頭顱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國家級醫學專業核心期刊《中國醫刊》5、6、7屆編委。
擅長喉癌全喉切除發聲重建術、各類半喉切除術,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鼻咽部聯合手術以及功能性內窺鏡鼻竇手術。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榮獲國家科委科技成果獎1項,大連市衛生系統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盤錦市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遼寧省自然科學成果三等獎2項,其他科技成果獎10餘項。多次被授予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稱號。
張仕權
副主任醫師,210醫院耳鼻咽喉診療中心微創手術專家。廣西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畢業,從事耳鼻咽喉科臨床工作近30年。曾在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附屬新華醫院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等國內知名醫院耳鼻咽喉科學習、進修。熟練診治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常見病及多發病,擅長各類鼻炎、鼻竇炎、鼻息肉、腺樣體疾病的微創和內窺鏡手術治療及耳鼻整形美容手術。在國家核心刊物發表專業論文10餘篇,2003-2005年為中國援非醫療隊駐尚比亞專家。

地理位置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10醫院,坐落於大連市西崗區勝利路80號,由骨科、普外科、康復科、泌尿科、皮膚科、內科、婦科、核醫學科、五官科、口腔科、眼科、手外科、影像科、檢驗科、麻醉科等主要科室組成。

公交線路

中山區方向:在中山廣場乘707路(2站),在勞動公園站下車,乘529路在210醫院站下車(6站)
西崗區方向
在和平廣場站乘27路在210醫院站下車(4站)
沙河口區方向
在馬欄廣場乘715路,在白雲新村站下車(15站),乘529路在210醫院站下車(1站)
甘井子區方向
乘陸港物流-第五郡小區站,在機場站下車(8站),乘701路在奧林匹克廣場站下車(15站),往南步行240米
高新園區方向
在高新園區站乘站北廣場-旅順線在瀋陽路站下車(9站),往西南步行190米
金州區方向
輕軌在興工街下車,在興工街站乘505路在紀念街站下車(6站),乘529路在210醫院站下車(2站)
大連火車站與大連輕軌站方向
步行650米至火車站北廣場站,乘527路在210醫院站下車(8站)
乘坐27路527路529路到二一○醫院下車步行27米
乘坐12路15路16路22路23路32路32路加車406路410路4路522路531路533路701路901路到奧林匹克廣場下車步行181米
乘坐11路22路23路24路27路41路515路517路529路531路701路707路901路大連灣-解放路大連灣-青泥窪橋站北廣場-旅順站北廣場-旅順橫山寺加車青泥窪橋-前、後關到瀋陽路下車步行187米
乘坐17路34路404路529路715路到白雲新村下車步行244米
乘坐17路22路531路701路到正仁街下車步行283米

專家團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10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10醫院
駱華黨

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湖北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
【個人簡介】
主治醫師,從事耳鼻咽喉臨床工作多年,致力於耳鼻咽喉學科前沿技術的基礎與臨床診療的研究。
【特別擅長】
擅長採用CoblatorII低溫等離子技術和RichardWolf內窺鏡對過敏性鼻炎鼻甲肥大慢性咽炎聲帶息肉等疾病進行微創治療。特別擅長微創治療小兒腺樣體肥大引起的鼾症及鼻中隔偏曲矯正美容術。
其高質量的醫療水平和熱情的工作態度深受患者好評。
韓大躍
腫瘤科主任,瀋陽軍區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生物工程學會腫瘤靶向治療學會常委【特別擅長】
擅長腫瘤靶向治療;擅長利用腫瘤免疫細胞治療技術治療中晚期無法手術切除的腫瘤,有效提高患者放療、化療的耐受性,減輕毒副反應,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患者生命周期。
【科研成果】
承擔《免疫靶向放療、微波消融序貫個體化化療治療中晚期非小細胞癌》及《瘤內免疫靶向放療聯合生物免疫治療晚期腫瘤的臨床研究》兩項國家級課題,承擔大連市課題一項。
【個人簡介】
1983年畢業於第四軍醫大學臨床專業,畢業後從事病理專業教學、科研工作3年,從事臨床工作13年,曾擔任210醫院醫務處主任、醫療副院長職務、負責醫院醫療業務管理工作,兼任腫瘤微創外科主任,2008年任腫瘤外科主任,曾獲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及軍隊科技進步獎,對腫瘤治療有著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
郭淑珍
中國抗癌協會生物治療委員會委員、黑龍江省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委員【特別擅長】
擅長腫瘤生物治療與放化療聯合套用,尤其是各種實體瘤的個體化治療,對生物免疫治療套用於胃癌、食道癌、結直腸癌、肺癌和鼻咽癌等消化道腫瘤和呼吸道腫瘤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形成了獨特的治療體系,取得了顯著的臨床效果。
【科研成果】
曾經在中華心血管病雜誌及腫瘤內科雜誌發表過多篇文章;開展的省級以上科研新項目和醫療新技術22項。
【個人簡介】
1970年畢業於吉林大學白求恩大學。畢業後在白醫大二院從事腫瘤內科四十年,長期致力於腫瘤生物免疫治療的臨床及研究,熟練掌握了生物治療如何恰如其分的與手術、放療、化療相結合,在運用生物免疫治療胃癌、食道癌、結直腸癌、肺癌和鼻咽癌等疾病上,取得了顯著的療效,在長期的臨床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贏得了患者及業界專家的一致好評。
劉悅
第210醫院腫瘤科副主任;大連市醫學會腫瘤專科分會委員【特別擅長】
擅長各種實體瘤的內外科治療和綜合治療;在第四大腫瘤治療技術——生物細胞免疫治療上經驗豐富、造詣頗深。
【科研成果】
在省級國家級雜誌發表論文20餘篇。其研究成果《中藥鴉膽子油乳治療和預防膀胱癌的系統研究》獲軍隊醫療成果三等獎。
【個人簡介】
畢業於第三軍醫大學,研究生學歷,中共黨員,副主任醫師。對腎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的手術治療及腎癌、膀胱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的化療、分子靶向治療聯合生物治療有較豐富的臨床實踐和研究經驗,對腫瘤生物免疫治療有著獨到的研究和精湛的技術。
曹陽
腫瘤科副主任醫師;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學協作專業委員會委員;腫瘤中西醫結合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老年化療專業委員會委員。
【特別擅長】
擅長乳腺癌、肺癌、胃腸道腫瘤,惡性淋巴瘤等腫瘤的診斷、放化療方案的確定和綜合治療方案的制定。在腫瘤生物治療方面具有獨到的見解,熟練掌握化療與生物免疫治療的綜合治療。
【科研成果】
著有論文《紫杉類藥物治療晚期乳腺癌的療效與分子表型差異的相關性研究》發表於《中國腫瘤康復與研究》、《吉非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發表於《中國醫學創新》等。
【個人簡介】
1994年畢業於大連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副主任醫師。長期從事腫瘤內科相關工作,已經有近20年相關學科臨床經驗,對各種腫瘤相關病症有深入的掌握和研究。提倡腫瘤生物免疫療法,增加患者的免疫功能,減少因手術、放化療治療副作用所帶來的身體損害。
程廣澤
中國癌症研究基金會理事,CCRF大連分會副會長,抗癌協會理事
【特別擅長】
長期致力於腫瘤生物免疫治療的研究及臨床套用,在大連率先提倡用生物免疫治療調動人體的天然抗癌能力,恢復機體內環境的平衡,延長腫瘤患者的生存周期。
【科研成果】
發表論文40餘篇,參與著作三部,有6篇論文參加國際性學術會議交流。曾提出“腫瘤免疫排斥療法”,發表系列文章10餘篇,獲貴州省科技進步獎,國家發明專利。多次赴美國、加拿大訪問交流。所做《CancercontrolinChina》受多方關注。參加協作完成“7.5”公關項目,中藥莪術抗輻射抗癌研究,曾獲國家科學大會獎。
【個人簡介】
1955年畢業於大連醫學院,從事醫療教學與研究工作50年,對腫瘤免疫學,生物修飾療法、腫瘤自體瘤苗、腫瘤區域化療及多學科綜合治療有較多關注。擔任過科主任,教研室主任,附屬腫瘤醫院業務副院長,腫瘤防治辦公室顧問。曾受聘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為生命科學組、腫瘤生物免疫學科項目評議組成員,連續三年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晚年提出《合理推導防癌篩查法》。
張晨
腫瘤科副主任醫師;全軍血液專業委員會委員;大連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
【特別擅長】
擅長腫瘤性疾病、血液系統疾病及系統性紅斑狼瘡專病的綜合治療;提倡根據患者身體狀況制定科學化、規範化、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科研成果】
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參與編著、編譯專著《現代中醫白血病治療學》及《癌症生物治療理論與實踐》各一部,參與並獲大連市政府、遼寧省教委、遼寧省政府及全軍科技進步獎5項,醫療成果獎2項。有關論文曾被評為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分會優秀論文一等獎,相關文章被上海市抗癌協會、中國中醫藥報刊等轉載。
【個人簡介】
上海第二軍醫大學畢業,獲中西醫結合臨床博士學位,在近年對於惡性腫瘤的綜合治療方面有獨創的見解,尤其是對惡性腫瘤的自體細胞治療技術有較深的研究。幫助眾多腫瘤患者實現了延長生命時間、提高生活質量的治療目標,為我省腫瘤治療領域做出了卓越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