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公安中央縱隊

中國人民公安中央縱隊

中國人民公安中央縱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為適應保衛黨中央、保衛毛澤東主席等中央領導、保衛首都的需要而組建的。中國人民公安中央縱隊是武警部隊的前身。

簡介

中國人民公安中央縱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為適應保衛黨中央、保衛毛澤東主席等中央領導、保衛首都的需要而組建的。它存在的時間不長,但所擔負的各項任務卻是極其重要的。

1949年9月2日,中國人民公安中央縱隊成立。公安中央縱隊下轄兩個師:第1師第1、第2、第3團和第2師第4、第5、第6團。公安中央縱隊黨委成員有吳烈鄒衍劉輝山張廷禎蔡久。吳烈為書記,鄒衍為副書記。當時吳烈為縱隊司令員兼第1師師長,鄒衍為縱隊政委兼第一師政委,章申、桂生方分別為第一師參謀長政治部主任。劉輝山為中國人民公安中央縱隊第2師師長,張廷禎為中國人民公安中央縱隊第2師政治委員,參謀長魏傳連縱隊沒有專設辦事機構,由第1師機關代行縱隊機關職責。

1949年11月28日,公安部部長羅瑞卿部長根據毛澤東主席11月19日的批示,下令將中國人民公安中央縱隊第1、第2師已進入中南海執勤的兩個警衛營,與原華北公安部警衛大隊合編為中南海警衛團,轄3個營,每營3個連,l個區直屬連,共10個連隊。團長何有興,政委溫良。警衛團建制及軍政工作直屬中央縱隊,警衛業務及訓練教育計畫等具體工作則統由中央辦公廳警衛處汪東興負責。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1950年11月初,公安中央縱隊奉命撤消,原第一、第二師,分別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第一、第二師。11月7日,公安第一師根據軍委、公安部命令,進駐瀋陽,執行抗美援朝後方基地警衛任務,該師的警衛任務由公安第二師接替。

中國人民公安中央縱隊是武警部隊的前身。

背景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遼瀋、平津兩大戰役的勝利結束,標誌著中國人民革命即將取得全國勝利,新的國家政權即將誕生,中國共產黨將成為全國執政的黨,黨中央將成為新中國的領導核心。在這個偉大的歷史時刻,黨中央決定遷到北平,領導全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
北平,曾是國民黨反動統治在華北的中心,解放初期社情異常複雜。國民黨守城部隊雖然拉出城外進行了改編,但國民黨的一些軍警憲特並未立即解決,原來的統治基礎基本未動,其中有些不甘於北平和平解放的人,特別是美蔣潛藏下來的龐大特務組織,無時不在伺機破壞;原有的一些雜牌土匪武裝(如王鳳崗部) 和憲兵第7團的2000餘人,在北平和平解放時攜帶武器潰散,潛伏於市內和郊區,經常尋機進行反革命活動;城內原有的歹徒、流氓及其他無業游民,也利用我軍剛入城,社會治安尚未就緒之際,為非作歹,搶劫、偷盜。因此,當時的“北平”並不太平,打暗槍、放信號彈、搶劫、盜竊等破壞活動時有發生。

成立

羅瑞卿陪同朱德參加公安中央縱隊成立大會羅瑞卿陪同朱德參加公安中央縱隊成立大會

當時北平市所面臨的形勢和社會治安狀況,給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保衛首都工作增加了複雜性和艱巨性。要承擔起如此重大的任務,僅靠原來的中央警備團和華北軍區步校改編的北平市糾察總隊已遠不能勝任。為此,中央軍委決定,將四野第47軍第160師改為第207師,隸屬於華北軍區平津衛戍司令部,執勤業務由中央社會部領導(公安部成立後歸公安部領導),與中央警備團一起擔負中央首長、機關和首都的警衛任務。
1949年2月中旬,部隊正準備南下,四野羅榮桓政委、劉亞樓參謀長找第47軍第160師政委鄒衍和第45軍第133師師長吳烈談話說:第160師參加過一些戰鬥,有一定的戰鬥經驗,有一批骨幹,政治質量好,絕大多數是翻身農民,很少俘虜成分(約占4%)。因此決定將這個師留下,改為第207師,擔負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及北平市的衛戍任務,由吳烈接替王明貴任師長。吳烈從土地革命時期起,就在保衛戰線工作過,擔任過中國工農紅軍總前委和國家保衛局保衛大隊的大隊長;抗日戰爭時期,在延安任中央警備團團長兼政委,併兼任延安北區衛戍司令員。鄒衍在延安時也在保衛戰線工作過,曾任陝甘寧邊區政府保衛團政委,併兼任延安南區衛戍司令員。
第160師改為第207師,從準備南下作戰驟變為留存北平擔負警衛任務,這是很大的轉折。任務變了,鬥爭形式也由與公開的敵人作戰轉變為與暗藏的敵人進行鬥爭。部隊不但面臨著思想上的大轉彎,而且在鬥爭手段上也必須從頭學起。因此,這一階段部隊的思想教育,主要是解決思想轉彎子。當時師里提出了“保衛毛主席、保衛黨中央是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的口號,並在部隊進行了廣泛的教育。經過教育,指戰員們雖然為不能南下參加打倒蔣介石的作戰而感到遺憾,但更感到保衛毛主席、保衛黨中央任務的無尚光榮。所以,全師上下,滿腔熱情地接受了新的任務。
第207師受領任務後,3月初由河北固安縣開進北平南苑。3月13日,全部進駐新任務區。師部駐頤和園背後大有莊,所屬第619團駐海淀,第620團駐磨石口(小府),第621團駐清河。
中央警備團早在平津戰役期間,就為接受北平防務著手準備。該團組織了首批入城的7個連隊共800餘人,於1948年12月24日,在張廷禎政委和魏傳連副團長率領下抵達良鄉,與準備進入北平工作的指揮機關——北平市委、北平市軍管會及其所屬大批准備入城執行接管工作的隊伍會合,由市委統一領導學習城市政策和熟悉北平情況,並在中央社會部譚政文副部長及北平市公安局的直接領導下,研究和制定了入城工作計畫。為適應入城任務的需要,中央警備團入城部隊暫改番號為“北平市公安總隊”,屬北平市委領導,由張廷禎任隊長兼政委,魏傳連任副總隊長。1949年1月,北平市和平解放,入城部隊各項準備工作也已就緒,遂於2月3日進入北平,擔負警衛任務,直到7月7日,全部交出城內任務歸建。
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央和首都的警衛力量,羅瑞卿同志在黨中央遷到北平之初,就醞釀組建一支擔負中央和首都武裝保衛任務的公安部隊,計畫將第207師改為第一師,以中央警備團為基礎擴編為第2師,將兩個師合編為中國人民公安中央縱隊。
1949年6月下旬,中央軍委頒布命令,以中央警備團為基礎組建為師。為此,警備團首先進行了組織整頓,縮小直屬隊,健全各營編制,加強團機關建設。6月23日接收了由華北軍區補訓團調來的新戰士644名。這批新兵是新區翻身農民子弟,成分好,經短期訓練後補入各連隊。7月底由山東軍區調來3個營,人員來自山東軍區所轄的膠東、魯中南及渤海各軍區,都是從部隊挑選出來的優秀幹部、戰士,政治質量高,8月3日調來東北軍區所轄獨立第8團。該團大部分成員是從遼南、遼東各軍區所轄獨立師選調的,多數人員經過戰爭考驗。8月6日,中直供給部所轄的修建部隊工兵營,也調歸擴編部隊。至此,中央警備團擴編為師的部隊先後到齊,各項準備工作基本就緒。
1949年9月2日,公安部長羅瑞卿轉中央軍委138號代電令:“中國人民公安中央縱隊及所轄第1師、第2師即日成立。委任吳烈為中國人民公安中央縱隊司令員兼第l師師長,鄒衍為中國人民公安中央縱隊政治委員兼第1師政治委員,劉輝山為中國人民公安中央縱隊第2師師長,張廷禎為中國人民公安中央縱隊第2師政治委員。”公安中央縱隊隸屬中央軍委公安部指揮,主要擔負黨和國家中央機關、中央首長的安全警衛和維護北平治安等任務。
原第207師改為公安中央縱隊第1師,所轄之第619、第620、第621團依次改為第1師第1、第2、第3團。原中央警備團、山東調來的部隊和東北軍區獨立第8團,分別編為第2師第4、第5、第6團。

1949年11月2日,中央縱隊領導寫信向公安部請示:擬於本月5日上午10時,在西苑操場集合兩個師的部隊進行點驗,檢查冬裝。為了鼓舞部隊士氣,屆時望部長前來指示,如能請朱總司令親臨更好。11月3日,羅瑞卿部長批覆:“改為下星朗二上午10時,朱總司令打算參加。”
11月8日(星期二),縱隊所轄部隊在北京西苑革命大學操場隆重集會,舉行點驗。大會由羅瑞卿主持。朱德總司令親臨檢閱部隊並講話。朱總司令在講話中說:“公安部隊是人民解放軍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依據國家的總任務,和陸軍海軍空軍一起,各有分工而又互相配合的,共同擔負著鞏固國防、保衛祖國的光榮任務。”
11月9日,《人民日報》以頭版頭條報導了公安中央縱隊成立的訊息。
自那時起,中國人民解放軍有了正規的公安部隊。後來又成立了公安部隊領導機關,公安部隊正式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個軍種
1949年11月28日,羅瑞卿部長根據毛澤東主席11月19日的批示,下令將中國人民公安中央縱隊第1、第2師已進入中南海執勤的兩個警衛營,與原華北公安部警衛大隊合編為中南海警衛團,轄3個營,每營3個連,l個區直屬連,共10個連隊。團長何有興,政委溫良。警衛團建制及軍政工作直屬中央縱隊,警衛業務及訓練教育計畫等具體工作則統由中央辦公廳警衛處汪東興負責。

組織機構

公安中央縱隊黨委首長第 一 師第 二 師

中南海警衛團

委 員 吳 烈、鄒 衍、劉輝山、張廷楨、蔡 久

書 記 吳 烈

副書記 鄒 衍

司 令 員 吳 烈(1949.9.----1950.11.)

政治委員 鄒 衍(1949.9.----1950.11.)

師 長 吳 烈(兼 1949.9.----1950.11.)

政治委員 鄒 衍(兼 1949.9.----1950.11.)

副師長 蔡 久

參謀長 章 申

政治部主任 桂生芳

副主任 劉路明

師 長 劉輝山(1949.9.----)

政治委員 張廷楨(兼 1949.9.----1950.11.)

副政治委員 張耀祠

參謀長 魏傳連

副參謀長 古遠興、蔣秦峰

政治部副主任 向 前

團 長

何有興

政治委員
溫 良

第一團

團 長周儉廉

政治委員 蘇 鑒

副團長黃登忠

副參謀長侯樹生

政治處副主任 尹先明

第四團

團 長惠金賢

政治委員 杜澤州

第二團

團 長 塗宗德

政治委員 武衡陽

第五團

團 長 聶成龍

政治委員 歐本文

第三團

團 長 郭季芳

政治委員 宿 燦

政治處主任 蘇 蘇

第六團

團 長 揚書明

政治委員 劉國英

公安中央縱隊未專設領導機關,這是一種特殊的組織形式。因此,也必須有一種與此相適應的領導方法。縱隊領導主要是在重大問題上召開黨委會進行研究,作出決定,兩個師分別去貫徹落實,具體工作由第1師機關辦理。在這種情況下,兩個師的關係處得很融洽。第2師有豐富的警衛工作經驗,第1師的同志則虛心地向他們學習;第2師的同志很注意尊重第1師機關,遇事主動聯繫。由於雙方都能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因而兩個師機關在工作中從沒發生過扯皮現象。

撤銷

1950年人民解放軍實行整編,將陸軍編為國防軍和公安部隊,公安部隊的定額占軍隊總員額的4.5%。公安部隊由各軍區的獨立部隊和警備部隊組成。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1950年11月初,公安中央縱隊奉命撤消,原第一、第二師,分別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第一、第二師。11月7日,公安第一師根據軍委、公安部命令,進駐瀋陽,執行抗美援朝後方基地警衛任務,該師的警衛任務由公安第二師接替。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