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主要造林樹種土壤質量演化與調控機理

《中國主要造林樹種土壤質量演化與調控機理》是200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承棟。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主要造林樹種土壤質量演化與調控機理中國主要造林樹種土壤質量演化與調控機理

第一篇至第六篇重點論述了我國人工林主要造林樹種杉木、馬尾松、桉樹、楊樹、落葉松及濕地松人工林的土壤質量演化與調控技術的途徑及作用機理,為合理利用我國森林土壤資源、正確經營主要造林樹種人工林、維護和恢復森林土壤功能、提高森林土壤生產力、實現可持續經營,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和有價值的套用技術。

作者簡介

楊承棟,男,1941年元月出生於安徽省巢湖市,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北京林業大學兼職教授,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63年畢業於安徽大學生物系生物化學專業,1982年作為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首屆研究生,畢業於森林土壤專業,同年留院工作於林業研究所森林土壤研究室,1993年起任該研究室主任。1988年獲國家公派,以高級訪問學者身份,被派往蘇聯,在列寧格勒林學院和莫斯科大學土壤系進修一年。1998年再次獲國家公派,至俄羅斯聖彼得堡大學生物土壤系和全俄羅斯農業微生物研究所進修,為期3個月。任中國林學會、中國土壤學會森林土壤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土壤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林學會理事、北京市土壤學會理事,任核心期刊《林業科學》、《林業科學研究》和《土壤通報》編委。先後主持“八五”、“九五”國家攻關專題和“十五”、“十一五”國家攻關子專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主持中英合作項目及“948”項目等,參加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重點課題。獲國家級及部級科技成果七項,獲中國土壤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一項,獲國家林業局科技進步三等獎兩項。在國內外以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34篇,其中大部分在核心期刊發表,出版專著三部,參與編著七部,主審專著一部,出版英譯漢論文約4.5萬字。培養博士研究生3名。

圖書目錄

前言

緒論

第一節 人工林土壤質量演化狀況的國內外研究動態

第二節 我國人工林主要造林樹種土壤質量演化狀況及研究工作進展與展望

第一篇 杉木人工林土壤質量演化與調控機理

第一章 杉木生長的立地條件及其土壤質量演化與調控機理研究進展

第一節 杉木生長與立地條件

第二節 杉木人工林土壤質量演化與調控研究工作進展

第二章 一代杉木人工林土壤質量演化

第一節 不同整地方式、造林密度的一代杉木幼齡林階段土壤性質動態變化

第二節 不同整地方式、造林密度的一代杉木中齡林階段土壤性質動態變化

第三節 一代杉木近熟林至成熟林土壤性質動態變化

第三章 二代杉木人工林土壤質量演化狀況定位研究

第一節 二代杉木人工林研究樣地立地條件及其土壤本底性質變化

第二節 二代杉木林生長季節里土壤化學性質的動態變化(1988-2004年)

第三節 二代杉木林逐年生長季節初期、中期及末期土壤化學性質動態變化

第四節 二代杉木幼齡林土壤水分含量定位研究

第五節 二代杉木林生長季節土壤生物化學活性動態變化特徵

第六節 1988-1992年二代杉木幼齡林土壤呼吸狀況

第四章 杉木人工林土壤質量退化原因機理研究

第一節 杉木人工林不同發育階段土壤性質變化

第二節 低山立地條件下花崗岩發育的不同前茬的杉木人工林土壤性質變化

第三節 丘陵花崗岩立地條件下不同前茬杉木林土壤性質變化

第四節 杉木人工林根際土壤性質的變化

第五節 土壤和地形因子與杉木生長關係

第六節 杉木連栽土壤組成、結構、性質變化及其對林木生長的影響

第七節 杉木林葉片養分含量變化及其與林木生長的關係

第八節 相似立地條件、不同前茬、不同發生層次土壤對杉木幼齡林生長影響機理

第五章 維護和恢復杉木人工林土壤功能的技術途徑與作用機理

第一節 杉木林採伐跡地不同清理方式對維護恢復土壤功能及促進林木生長的效應

第二節 煉山與保留枯落物對連茬杉木林土壤性質及林木生長的影響

第三節 板岩立地條件下營造杉木與闊葉樹混交林對維護和恢復土壤功能的效應及其作用機理

第四節 發育林下植物群落維護和恢復杉木人工林土壤功能的效應

第五節 杉木林下植物群落對不同深度土壤性質的改良效應

第六節 化學肥料維護和恢復一代杉木幼齡林土壤肥力效應——杉木幼齡林前五年施肥效應研究

第七節 化學肥料對一代杉木中齡林生長影響及維護和恢復土壤肥力的效應

第八節 施用化學肥料對第三代杉木林生長及維護土壤肥力的效應

第九節 防治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具體經營措施

第六章 杉木人工林土壤質量指標體系

第二篇 馬尾松人工林土壤質量演化與調控機理

第七章 馬尾松生長的立地條件

第一節 馬尾松的分布及生物學特性

第二節 馬尾松生長的土壤條件

第三節 立地條件與馬尾松生長

第八章 馬尾松人工林土壤質量演化及衰退的機理

第一節 一、二代馬尾松林土壤性質變化與地力衰退的關係

第二節 馬尾松人工林不同發育階段土壤性質變化

第九章 馬尾松人工林土壤質量動態演化定位研究

第一節 馬尾松人工林研究樣地的立地條件及其本底性質研究

第二節 馬尾松林人工林土壤化學性質動態變化定位研究(1988-2004年)

第三節 馬尾松林人工林逐年生長季節土壤生物化學活性動態變化

第十章 防治馬尾松人工林地力衰退的科學技術途徑與機理

第一節 營造馬尾松與紅錐混交林對改良土壤性質、維護土壤功能及其促進林木生長的效應

第二節 合理施用化學肥料提高馬尾松生長的效應(馬尾松幼齡林施肥持續8年的生長效應)

第三節 施用細菌肥料提高馬尾松幼齡林生長的效應

第三篇 桉樹人工林土壤質量演化與調控機理

第十一章 桉樹人工林土壤有機物和養分庫的衰退機理研究

第一節 桉樹人工林地力退化的狀況

第二節 桉樹人工林土壤有機物和養分庫的衰退機理

第十二章 維護和恢復桉樹人工林土壤功能的技術途徑與機理

第一節 施肥和改變林分組成是防治桉樹人工林地力衰退的重要途徑

第二節 桉樹等不同林分類型人工林改良土壤功能的效應與機理

第三節 尾葉桉與厚莢相思混交林牛長及其改良土壤性質的效應

第四節 剛果12號桉(Wi無性系)配方施肥的依據及套用研究

第五節 細菌肥料施用於桉樹人工林促進林木生長的效應

第四篇楊樹人工林土壤質量演化與調控機理

第十三章 楊樹人工林土壤質量演化及其混交林維護土壤功能的機理

第一節 楊樹人工林土壤質量退化的機理及其對林木生長的影響

第二節 營造楊樹與刺槐、沙棘及紫穗槐混交林對土壤性質及林木生長影響的效應

第三節 楊樹混交模式與養分變化及林木增長率的研究

第四節 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與酶活性的變化研究

第五節 楊樹不同栽培模式對林木生長量、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影響的研究

第十四章 合理施用化學肥料提高楊樹人工林生長量的效應及其作用機理

第十五章 細菌肥料提高楊樹生長量的效應及其作用機理

第一節 不同種細菌肥料提高楊樹幼苗生長的效應及其改良土壤性質的作用機理

第二節 楊樹林地施用細菌肥料的增長效應及其作用機理

第五篇 落葉松人工林土壤質量演化與調控機理

第十六章 不同代長白落葉松人工林土壤質量演化

第一節 不同代落葉松人工林土壤性質變化與地力衰退的關係

第二節 一、二代落葉松人工幼齡林土壤微生物區系研究

第十七章 落葉松人工林不同發育階段土壤質量演化

第一節 落葉松人工林不同發育階段土壤化學性質的動態變化

第二節 落葉松人工林不同發育階段土壤微生物區系變化狀況

第十八章 營造混交林維護和恢復落葉松人工林土壤功能及其作用機理

第一節 落葉松與黑松、紅松及水曲柳混交林的林木生長及其土壤性質變化

第二節 不同林分類型的落葉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區系狀況研究

第六篇 濕地松人工林土壤質量演化與調控機理

第十九章 濕地松人工林土壤質量演化

第一節芳山林場濕地松人工林不同發育階段土壤性質的變化

第二節 江西大崗山濕地松人工林不同發育階段土壤性質的變化

第二十章 維護和恢復濕地松人工林土壤功能技術途徑及調控機理

第一節 丘陵紅壤立地上濕地松施肥的效應

第二節 頁岩紅壤立地上濕地松幼齡林施肥的效應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彩圖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