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重

中國一重

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一重),前身為第一重型機器廠。始建於1954年,1960年6月經國家驗收正式全面投產,為我國第一個五年計畫期間建成的一家重型裝備製造企業,是目前由中央直接管理的涉及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53戶國有重要骨幹企業之一。一重主要為鋼鐵、電力、汽車、礦山、石化、交通運輸等行業及國防軍工提供重大成套技術裝備、高新產品和技術服務,並開展相關的國際貿易。現已形成以冷熱帶鋼連軋機、中厚板軋機、連鑄機為代表的冶金設備,以加氫反應器、煤制油反應器為代表的石化容器,以核電反應堆壓力容器。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一重中國一重

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Chinafirstheavyindustries,英文縮寫“CFHI”,中文簡稱“中國一重”)前身為第一重型機器廠,始建於1954年,是目前中央管理的涉及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53戶國有重要骨幹企業之一。2008年12月發起設立中國第一重型機械股份公司,2010年2月成功實現了整體上市。截至2010年底,擁有在崗職工11679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2270人,資產總額達291億元。
中國一重主要為鋼鐵、電力、能源、汽車、礦山、石化、交通運輸等行業及國防軍工提供重大成套技術裝備、高新技術產品和服務,並開展相關的國際貿易。現已形成以核電、水電、風電成套設備及煤化工設備、石油開採與加工設備為代表的能源裝備,以冶金成套設備、汽車成套設備、熱鍛設備、海水淡化設備、重型工具機為代表的工業裝備,以鋼渣處理成套設備、城市垃圾焚燒成套設備為代表的環保裝備,以核電鑄鍛件、火電鑄鍛件、水電鑄鍛件、重型容器鑄鍛件、船用鑄鍛件、冶金備件為代表的裝備基礎材料等四大產業板塊。到目前為止,中國一重共為國民經濟建設提供機械產品200餘萬噸,開發研製新產品300多項,填補國內工業產品技術空白400多項,先後裝備了鞍鋼、寶鋼、武鋼、首鋼、本鋼、攀鋼等各大鋼鐵企業,一汽、二汽等各大汽車企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所屬各大石油化工企業,東北輕合金、西南鋁、渤海鋁業等有色金屬企業,平朔、準噶爾等大型煤炭生產基地。不僅提升了我國重型機械產品的製造水平,而且有力地支持了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同時,中國一重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不斷開拓國際市場,與德國西馬克、美國P&H、法國阿海琺、奧地利奧鋼聯、韓國斗山重工等國際知名公司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係。
“十二五”期間,中國一重將繼續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成長持續化、管理集團化、市場國際化、技術集成化的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富拉爾基、大連、天津以及長三角地區等四大基地;加快形成能源裝備、工業裝備、環保裝備和裝備基礎材料等四大產業;加快實現由產品經營為主向產品和資本經營並重轉變,由工業裝備為主向能源裝備、工業裝備、環保裝備和裝備基礎材料並重轉變,由國內市場為主向國內、國際市場並重轉變,由產品製造為主向製造、服務並重轉變等四個並重轉變,不斷提升公司業務規模,更加注重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職工隊伍素質提高,力爭早日把中國一重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知名品牌、擁有核心製造能力的大型重大技術裝備供應商。

服務宗旨

用戶至上和誠信為本是我們的服務宗旨,我們始終以裝備民族工業為己任,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為動力,不斷追求高起點;以科學嚴謹的態度、精益求精的精神,高標準、高質量和高品質的售後服務贏得用戶的信賴,嚴格履行中國一重在產品質量、交貨期及售後服務等方面向用戶做出的承諾,以回報您對我們的信任和重託。

子公司

中國一重結構圖中國一重結構圖

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黑龍江鑄鍛鋼製造有限公司
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一重軋輥電站事業部
核電石化事業部(中國一重大連加氫反應器製造有限公司)
中國一重集團天津重工有限公司
天津重型裝備工程研究有限責任公司
一重集團大連設計研究院
一重集團大連國際科技貿易有限公司
天津一重電氣自動化有限公司
上海一重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中國一重集團中實運業有限公司

發展歷史

領導視察領導視察

50多年來,一重為中國國民經濟和國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 獻,提供機器產品百萬餘噸,填補工業產品技術空白300多項,開發研製新產品240餘項,創造了許多項“中國第一”,打造了著名的“一重”品牌,曾製造出中國第一套1700和1780毫米熱連軋機、12500噸自由鍛造水壓機、30000噸模鍛水壓機、1150毫米方坯軋機、 2800毫米冷熱鋁板軋機; 進入上世紀80年代以後,一重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通過聯合設計、合作生產, 先後製造出2050毫米熱連軋機、1900毫米板坯連鑄機、2800XPB大型礦用挖掘機、汽車覆蓋件生產線中主要設備系列小松機械壓力機、大型石油裂化設備—熱壁加氫反應器、3000噸立式彎板機、30萬千瓦高中低壓電站轉子、300兆瓦核壓力殼等數十套先進產品, 獨占了國內鍛焊結構加氫反應器的市場;近年來,一重自行設計製造了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鞍鋼1780毫米冷連軋機及平整機組,研製了熱壁加氫反應器新型母體材料及千噸級反應器,承接了中國首個實驗快堆項目,為神華集團製造了國際上第一台套重達2000噸的煤液化反應器,以及 在2006年年底投入使用的世界最大、 性能最先進的15000噸自由鍛造水壓機和正在承制的巴基斯坦二期300MW和秦山600MW核反應堆壓力容器等產品都使一重躋身國際先進制造水平行列。一重高度重視產品質量,建立了科學的質量保障體系並擁有先進的產品質量檢測手段, 先後取得了ASME、 壓力容器、民用核承壓設備及英國LR美國ABS挪威DNV、中國CCS船級社等多項製造許可證,通過了ISO9001及GJB/Z9001質量體系認證, 一重的產品質量始終保持國內領先水平,部分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同類水平。

企業文化願景

中國一重中國一重

裝備中國,立身世界
企業精神 以一為重,永爭第一
核心理念 創新求實,勤奮和諧
企業使命 為全球經濟提供裝備服務
管理理念 注重細節,持之以恆
創新理念 創新每一天
市場理念 失去用戶的偶然將會變成失去市場的必然
人才理念 崗位無貴賤,能者即人才
核文化理念 不留遺憾
質量文化理念 無可挑剔
安全文化理念 萬無一失
廉潔文化理念 公正處事,清白做人
環境保護理念 尊重自然,呵護生命

榮譽

中國一重生產車間中國一重生產車間

公司2150熱連軋技術成果榮膺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公司2150mm熱連軋機組項目榮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吳生富總經理榮膺十大科技人物

15000噸自由鍛造水壓機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中國一重集團公司入選“中國工業經濟先鋒全國示範單位”

西門子奧鋼聯授予中國一重本年度連鑄長期合作獎

吳生富總經理獲 “中國企業改革紀念章”

2010年7月23日,國務院國資委公布了中國一重榮獲“科技創新特別獎”和“管理進步特別獎”兩個獎項,也是重型裝備製造行業唯一獲得兩項殊榮的企業。

合作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重先後與西馬克(SMS)、三菱重工(MHI)、日立造船(HITACHI)、通用電器(GE)、P&H礦山設備(P&H)、法馬通(FRAMATOMEANP)、克魯索(CREUSOT)、奧鋼聯(VAI)、台爾尼(TERNI)、斗山重工(DOOSAN)等國際知名公司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係。

主要產品

中國一重科研品中國一重科研品

一重主要為鋼鐵、電力、汽車、礦山、石化、核電、交通運輸等行業及國防軍工提供重大成套技術裝備、高新產品和技術服務,並開展相關的國際貿易。現已形成以冷熱帶鋼連軋機、中厚板軋機、連鑄機、轉爐為代表的冶金設備,以加氫反應器、煤制油反應器為代表的石化容器,以核電反應堆壓力容器、穩壓器為代表的核島設備,以三峽葉片、上冠及高中低壓轉子為代表的大型發電設備鑄鍛件,以特大型鍛鋼、鑄鋼軋輥鑄鐵軋輥為代表的工礦配件,以5000噸大型機械壓力機、熱模鍛為代表的重型鍛壓設備等八大類主導產品。

經營範圍

中國一重產品中國一重產品

重型機械及成套設備、金屬製品的設計、製造、安裝、修理;金屬冶煉及加工;金屬材料的銷售;工業氣體製造及銷售;冶金工程設計;技術諮詢服務;承包境外成套工程及境內國際招標工程;進出口業務。

技術創新

產品研發產品研發

1993年,經中國國家經貿委、中國國家稅務總局、海關總署共同批准,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技術中心為國家首批40家國家級技術中心之一。

經過15年的發展,技術中心按照“構思一代、研發一代、試製一代、生產一代”的思路,構建了“研發層、轉化層、執行層、基礎創新”技術創新體系,初步具備了自主創新能力。

技術中心現有各類工程技術和研發人員980人,其中高級以上職稱440人, 博士6人,享受政府津貼專家24人,具有省、市級以上的突出貢獻的專家32人。 技術中心辦公室——公司科技發展規劃編制、科研新產品開發課題巨觀管理、技術創新體系管理、技術創新制度建設、智慧財產權標準化工作。

研發層——大連設計研究院、天津研發中心、天津一重電氣自動化有限公司

大連設計研究院:主要負責新產品的開發,承擔產品設計及持續改進和創新職能。  

天津研發中心:主要從事前瞻性、基礎和共性技術研究,負責新材料、新工藝、新刀具、新工裝輔具的研究和開發工作,制訂標準、工藝規範。

質量體系

為滿足公司生產和發展的需要,我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質量體系。主要有四個質量體系: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民品:ISO9001-2008;專項產品:GJB9001B-2009)、壓力容器產品製造質量保證體系、民用核安全機械設備製造質量保證體系以及ASME產品質量保證體系。
質量管理體系(民品ISO9001-2008;專項產品GJB9001B-2009)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TC176)自1987年發布ISO9000系列標準以來,經歷了1994年版、2000年版和2008年版三次換版修訂,形成了今天的ISO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我國等同採用idt:ISO9001-2008,形成了適合我國實際情況的GB/T19001-2008標準,同時在GB/T19001-2008標準的基礎上,制定了我國的GJB9001B-2009標準,作為我國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依據。中國第一重型機械股份公司於1998年7月獲得GB/T19001-1994(idtISO9001-1994)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註冊資格;1999年2月獲得GJB9001A-1996專項產品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註冊資格。
壓力容器製造質量體系
我公司自1986年11月6日開始獲得了特種設備(壓力容器)製造資格證書,並依據《鍋爐壓力容器製造監督管理辦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第549號、《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等建立了壓力容器製造質量保證體系,體系檔案包括四個層次:第一層次:《壓力容器質量手冊》,明確了質量方針、質量目標、管理職責、質保體系概述等;第二層次:《壓力容器管理程式》(共35個)和各部門支持性檔案;第三層次:技術檔案和執行性檔案;第四層次:質量記錄和憑證。
民用核安全機械設備製造質量體系
我公司自1995年獲得了民用核安全機械設備製造證書,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安全法規》及其相關導則等建立了適用於民用核安全機械設備製造質量保證體系,體系檔案包括四個層次:第一層次:《民用核安全機械設備製造質量保證大綱》,闡述股份公司民用核安全機械設備製造的方針政策、組織機構、管理職責以及對檔案控制、過程控制、不符合控制等提出要求;第二層次:質量管理程式檔案(總計45個)和部門管理制度,質量管理程式檔案和部門管理制度是《民用核安全機械設備製造質量保證大綱》的支持性檔案,針對某類活動提出誰來做、怎么做等;第三層次:技術檔案和執行性檔案,用來指導某項具體活動如何做;第四層次:質量記錄和憑證,是質量活動的客觀證據。
ASME非核質量保證體系
我公司依據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頒布的ASME標準的要求建立了我公司的ASME質量體系,包括ASME壓力容器製造質量體系(“U”、“U2”),ASME壓力容器製造質量體系的建立是依據ASME第八卷(適用於民用壓力容器製造)建立起來的。
ASME核質量保證體系
股份公司分別依據ASMENQA-1和ASME第三卷NCA分卷建立了ASME核電產品製造質量保證體系,富拉爾基製造基地持有“NPT”證書及鋼印、大連製造基地持有“N”、“NPT”和“NS”證書及鋼印。體系檔案包括:質量手冊,程式檔案,記錄樣表等。大連製造基地的“N”證範圍為:1、2、3和MC級壓力容器,1、2、3級管線系統,2、3級儲罐的製造,1、2、3級車間裝配;“NPT”證範圍為:無設計責任的核1、2、3、CS和MC級部件製造和有設計責任的附屬檔案製造,以及作為供應鐵基和非鐵基材料的供貨組織;“NS”證範圍為:核1、2、3和MC級支承製造。富拉爾基製造基地“NPT”證範圍為:無設計責任的核1、2、3、CS和MC級部件製造,以及作為製造鐵基材料和供應鐵基和非鐵基材料的供貨組織。

激勵機制

中國一重通過人才激勵機制的不斷創新,構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三橫三縱”的涵蓋全員、突出重點、上下結合、橫縱交叉的人才激勵體系。“三橫”是指將人才根據崗位劃分為管理、技術、技能三個類別;“三縱”是指根據人才取得的成果、業績和實際貢獻大小,分別建立了公司突出貢獻專家、公司拔尖人才、公司職能部門及子公司(事業部)拔尖人才評選激勵機制。開展了頒發“企業特殊貢獻年金”、政府特殊津貼和各種技術獎項的申報等工作,在給予物質獎勵的基礎上,充分體現優秀人才的價值。
中國一重不斷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在薪酬、福利政策上,始終堅持向重要管理、技術、生產崗位傾斜,在收入大幅度提高的同時,職工生活條件得到了實質性改善。2008年,中國一重增加了企業福利項目,實行了企業年金制度,從提高職工福利待遇出發,激發了各類人才工作積極性。同時,中國一重在人才選拔任用上積極為各類人才搭建職業發展的平台,規定了副科職及以上空缺崗位或職務晉升的人員選拔,通過競爭性選拔的方式產生;職能部門空缺崗位的人員選拔,面向基層公開競聘;外埠單位管理和專業技術空缺崗位的人員選拔,在企業範圍內公開競爭性選拔;發揮自身國家級的職業技能等級鑑定站(所)的優勢,積極為技能人才在高級技師、技師等方面評選創造有利條件。多層次、多渠道的職業發展平台的構建,極大地調動了人才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了各類人才的全面發展。
中國一重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與教育活動,不斷強化內部人才的培養,引導各類人才堅定信念,明確人生追求,找準價值取向,樹立為企業發展全身心服務的思想和理念。中國一重還對各類優秀人才先進事跡和典型案例,通過會議、報紙、廣播、宣傳櫥窗等進行宣傳和展示,使人才行有規範,學有榜樣,增強工作的上進心、責任感和使命感。對新引進的大學及以上畢業生,按專業直接配置到基層崗位工作、鍛鍊,在促進理論和實踐結合的同時,增進對企業生產、工藝、管理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為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對重要管理、技術、技能崗位人員,每年選派400餘人參加外部專業機構組織的技術培訓,選派200餘人參加境外培訓和學術交流、技術考察等活動,並根據各類人才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內訓,提升人才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同時,中國一重將技術、研發、行銷等機構轉移到大連、天津、上海等發達地區,充分發揮地域和經濟優勢,在穩定企業現有人才隊伍的基礎上,打破了重點院校優秀畢業生引進難的“瓶頸”,高校畢業生已由原來碩士生、博士生招聘不到,轉變為碩士生、博士生主動來,為滿足企業後續發展中的人才需求提供了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有力地推動了一重“人才強企”戰略的實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