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試驗

中和試驗,是指套用抗體使相應抗原(毒素或病毒)的毒性或傳染性消失的試驗。

概述

動物受到病毒感染後,體內產生特異性中和抗體,並與相應的病毒粒子呈現特異性結合,因而阻止病毒對敏感細胞的吸附,或抑制其侵入,使病毒失去感染能力。
中和試驗 (Neutralization Test)是以測定病毒的感染力為基礎,以比較病毒受免疫血清中和後的殘存感染力為依據,來判定免疫血清中和病毒的能力。

兩種試驗方法介紹

中和試驗常用的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固定病毒量與等量系列倍比稀釋的血清混合,另一種是固定血清用量與等量系列對數稀釋(即十倍遞次稀釋)的病毒混合。

(一) 定血清-稀釋病毒法

(病毒中和試驗)
1.病毒毒價的測定 毒價單位:衡量病毒毒價(毒力)的單位過去多用最小致死量(MLD),即經規定的途徑,以不同的劑量接種試驗動物,在一定時間內能致全組試驗動物死亡的最小劑量。但由於劑量的遞增與死亡率遞增不呈線性關係,在越接近100%死亡時,對劑量的遞增越不敏感。而一般在死亡率越接近50%時,對劑量的變化越敏感,故現多改用半數致死量(LD50)作為毒價測定單位,即經規定的途徑,以不同的劑量接種試驗動物,在一定時間內能致半數試驗動物死亡的劑量。用雞胚測定時,毒價單位為雞胚半數致死量(ELD50)或雞胚半數感染量 (EID50)。用細胞培養測定時,用組織細胞半數感染量(TCID50)。在測定疫苗的免疫性能時,則用半數免疫量(IMD50)或半數保護量(PD50)。
(1) LD50的測定(以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為例)。
測定方法:將接種病毒,並已發病瀕死的小鼠,無菌法取腦組織,稱重、加稀釋液充分研磨,配製成10-1懸液,3 000r/min離心20分鐘,取上清液,以10倍遞次稀釋成10、10、10……10,每個稀釋度分別接種5隻小鼠,每隻腦內注射0.03ml,逐日觀察記錄各組的死亡數。

表2-24 LD50的計算(接種劑量為0.03ml)
病毒稀釋度 接種鼠數 活鼠數 死鼠數 積累總計 死亡比 死亡率(%)
活鼠 死亡
10 5 0 5 0 15 15/15 100
10 5 0 5 0 10 10/10 100
10 5 1 4 1 5 5/6 83
10 5 4 1 5 1 1/6 17
10 5 5 0 10 0 0/10 0
10 5 5 0 15 0 0/15 0
LD50的計算:按Reed和Muench氏法計算。
高於50%的死亡分數-50% 83%-50%
距離比例= ──────────────────── = ────── = 0.5
高於50%的死亡百分數-低於50%的死亡百分數 83%-17%
LD50的對數=高於50%病毒稀釋度的對數+距離比例×稀釋係數的對數
本例高於50%病毒稀釋度的對數-6,距離比例為0.5,稱釋係數的對數為-1。代入上式:
LgLD=-6+0.5×(-1)=-6.5
則LD50=10,0.03ml,即該病毒作10稀釋,接種0.03ml能使半數小鼠發生死亡。
注意:稀釋血清法中和試驗,計算TCID50或LD50,MID50時,計算公式應改為:TCID50的對數=高於50%血清稀釋度的對數-距離比例×稀釋係數的對數。
如按Karber氏法計算,其公式為:
IgLD50(或TCID50)=L+d(S-0.5)
L為病毒最低稀釋度的對數,d為組距,即稀釋係數,S為死亡比值的和。本例L=-4,d=-1,S=1+1+5/6+1/6=3
IgLD50=-4+(-1)×(3-0.5)
=-6.5
則 LD50=10,0.03ml
注意:用本法計算稀釋血清中和試驗中和效價時,S應為保護比值之和。
(2)EID50的測定(以新城疫病毒為例) 將新鮮病毒液體10倍遞次稀釋法釋成10-1、10-2、10-3……10-9不同稀釋度,分別接種9-10日齡雞胚尿囊腔,雞胚必須來自健康母雞,並且沒有新城疫抗體。每隻雞胚接種0.2ml,每個稀釋度接種6隻雞胚為一組,以石蠟封口,置37-38℃培養,每天照蛋,24h之內死亡的雞胚棄掉,24h之後死亡的雞胚置4℃保存。連續培養5天,取尿囊液作血球凝集試驗,出現血凝者判陽性,記錄結果,按上述方法計算 EID50。
(3) TCID50的測定(以致細胞病變病毒為例) 取新鮮病毒懸液,以10倍遞次稀釋成不同稀釋度,每個稀釋度分別接種經Hank’s液洗3次的組織細胞管,每管細胞接種0.2ml,每個稀釋度接種4隻細胞管,接種病毒後的細胞管放在細胞盤內,細胞層一側在下,使病毒與細胞充分接觸,放置37℃吸附1h,加入維持液,置37℃培養,逐日觀察並記錄細胞病毒管數,按上述方法計算TCID50。
2.中和試驗
(1) 病毒稀釋度的選擇 選擇病毒稀釋度範圍,要根據毒價測定的結果而定,如病毒的毒價為10,則試驗組選用10-10對照組選用10-10其原則是:最高稀釋度要求動物全存活(或無細胞病變),最低稀釋度動物全死亡(或均出現細胞病變)。
(2)血清處理 用於試驗的所有血清在用前須作56℃30min加溫滅活。但來自不同動物的血清,滅活的溫度和時間也是不同的。
(3)病毒的稀釋 按選定的病毒稀釋度範圍,將病毒液作10倍遞次稀釋,使之成為所需要的稀釋度。
(4)感作 將不同稀釋度病毒分別定量加入兩排無菌試管內,第一排每管加入與病毒等量的免疫(或被檢)血清作為試驗組;第二排每管加入與免疫(或被檢)血清同種的正常陰性血清作為對照組;充分搖勻後放37℃感作12h。
(5) 接種 按“病毒價測定”中所述接種方法接種試驗動物(或雞胚、組織細胞)。觀察持續時間,根據病毒和接種途徑而定。
(6)中和指數據計算 物按Reed和Muench兩氏法(或Karber)法分別計算試驗組和對照組的LD50(或EID50、TCID50)
試驗級LD50 (EID50、TCID50)
中和指數= ──────────────────
對照組LD50 (EID50、TCID50)
假如試驗組LD50為10,對照組LD50為10。則中和指數為10,10=1 995,也就是說該待檢血清中和病毒的能力比正常血清大1995倍。
(7)結果判定 固定血清―稀釋病毒法進行中和試驗,當中和指數大於50,表示補檢血清中有中和抗體;中和指數在10-50為可疑;若中和指數小於10為無中和抗體存在。(二) 固定病毒-稀釋血清法

(血清中和試驗)
1.病毒毒價的測定(微量法)
(1) 病毒的製備 將病毒接種於單層細胞,37℃吸附1h後加入維持液,置溫箱培養;逐日觀察,待細胞病變(CPE)達75%以上,收穫病毒懸液凍融或超音波處理,以3 000r/min離心10min,取上清液,定量分裝成1ml小瓶置-70℃保存備用,選用的病毒必須是對細胞有較穩定的致病力。
(2) 病毒毒價測定 取置-70℃冰櫃保存的病毒一瓶,將病毒在96孔培養板上作10倍遞進稀釋即10,10,10……,每孔病毒懸液量為50μl,每個稀釋度作8孔,每孔加入100細胞懸液,每塊板的最後一行設8孔細胞對照,製備細胞懸液的濃度以使細胞在24h內長滿單層為度。把培養板置5%CO2溫箱37℃培養,從48-14h逐日觀察細胞病變,記錄結果。
按Reed和Muench兩氏法計算TCID50。
56%-50%
距離比例= ────────
56%-33%
本例高於50%病毒稀釋度的對數為-6,距離比例為0.26,稀釋係數的對數為-1。

表2-25 TCID50計算(接種劑量50μl)
病毒稀釋度 接種數 CPE數 無CPE數 累 計 CPE率 百分數(%)
CPE 無CPE
10 8 8 0 39 0 39/39 100
10 8 8 0 31 0 31/31 100
10 8 7 1 23 1 23/24 96
10 8 5 3 15 4 15/19 79
10 8 4 4 10 8 10/18 56
10 8 4 4 6 12 6/18 33
10 8 2 6 2 18 2/20 10
10 8 0 8 0 26 0/26 0
IgTCID50= -6+0.26×(-1)
= -6.3
則TCID50=10,50即病毒作10稀釋,每孔接種50μl,可使半數組織細胞管發生病變。
2.中和試驗
(1) 血清的處理 動物血清中,含有多種蛋白質成分對抗體中和病毒有輔助作用,如補體、免疫球蛋白和抗補體抗體等。為排除這些不耐熱的非特異性反應因素,用於中和試驗的血清須經加熱滅活處理。各種不同來源的血清,須採用不同溫度處理,豬、牛、猴、貓及小鼠血清為60℃;水牛、狗及地鼠血清為62℃;馬兔血清為65℃;人和豚鼠血清為56℃。加熱時間為20-30min,60℃以上加熱時,為防止蛋白質凝固,應先以生理鹽水作適當稀釋。
(2) 稀釋血清 取已滅活處理的血清,在96孔微量細胞培養板上,用稀釋液作一系列倍比稀釋,使其稀釋度分別為原血清的1:2、1:4、1:8、1:16、1:32、1:64,每孔含量為50μl,每個稀釋度作4孔。
(3) 病毒 取-70℃冰櫃保存的病毒液,按經測定的毒價作200TCID50稀釋(與等量血清混合,其毒價為100TCID50)。如本例病毒價為10,50μl。所以應將病毒作2×10稀釋。
(4) 感作 每孔加入50μl病毒液,封好蓋,置於37℃溫箱中和1h。
病毒與血清混合,0℃下,不發生中反應,4℃以上中和反應即可發生。常規採用37℃作用1h,一般病毒都可發生充分的中和反應。但對易於滅活的病毒可置4℃冰櫃感作,根據不同耐熱性的病毒感作溫度和時間應有所不同。
(5) 加入細胞懸液 在製備細胞懸液時,其濃度以在24h內長滿單層為度:血清病毒中和1h後取出,每孔加入100μl細胞懸液。置5%CO237℃溫箱培養,自培養48h開始逐日觀察記錄,14h終判。
由於各種病毒引起細胞病變時間不同,終判時間應根據病毒致細胞病變的快慢而定。
(6) 設立對照 為保證試驗結果的準確性,每次試驗都必須設定下列對照,特別是在初次進行該種病毒的中和試驗時,尤為重要。
陽性和陰性血清對照:陽性和陰性血清與待檢血清進行平行試驗,陽性血清對照應不出現細胞病變,而陰性血清對照應出現細胞病變。
病毒回歸試驗:每次試驗每一塊板上都設立病毒對照相,先將病毒作0.1、1、10、 100、1000 TCID50稀釋,每個稀釋度作4孔,每孔加50μl。然後每孔100μl細胞懸液。 0.1TCID TCID50應不引起細胞病變,而且100TCID TCID50必須引起細胞病變,否則該試驗不能成立。
血清毒性對照相:為檢查被檢血清本身對細胞有無任何毒性作用,設立被檢血清毒性對照是必要的。即在組織細胞中加入低倍稀釋的待檢血清(相當於中和試驗中被檢血清的最低稀釋度)。
正常細胞對照相:即不接種病毒和待檢血清的細胞懸液孔。正常細胞對照應在整箇中和試驗中一直保持良好的形態和生活特徵,為避免培養板本身引起試驗誤差,應在每塊板上都設立這一對照。
(7) 結果判定和計算 當病毒回歸試驗,陽性、陰性、正常細胞對照相,血清毒性對照全部成立時,才能進行判定,被檢血清孔出現100%CPE判為陰性,50%以上細胞出現保護者為陽性;固定病毒稀釋血清中和試驗的結果計算,是計算出能保護50%細胞孔不產生細胞病變的血清稀釋度,該稀釋度即為該份血清的中和抗體效價。
用Reed和Muench兩氏法(或Karber法)計算結果,如表2-26
80%-50%
距離比例= ────── =0.5
80%-20%
Ig TCID50=高於50%血清稀釋度的對數-距離比例×稀釋係數的對數
Ig TCID50=-1.5-0.5×(-0.3)=-1.35
表2-26 固定病毒-稀釋血清法中和抗體效價計算
血清稀釋 CPE數總孔數 CPE數 無CPE數 積累 CPE比率 百分數
CPE 無CPE
1:4(10) 0/4 0 4 0 12 0/12 0
1:8(10) 0/4 0 4 0 8 0/8 0
1:16(10) 1/4 1 3 1 4 1/5 20
1:32(10) 3/4 3 1 4 1 4/5 80
1:64(10) 4/4 4 0 8 0 8/8 100
則TCID50=10,50μl
因10=1/22,即1:22的血清可保護50%細胞不產生病變,1:22就是該份血清的中和抗體效價。
影響中和試驗的因素:
(1) 病毒毒價的準確性是中和試驗成敗的關鍵,毒價過高易出現假陰性能,過低會出現假陽性。在微量血清中和試驗中,一般使用100-500 TCID50。
(2) 用於試驗的陽性血清規戒律,必須是用標準病毒接種易感動物製備的。
(3) 細胞量度的多少與試驗有密切關係,細胞量過大或過小易造成判斷上的錯誤,一般以在24h,內形成單層為宜。
(4) 毒價測定的判定時間應與正式試驗的判定時間相符。

試驗套用

1.病毒株的種型鑑定:中和試驗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利用同一病毒的不同型的毒株或不同型標準血清,即可測知相應血清或病毒的型,所以,中和試驗不但可以定屬而且可以定型。
2.測定血清抗體效價:中和抗體出現於病毒感染的較早期,在體內的維持時間較長。動物體內中和抗體水平的高低,可顯示動物抵抗病毒的能力。
3.分析病毒的抗原性:毒素和抗毒素亦可進行中和試驗,其方法與病毒中和試驗基本相同。
用組織細胞進行中和試驗,有常量法和微量法兩種,因微量法簡便,結果易於判定,適於作大批量試驗,所以近來得到了廣泛的套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