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時期儒釋道整合研究

《中古時期儒釋道整合研究》,作者:王洪軍,由天津人民出版社於2009年出版, “整合”一詞,是一個人類文化學概念。“整合”是一個過程,是主體文化對非主體文化的選擇、淘汰、改變的機制。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整合”一詞,是一個人類文化學概念。“整合”是一個過程,是主體文化對非主體文化的選擇、淘汰、改變的機制。中古時期,在思想文化領域,是儒釋道三家思想交流與對話、鬥爭與融合的時代。佛教與佛學,作為一種異域宗教文化,在中古時期與中國固有的傳統文化進行了一次成功的對話與融合;道教與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至李唐王朝,則由於統治者的特別催崇,加之自身理論的漸趨完善,其社會地位與思想理論也具有了與儒、佛論衡的資本。這一過程決定著自漢代以來中國思想文化的發展方向。因此,對三家研究將決定我們是滯能夠認識國傳統文化發展過程與本質。

中古時期儒釋道思想的整合,就是以儒學為主體的傳統文化,對非主體文化的佛、道思想進行選擇、淘汰、改制,使之形成一種新的思維方范式的過程。具體地說就是調整儒學內部結構,摒棄漢以來儒學中神學目的論的內涵,把佛教與佛學義理和道家與道教學說中有關宇宙論、心性論這些具有形上本體論性質的思辨內容,經選擇、改變後整合到儒學中來,使儒學變成一種以社會倫理為宇宙萬物本原的本體論哲學。

本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 漢魏兩晉思想之域的異彩紛呈

第一節 印度原始佛教概說

一、印度佛教發展歷程概說

二、原始佛教思想

第二節 異域文化——佛教的傳入

一、佛教傳人中原地區的時間問題

二、東漢時期的譯經

三、東漢時期佛教的基本特點

第三節 魏晉時期的佛教

一、曹魏時期的佛教

二、西晉時期的佛教

三、魏晉時期佛教之特點

第四節 東晉十六國時期的佛教

一、東晉時期著名的佛經翻譯家

二、東晉佛學“六家七宗”與般若性空

三、東晉十六國時期其他佛學思想家

第五節 玄學清談與玄佛合流

一、玄學清談與論議

二、曹魏西晉時期的儒釋道論議

三、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儒釋道論議

第二章 南朝時期的儒佛道之爭

第一節 南朝的佛教與佛學

一、南朝統治者的文化政策

二、竺道生的涅架佛性與頓悟佛性說

三、南朝的佛教學派

第二節 南朝時期的儒釋道之爭

一、南朝時期儒釋道論議的基本情況

二、南朝時期的儒釋道之爭

第三章 北朝時期的儒佛道之爭

第一節 北朝諸帝的文化政策

一、北魏統治者的文化政策

二、東西二魏與北齊、北周的文化政策

第二節 北朝時期的佛教與道教

一、北朝主要的佛教學派

二、寇謙之的道教改革

三、樓觀道

第三節 北朝儒釋道三家論議與“二武滅佛

一、北朝儒釋道論議之基本情況

二、北朝的儒釋道論議

三、“二武滅佛

第四章 隋朝統治者的宗教政策

第一節 隋文帝時期的宗教政策

一、文帝對佛教的倡導與扶持

二、文帝對道教的尊崇與扶持

第二節 隋煬帝時期的宗教政策

一、煬帝對佛教的熱衷

二、煬帝對道教的熱衷

第三節 對隋朝統治者宗教政策的理論剖析

第四節 隋朝儒釋道三家論議

第五章 唐代統治者宗教政策

第一節 唐初三帝的宗教政策

一、高祖李淵的宗教政策

二、唐太宗“道先佛後”的宗教政策

三、高宗李治的宗教政策

第二節 信仰與政治之間

——則天中睿時期宗教政策

一、高宗之後的政治困境與太后臨朝稱制

二、“揚州叛亂”與太后的兩難抉擇

三、信仰與政治之間

四、中、睿時期的宗教政策

第三節 兩教並存,獨鍾於道

——玄宗時期的宗教政策

一、尊老崇道,情有獨鍾

二、盛世中的佛教

第四節 宗教與政治共謀

——肅宗至文宗兩教並尊政策

一、木魚聲聲難拯人間事

二、祖先之神難庇後代孫

第五節 唐武宗與周世宗之“法難

一、唐武宗“排佛”之舉

二、周世宗“排佛”政策

第六章 隋唐時期佛教之中國化

第一節 天台宗與三論宗

一、天台宗

二、三論宗

第二節 法相宗與律宗

一、法相宗

二、律宗

第三節 淨土宗與禪宗

一、淨土宗

二、禪宗

第四節 密宗與華嚴宗

一、密宗

二、華嚴宗

第七章 隋唐儒學的復興與拓展

第一節 以儒治國的基本國策

一、隋唐時期的尊孔興儒政策

二、科舉取士制度

第二節 經學的統

第三節 儒學的復興與拓展

一、疑經學派的興起

二、儒學心性理論的發展

三、天人關係問題的演進

第八章 三教論議與學術流變

第一節 唐前期三教宮廷論

……

第九章 李隆基與《道德經》

第十章 隋唐儒釋道之整合

第十一章 儒釋道三家鼎立下的隋唐學術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