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郵政局

中南海郵政局

中南海郵政局,位於北京市府右街乙27號,中南海西側院牆外。前身是山河郵局,是專門為黨中央提供通信服務的郵政機構,隨黨中央從西柏坡進京後,於1950年更名為中南海郵政局,開始在中南海內掛牌營業。1997年,其服務對象從“中南海”里的中央機關領導擴展至社會各界。

簡介

 中南海郵局正門前 中南海郵局正門前
中南海郵局的歷史,要追溯到1948年,那時專為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和首長們服務的郵政局叫“山河郵局”。1950年,黨中央機關進京,這家郵政局一路跟隨著毛澤東等領導人來到香山臨時駐地,而後搬入了中南海,成了中國最神秘的郵政局。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中南海郵電局都是內設局,不對外營業。20世紀60年代末,中南海郵局搬出紅牆,不再歸北京市郵政局直管,改由北京市郵政局西區郵局管理。中南海郵政局從為黨中央和國務院服務擴展到服務社會各界,為通政、通商、通民作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紅色郵局”。

歷史沿革

中南海的郵戳
中南海的郵戳
1950年2月初,傅江海和同事趙卜一、郭克勤奉命從香山來到中南海籌建郵局。2月22日,郵局就按照中央辦公廳的意思,在中南海東門落腳。1993年12月26日,毛澤東誕辰100周年,上級特批中南海郵政局在當天啟用“中南海”的郵戳。從那之後,中南海郵局開始啟用地名郵戳。

1995年,局裡的儲蓄部門率先出來營業。

1997年,西區郵局安排中南海郵局進行了一次裝修。裝修後,中南海郵局,服務對象從“海”里的中央機關領導擴展至社會各界;業務種類從簡單的送信送報擴展到函包匯發儲等多個領域;職工人數也逐漸增加到了33人。

2007年,郵局又進行了第二次裝修,去掉1997年裝修用的鋁合金門框,把小院恢復成古色古香的樣式。“中南海郵政支局”的銘牌被允許掛出來。這是中南海郵局第一次能明確地告訴外界,府右街乙27號真是個向外服務的郵局。

2010年7月,郵局由6個人組成“山河服務團隊”,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對外界公眾推廣“中南海郵局”這個品牌,以集郵產品為主體,設計相應的產品和服務,為客戶提供量身訂製的一攬子郵政服務。

內部管理規定

郵件分揀

20世紀六七十年代,郵政局首先會按照來信者身份是機構還是個人粗略對郵件進行分揀。機構公函一般直接投遞給相應對口單位,而個人來信則根據收信人身份區分送至國務院和中央辦公廳的兩個信訪室登記處理,這兩個信訪室於2000年升級為國家信訪局

在國家信訪局辦公大樓的四樓,有間“信件分揀室”,分揀員對信件進行初次分揀,分揀後的信件再匯集到另一間辦公室,按照涉法涉訴、城鄉建設、農業農村、勞動社保、組織人事等幾個方面,再次進行分類調度。分好後,其他業務處就可以將屬於自己職責範圍內的信件取走,按照相關規定認真及時處理。

郵遞員

參與組建中南海郵政局的傅江海,是第一位真正在中南海裡面上班的郵遞員。1958年初,時任中南海郵局局長的傅江海調離郵局。

在中南海郵局,傅江海有一張最高級別的通行證,哪裡都能去,通行範圍比很多領導人都要大。建國後,郵局員工的數量增加了,但有最高級別通行證的人不多。

郵政局對於郵遞員有不成為的規定:“在中南海里騎腳踏車投遞時,看見首長必須下車,在路上看見首長散步或開會回來,不要主動和首長講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