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南寧師範學院組織

中共南寧師範學院組織
1947年2月,國立桂林師範學院遷來南寧,師院內有兩個不同系統的中共組織:一是中
共桂林師院支部,由盧蒙堅任書記,覃宗義任副書記,該支部由中共廣西省工委直接領導;
二是從廣東撤退到桂林師院的黨員所組成的中共組織,該組織沒有機構名稱,陳忠(陳炯高)
為負責人,由中共桂柳區特派員陳楓直接領導。這兩個中共組織到南寧後,仍按原來的組織
系統進行工作。
5月中旬,國民政府教育部電令將國立桂林師範學院改名為國立南寧師範學院。按國民
政府行政院頒布的公教人員待遇調整辦法,師院教職工薪金及學生公費在南寧比在桂林降低
不少,全院師生極為憤慨,爆發了以反對更改院名、反對降低待遇為主要內容的護院運動。
中共南寧師院組織因勢利導,將師院的學生運動與全國各大中城市爆發的“反飢餓、反內戰、
反迫害”運動洪流匯合起來,聯合民盟組織,共同發起成立護院行動委員會。5月17日,師
院師生開始罷課行動,要求保留原院名、待遇,當局未予答覆。27日,開始無限期罷課,再
次向當局重申合理要求,向全國和全省各地散發宣言,申明鬥爭到底的決心。師院的鬥爭得
到各校學生的聲援和支持。6月2日,南寧8所中學學生統一罷課,上街宣傳,散發《南寧學
生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宣言》,張貼標語、牆報,控訴國民黨當局不顧人民死活,發動
內戰的罪行。6月初,教育部派員到南寧處理師院學潮,同意師院待遇按在桂林標準發給。
中共南寧師院組織認為,待遇問題已解決,院名雖未能保住,但鬥爭的主要目的已達到,護
院運動應適可而止,便通過護院行動委員會徵得師生同意,結束了這場鬥爭,於6月7日開始
複課。
7月,根據上級決定,師院內原不同系統的兩個中共組織合併,合併後的組織未定機構
名稱(習慣稱師院黨組織),羅傑林、梁健先後為負責人,由中共桂柳區工作委員會書記陳
楓單線直接領導。1948年,師院黨組織開始向院外發展黨員,逐漸從師院和師院附中擴展到
華僑中學、南武師範、女子師範、西江學院、南寧高中、水電廠等單位,組織活動全部採取
單線聯繫進行,不建立基層組織。同年,師院黨組織開始發展愛國民主青年會會員,作為黨
的後備力量和黨領導城市愛國民主鬥爭的助手和橋樑。愛國民主青年會未建立組織機構,分
別由黨員聯繫和領導。
1949年2月,南寧師院反對院長黃華表鬥爭爆發。黃華表在1月11日上任伊始,即嚴令學
生不得搞運動、不得干涉學院行政,強令學生辦理壁報登記,封存圖書館的進步書刊,不承
認學生自治會,無理處分學生、解聘進步教授,停發學生公費等,引起師生的公憤並奮起反
對。師生的正義行動得到師院黨組織與民盟組織的支持。2月15日,數百名學生包圍院長辦
公室,以集體名義向院方請願,責令黃華表收回成命。黃華表當面表示接受,事後卻離院躲
避,運用種種手段肆意詆毀師院師生,向法院控告進步教授煽動學潮,收買流氓毆打學生,
拒絕解決學生的斷炊危機。還致電國民政府教育部,要求解散師院。黃華表的倒行逆施更使
師生們憤怒至極,鬥爭浪潮日益高漲,師生出海報、撒傳單、發通電、舉行記者招待會,揭
露黃華表迫害師生、摧殘教育的罪行;借送別被迫離院的教授之機,組織全院學生到市區游
行示威;舉行“活命大拍賣”、“活命公演”,向社會各界籌糧籌款,爭取同情和支持;致
電代總統、教育部長,派代表向廣西省政府、省參議會請願,強烈要求撤黃華表的職。經過
兩個多月的鬥爭,黃華表被迫於5月6日“辭職”。師院反黃華表鬥爭獲得勝利後,黨組織立
即將工作重心轉到迎接解放的各項工作上。
中共南寧特別支部
1947年7月,中共粵桂邊工委右江特派員覃桂榮到南寧,將1943年1月15日事件後陸續回
到南寧的幾名中共黨員組織起來,成立中共南寧特別支部,指定梁增瑜為書記、蘇仁山為副
書記。1948年3月和4月,中共右江地委書記區鎮、副書記餘明炎先後到南寧,區鎮將他個人
聯繫的幾名南寧黨員的組織關係移交南寧特支,餘明炎審查了南寧特支的工作和組織情況,
宣布特支今後由他直接領導。按餘明炎指示,南寧特支與十萬山區黨組織建立關係,在市區
先後建立交通站泰源號和德寧莊,接待和掩護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派往十萬大山的幹部,共接
待和護送3批幹部安全到達十萬山區。中共南寧特支還派出黃照暉、黃芳等幹部到邕寧農村
開闢工作,建立據點,為開展農村黨的工作和武裝鬥爭打基礎。
1949年1月,中共右江地委副書記餘明炎將南寧特支的領導班子作了調整,指定蘇仁山
為書記、梁增瑜為副書記,增加謝以平為委員。至同年10月,中共南寧特支有黨員60餘人、
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員120餘人(團未建立組織機構,由黨員直接聯繫領導),並分3批向右江
地區輸送了27名幹部。在城區,中共南寧特支建立城區區委,區委下不設支部,黨員主要分
布在廣西日報社、邕寧縣政府、國民黨邕寧縣黨部、三青團邕寧縣分部、南寧師院、師院附
中、南寧高中、南武師範、華僑中學、西江學院、育幼所、街道和其他部分中國小內,組織
活動採取單線聯繫方式進行。在邕寧農村,中共南寧特支先後建立東區、南區、西北區、遷
龍區4箇中共區委,區委下轄那蓮、七坡、那陳、大塘、南曉、南州、那龍等中共支部,邕
寧縣農村除金城區外,均有中共南寧特支的黨、團員活動;在100多個村建立農會,有會員
2000多人;組織了有400人槍的武工隊和民兵,分別由各中共區委領導。1949年5月,中共南
寧特支以這些武裝為基礎,成立滇桂黔邊縱邕江支隊,後未獲上級承認,但在對敵武裝鬥爭
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中共南寧城市工作委員會
1949年7月,中共廣西省城工委以中共南寧師院組織為基礎,成立中共南寧城市工作委
員會,由梁健任書記,胡中平、韋元良為委員。南寧城工委成立後,即全力投入迎接南寧解
放的各項工作;布置黨員對國民黨、政、軍機關及團體、工廠、學校等進行全面調查,掌握
各主要單位的機構、人員、思想、設備財產等基本情況;散發《中國人民解放軍布告》、
《告國民黨官兵書》、《警告特務書》等傳單,開展對敵宣傳攻勢,瓦解敵人士氣;進行統
戰策反工作,成立民主人士聯誼會,爭取省政府30多個科長級職員留下來;組織工人、學生
護廠、護校等,保證學校、企業完整無損交回到人民手中。此外,還抓緊發展了一批黨團員,
至南寧解放時,城工委共有黨員83人、青年團員64人。
中共南寧市工作委員會
1949年9月,中共南寧特支轉由中共十萬山區地委領導。中共十萬山區地委將南寧的城
市工作與農村工作分開,派嚴秋接收南寧特支在邕寧農村的各區委及農民武裝,派阮洪川接
收南寧特支及其在城區的黨組織。10月,撤銷中共南寧特支,成立中共南寧市工作委員會,
阮洪川任書記,曾東江、蘇仁山、梁增瑜、陳權、黃韋爵、羅平為委員,其中阮洪川、曾東
江、蘇仁山、梁增瑜為常務委員。南寧市工委成立時有黨員27人、團員40人。他們全力投入
接管南寧的準備工作,除組織力量進行調查研究、發動宣傳、組織護廠護校外,重點抓了統
戰策反工作,相繼成立了策反小組和南寧人民解放促進會,吸收了40多名國民黨軍、政、警、
特系統的高中級官員參加,讓他們運用自己的影響擴大統戰策反成果。先後爭取了南寧警察
局長、南寧護商大隊長、國民黨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工兵團長、二二九師山炮連長等投向人民。
12月4日下午,國民黨最後一批軍隊撤出南寧,中共南寧市工委命令南寧警察局、護商大隊
維護治安。下午8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十三兵團第三十九軍一一六師三四七團在
中共南寧市工委、城工委的配合下,順利人城,除邕江浮橋和飛機場油庫被燒外,南寧未遭
嚴重破壞,獲得解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