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克清[民盟早期的革命活動家]

吳克清[民盟早期的革命活動家]
吳克清[民盟早期的革命活動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吳克清(1916-2007),廣西平南縣人。1940年廣州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畢業,1945年5月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是民盟早期的革命活動家。歷任民盟南寧市委員會主任委員,民盟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民盟中央候補委員、中央委員、中央常務委員。1983年4月後任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自治區政協副主席,是第五、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基本信息

簡介

吳克清(1916.9~2007.5),祖籍廣東省五華縣,出生於廣西平南縣。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系畢業。1945年後,歷任《柳州日報》總編輯、《廣西日報》副總編輯、西南專科學校副教授、泰國曼谷《商報》社副社長。同年7月赴馬來西亞,新加坡加影中學、中華女中任教。1950年後先後調任民盟南寧市專職主委,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局副局長,區政協常委、副主席,區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國政協第五、六、七、八屆委員,民盟第三、四、五、六、七屆中央委員、常務委員,民盟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委會副主委、主委、名譽主委。

生平

民國時期

民國五年(1916年)9月,生於廣西平南縣西北部的思旺鎮金匏村, 少小離家求學。

吳克清[民盟早期的革命活動家] 吳克清[民盟早期的革命活動家]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8月,考入中山大學社會學系,讀書期間即參加學生運動並加入中共組織。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9月畢業,先後在昆明西南運輸處任科員、西南商業專科學校任副教授。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9月,以梁漱溟為首的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桂林核心小組成立, 作為桂林文教界人士的吳克清也就與廣西最早的民盟地方組織有了接觸。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5月,在重慶民盟中央總部加入中國民主同盟。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回到廣西擔任《廣西日報》柳州版總編輯。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石兆棠、羅培元相繼被解職,莫乃群、吳克清及兩報社中的中共黨員、民主人士先後被迫撤離。 4月,吳克清成為中國民主同盟廣西支部委員。11月,民盟桂林市分部成立,吳克清為負責人。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民盟被國民黨當局宣布為“非法團體”,總部被迫解散。4月,吳克清經民盟組織安排來到泰國,任由中共地下黨和民盟合辦的《曼谷商報》社副社長。同年7月,經民盟組織介紹來到馬來西亞著名的華僑中學任教並參加當地民盟組織的革命活動。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6月回國,任廣東東江人民行政委員會幹部及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交通科副科長。

社會主義時期

1950年5月,吳克清奉命調回廣西擔任省民盟組織部部長兼省政協副秘書長,廣西省人民政府參事,後兼任民盟南寧市委員會主任委員、南寧市政協副主席。10月,當選廣西省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0年至1952年,民盟廣西省支部動員盟員積極投入土地改革運動,吳克清參加土改工作隊區工委的領導工作。

1951年,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廣西分會成立,吳克清當舉為委員。

1953年1月,參加在南寧召開了民盟廣西省第一次代表大會,被選為民盟廣西省支部委員會常委。同年,當選政協廣西省第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

1953年10月,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組織成員參加第三屆赴朝慰問團,民革廣西省分部籌委會召集人陳此生任廣西分團副團長,民盟廣西省支部常委吳克清任副秘書長,赴朝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軍民,歷時3個月。

1954年8月,當選廣西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任大會副秘書長。

吳克清[民盟早期的革命活動家] 吳克清[民盟早期的革命活動家]

1955年6月,民盟廣西省第二次盟員代表大會在南寧召開,當選為中國民主同盟廣西省支部委員會常委,任廣西文化局副局長。

1955年至1958年,民盟廣西省委員會發動全省盟員學習有關農業合作化的檔案,推動盟員在各單位中國共產黨組織領導下,下鄉參觀和參加農村工作,為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貢獻力量,吳克清等參加了檢查農村文化、生產等工作。

1958年3月,當選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任大會副秘書長。是月當選政協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

1958年10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民盟廣西省委員會相應改為民盟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是月民盟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三次盟員代表大會在南寧召開,任民盟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秘書長。12月,當選中國民主同盟第三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1962年1月,參加民盟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四次盟員代表大會,被選為民盟廣西委員會常委,繼任民盟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副秘書長。

1963年12月,當選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當選政協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

1965年8月至1966年5月,民盟廣西委員會莫乃群、石兆棠、吳克清和部份幹部、盟員參加了城市(南寧、桂林)和武鳴農村的社會主義教育(即四清)運動。

1977年12月,當選政協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四屆委員會常務委員。

1978年8月,當選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79年10月,當選中國民主同盟第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吳克清[民盟早期的革命活動家] 吳克清[民盟早期的革命活動家]

1980年2月,參加民盟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五次盟員代表大會,被選為民盟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任民盟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秘書長。

1981年11月,自治區政協文化組組織文物保護調查組。第一由盟員莫乃群、吳克清任正、副組長,對桂林、興安、柳州、宜山、寧明的文物、古蹟進行調查,對文物的保護、維修、搶救、開發旅遊點等工作,提出了具體的意見、建議。

1981年12月,民盟廣西委員會副主委吳克清到香港深親,回來後對自治區直屬機關盟員和南寧市部份盟員及所聯繫民眾作《旅港見聞》報告。

1983年4月,出任廣西區人民政府副主席。6月當選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2月當選中國民主同盟第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1984年4月,參加民盟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六次盟員代表大會,被選為民盟廣西委員會副主委,並作了工作報告。是月,參加自治區政協五屆二次會議,吳克清、王綏正聯合發言,對當前自治區高校的創收問題,提出看法和建議。

1985年3月,廣西壯族自治區紅十字會第三次代表大會在北海市召開,選出第三屆理事會領導成員,吳克清當選會長。

1985年4月,民盟廣西委員會成立了“三胞”工作領導小組,由吳克清任組長,4月20日領導小組邀請在南寧的有“三胞”關係的盟員座談,鼓勵盟員積極與“三胞”加強聯繫。

1985年5月,被選為中國紅十字會理事。

1985年7月,吳克清應邀以自治區副主席的身份,率領北海市經濟代表團赴新加坡考察、訪問。

1985年12月,吳克清以廣西紅十字會會長身份,應邀率領考察團一行7人赴芬蘭考察並洽談關於醫用消毒包裝袋方面的項目,返程時對香港紅十字會進行為期一周的工作訪問。

1986年10月,民盟廣西委員會在南寧召開首次“三胞”工作座談會,吳克清作了“民盟應多做‘三胞’工作”的報告。

1988年2月,參加民盟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七次盟員代表大會,被選為民盟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主任委員,致閉幕詞。

1988年3月,吳克清應香港紅十字會會長邵逸夫的邀請,組成4人代表團, 赴香港訪問,與香港紅十字會會長邵逸夫及有關人士和僑胞進行了會談和接觸。

1988年4月,當選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0月,當選中國民主同盟第六屆中央委員會中央常務委員。

1989年,吳克清在自治區政協六屆三次常委會上,對加強政府部門統戰工作,提出了意見、建議,得到自治區黨委和政府重視,自治區人民政府作出決定,要求各級政府要有一位領導分管統戰工作。

1989年10月,民盟廣西委員會主委吳克清等參加自治區人民政府中、國小教育工作督導檢查組,到浦北縣進行督導活動。

1989年11月,民盟廣西委員會在南寧召開第二次“三胞”工作座談會,吳克清主委作了《發揮盟的優勢,開拓“三胞”工作新局面》的工作報告。

吳克清[民盟早期的革命活動家] 吳克清[民盟早期的革命活動家]

1990年4月,任廣西區政協副主席。當選為政協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常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文化體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1990年7月,吳克清到藤縣、 平南、桂平三縣對長洲水電樞紐工程可行性問題作進一步調查。並寫出《關於長洲水電樞紐水庫淹沒區藤縣、平南、桂平補償問題的調查報告》。

1992年10月,到平南縣城鄉進行視察,並參加大瑤山區八縣政協聯誼會籌備會議。是月當選中國民主同盟第七屆中央委員會中央常務委員。

1994年3月,《廣西通志·民主黨派志》民盟篇評稿會召開,吳克清作為區民盟老領導參加了評稿。

1997年6月,民盟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九次代表大會在南寧市舉行,吳克清當選民盟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九屆委員會為名譽主任委員。

1998年8月離職休養。

2007年5月5日5時40分在南寧逝世,享年91歲。

主要成就

革命宣傳

民盟廣西地方組織最早是成立於1942年9月的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桂林核心小組,以梁漱溟為首的桂林核心小組主要在兩廣從事抗日、民主的宣傳活動。1945年春,民盟分別在八步、昭平、黃姚等地進行了抗日、民主的宣傳,出版了《民憲》雜誌(廣西版)和《廣西日報》(昭平版),籌辦黃姚中學,舉辦民主講座和話劇等,大力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應其大學同學、中共地下黨員、廣西《柳州日報》總編輯和社長羅培元邀請,吳克清回到廣西擔任《廣西日報》柳州版總編輯,後由民盟廣西省支部安排進入《廣西日報》任副總編輯,寫了不少社論、時評及專論,配合民盟組織開展工作。編輯的兩報堅持進步立場,反對蔣介石的內戰獨裁政策,為廣西當局所不滿。

廣西《柳州日報》名義上是國民黨辦的,實為中國共產黨掌握,成為西南地區抗日進步的一面旗幟。這張報紙報紙通過新聞 、 社論 、文藝作品積極而巧妙地宣傳黨的民族統一戰線 、方針 、政策,揭露黑暗勢力,鞭撻投降主義路線,當時中國共產黨辦的極為重要的報紙《新華日報》(地址重慶),就曾多次轉載過《柳州日報》的社論,使之成為華南地區較有名氣的報紙。

1945年11月,中國民主同盟廣西支部在桂林成立,盟員300多人,吳克清成為負責人之一。1946年4月被增補為支部委員, 負責積極開展宣傳民盟的政治主張工作。1946年5月,吳克清同志(民盟盟員)作為《廣西日報》的副總編輯,及時處理以《師範學院紀念“五四”》為題的新聞稿件,保護了民盟及其他先進人士,揭穿和擊敗了廣西省桂系的特務想藉助新聞通稿的打擊鎮壓民主陰謀。

政協工作

吳克清[民盟早期的革命活動家] 吳克清[民盟早期的革命活動家]

新中國成立後,民盟積極參加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 1953年,吳克清成為民盟廣西省支部委員會常委。積極參與革命建設工作,撰寫過《大力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等多篇對廣西文化建設和發展頗有影響的文章。

1953年至1980年,吳克清作為民盟廣西省支部委員會常委,參加了檢查農村文化、生產,參加了城市(南寧、桂林)和武鳴農村的社會主義教育(即四清)運動等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工作。在參與思想建設、政治建設活動會議中,先後作了“百家爭鳴與百花齊放問題”、“對當前自治區高校的創收問題,提出看法和建議”的發言,為鞏固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促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奉獻。

1980年2月,吳克清被選為民盟廣西委員會副主委,在擔任民盟廣西委員會第五、六屆副主委期間,參與提出了關於建立出海“大通道”的建議,通過對桂林、興安、柳州、宜山、寧明的文物、古蹟進行調查,對文物的保護、維修、搶救、開發旅遊點等工作提出了具體的意見、建議。 積極參與地方建設工作,結合自身特點,在教育改革、科技諮詢、智力支邊和教育扶貧等方面做出了貢獻。1988年2月,在民盟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七次盟員代表大會上被選為民盟廣西委員會主委,在擔任民盟廣西委員會第七、八屆主委期間,帶領民盟廣西區委提出了“需要重視和加大基礎教育投入的建議” 、“對當前自治區高校的創收問題,提出看法和建議”、“對加強政府部門統戰工作,提出了意見、建議”。 積極參政議政,認真建言獻策,就廣西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問題,做了大量的建設工作。

1990年4月,在第七屆委員會議第三次會議,吳克清被增選為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對自治區大政方針和人民民眾普遍關心的重大問題,進行認真深入的討論發言。1993年1月,在第七屆委員會議第一次會議,吳克清在發言中提出:民主黨派和社會團體辦學,任何單位不應向他們徵收任何費用。1994年1月,在第七屆委員會議第一次會議,吳克清委員代表民盟廣西委員會提出建議:“各市縣建立教育基金會,借鑑廣東東莞市的好經驗”。 通過政治協商積極參與地方事務的管理,圍繞廣西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地方法律法規的制定以及廣西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狀況等問題調查研究和建言獻策。

吳克清作為民盟廣西委員會的領導,還擔任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政協副主席,帶領過廣西民盟積極參與經濟統戰工作,積極參與文化統戰工作,積極參與和諧統戰工作,構建和諧的政黨關係,協助黨委政府做好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的工作,促進廣西和諧穩定發展。

人物事跡

處理通稿

吳克清[民盟早期的革命活動家] 吳克清[民盟早期的革命活動家]

1946年5月4日,桂林文協和師範學院專門搞了一個紀念“五四”運動的活動。據吳克清回憶,活動結束後,廣西省桂系的特務頭子梁學基就給廣西日報社送去了一篇新聞通稿,誣衊歐陽予倩、林勵儒、靳為霖等說美國的救濟麵粉有毒,勸大家不要吃,並說美國 給中國捐糧食是想把中國變成他的殖民地等。美國的救援物資當然沒有毒,但是,當時廣西很多地方都在鬧饑荒,糧食非常珍貴,特務們只是想通過方式,讓這些人士替他們背上政治的黑鍋。吳克清作為當時副總編輯,認為報導與事實不符,經爭取同意後對原稿內容作了刪改。

《桂林解放》一書中文章”回憶《民主》星期刊(桂林版)的出版“後記:因任《廣西日報》副總編輯(盟員)吳克清同志當時抵制最力,這次被稱為的“麵粉有毒事件”就這樣被我們揭穿和擊敗了。

1946年5月5日,《廣西日報》報導了“靳氏警告國人不要隨便接受外國人救濟”簡單的一段話,到《中央日報》的筆下被誣衊為說聯合國的救濟麵粉有毒不能吃,要廣西災民餓死。民盟廣西省支部研究後由靳為霖致函《廣西日報》要求更正該報所發表的失實的新聞報導,在《廣西日報》副總編輯盟員吳克清同志的支持下,靳為霖的信以來函照登的方式為之發表。但在排版後,被該報副總經理特務分子陳學涵叫人抽掉了。吳克清同志深夜看報紙的大樣時,發現了這一情況,又果斷地叫工人補排了上去。靳為霖的來函見報後,讓人們看到《廣西日報》自己打了自己的嘴巴,無異於承認了報導失實;尤其是使《中央日報》(廣西版)的社論,失去了立論的根據,國民黨CC分子和桂系特務聯合策動的迫害桂林民主人士、鎮壓民主運動、打擊《民主》(桂林版)的陰謀,從而更加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幫助脫困

曾任民盟安徽省委副主委的丘林收錄在《風範長存》民盟廣西前輩紀念文集的文章《回憶在桂林的一段經歷》中對”入盟的介紹人之一“吳克清是這樣評:“1946年夏,我因在昆明《觀察報》上發表的兩篇反對內戰的文章,已成為追查的目標;只好向在兩廣地區工作的朋友們發出幾封求援信件,最先接到的是當時在桂林《廣西日報》任副總編輯的吳克清的覆信幫助,得以及時同楊昌輝離開昆明擺脫國民黨反動當局追查,並出任《廣西日報》編輯兼記者,得以繼續發起民主的進攻。”

個人作品

題字

吳克清[民盟早期的革命活動家] 吳克清[民盟早期的革命活動家]

1987年,廣西平南縣政府重建明督師袁崇煥“總制三邊坊”,高13.38米,坊碑上有仿古圖案,由時任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吳克清題寫坊名。

在慶祝廣西戲劇展覽會隆重開幕的題字:

西南劇展四十秋,藝苑豐功史冊留。

今歲群英齊薈萃,務期更上一層樓。

論文

序號論文名稱及類型發表刊物年份期數及頁碼
1高校“創收”的利與弊[J]群言1989年第8期
2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吳克清在光明中醫函大骨傷科學院畢業典禮大會上的講話[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誌1990年第02期
3“貴族”學校不應提倡[J]群言1993年第6期
4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吳克清在全區技術監督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標準計量與質1994年第01期
5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吳克清在慶祝《計量法》頒布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J]標準計量與質量1995年第05期
6解放前廣西日報的幾個事件廣西文史資料選輯第十六輯72頁
7抗日戰爭結束後廣西日報柳州版的出版與被迫改組廣西文史資料選輯第十七輯16頁

人物評價

廣西民盟網的評價為:“吳克清是民盟早期的革命活動家,撰寫過《大力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等多篇對廣西文化建設和發展頗有影響的文章。”

柳州報業的記實評價為:“在《廣西日報》(柳州版)改版初期,進步人士吳克清被聘任總編輯,寫了不少社論、時評及專論配合組織開展工作,給時人《廣西日報》(柳州版)乃是一張民主進步色彩報紙的印象。

廣西民盟組織早期負責人之一靳為霖評:“在1946年五四統稿事件中,任《廣西日報》副總編輯(盟員)吳克清同志當時抵制最力。”

曾任民盟安徽省委副主委的丘林評:“在桂林的一段經曆日子,獲得了包括吳克清等一批進步人士珍貴的同情和支援,這是我永遠忘卻不了的。”

《柳州日報》記者宋澤文評:“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吳克清(原總編輯)作為《柳州日報》老報人之一,為柳州報社曾有過那么輝煌的歷史作出過卓越貢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