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值價值率

事物的價值特性包括多方面的內容,主要有使用價值、勞動價值、價值層次性、價值多樣性、價值穩定性、價值率等,對於人類主體來說,“價值率”是所有事物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價值特性。

一、價值率

事物的價值特性包括多方面的內容,主要有使用價值、勞動價值、價值層次性、價值多樣性、價值穩定性、價值率等,對於人類主體來說,“價值率”是所有事物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價值特性。
價值率:是指人與事物發生價值作用時在單位時間內該事物產出的價值量與投入的價值量之比。
根據“統一價值論”所提出的“價值取向性法則”(或“選擇傾向性法則”),事物的價值率決定著該事物的價值收益率或價值增值速度的變化情況:事物的價值率越高,該事物的價值收益率就越大,價值增值速度就越高,人就會越多地向該事物追加投入價值資源,從而越多地擴大其存在規模;相反,事物的價值率越低,人就會越多地把向該事物所投入的價值資源抽調出來,從而越多地縮小其存在規模。也就是說,事物的價值率越高,人對它的肯定態度就會越堅決,對它的支持力度就越大,就會越多地向該事物追加投入價值資源,從而加速了它的發展;相反,事物的價值率越低,人對它的否定態度就會越強烈,對它的反對力度就越大,從而加速了它的滅亡。
有些事物雖然具有很多的使用價值量,但人如果要得到它或生產它必須付出巨大的勞動價值量,其價值率可能很低,則人決不會向它追加投入價值資源;相反,有些事物雖然具有很少的使用價值量,但人如果要得到它或生產它只需付出極少的勞動價值量,其價值率可能很高,則人照樣會向它追加投入價值資源。
對於思維性價值事物(主要包括知識與思維方式)來說,其價值率越大,就會越易於學習它、接受它、牢記它,更優先地想起它、激發它和運用它;對於行為性價值事物(主要包括行為與行為規範)來說,其價值率越大,就會越易於練習它,熟練掌握它,越頻繁地激發它和運用它;對於生理性價值事物(主要包括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來說,其價值率越大,就會越易於生產它,越喜歡消費它。

二、價值率的主觀反映形式:價值觀

事物的價值率作為一種重要的客觀存在,必然會反映到人的頭腦中,從而形成了“主觀價值率”,即
主觀價值率:事物的客觀價值率P在人的頭腦中的主觀反映,用ω來表示。
由於價值率是事物最基本、最重要的價值特性,那么,主觀價值率必然是價值觀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決定和制約著價值觀中的其它要素,它是價值觀中的基本構成要素。
有些人之所以重視某一事物,就是因為他相對於別人對該事物具有較高的主觀價值率,即他認為向該事物投入價值資源將會得到較高的價值收益率;有些人之所以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長遠利益,就是因為他們對於反映長遠利益關係的事物的主觀價值率較低,從而較少地向反映長遠利益的事物投入價值資源,而對於反映眼前利益關係的事物的主觀價值率較高,從而較多地向反映眼前利益的事物投入價值資源;有些人之所以能夠為了理想和事業可以奉獻出自己的生命,就是因為他們對於理念和事業的主觀價值率要大於其人生的主觀價值率,從而給予理念和事業更多的價值資源和發展機會,而給予自己的生命更少的價值資源和發展機會;等等。總之,人們的價值觀情況(即對於所有事物的“選擇傾向、原則立場和行為取向”情況),均可採用主觀價值率的形式來描述。
不過,有些觀念雖然是人對價值事物的價值特徵及其變化規律的認識,從其表現形式來看,屬於價值觀念的範疇,但實際上屬於認知觀念的範疇。例如,有些人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另一些人卻認為理性思維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實際上只是一個價值理論的認識論問題。價值觀念與認知觀念的根本區別是:價值觀念通常是以情感的方式(如喜、樂、哀、怒等)來反映和認識客觀事物的各種價值關係;認知觀念通常是以認知的方式(如感覺、知覺、表象、概念、判斷、推理等)來反映人與客觀事物之間的各種相互聯繫與相互作用。價值觀念與認知觀念共同構成人的認識觀念系統。

三、價值觀的數學定義

世界上的事物是複雜多樣的,人對於所有事物價值率都會有自覺不自覺地產生一個觀念,即形成一個主觀價值率,用以指導自己的生理、行為和思維活動。這樣,由許多的主觀價值率就構成一個複雜的、有機的價值觀念體系。由此給出價值觀的數學表達式。
價值觀矢量:主體對於所有事物價值率的主觀反映值(即主觀價值率)所組成的數學矢量,稱為該主體的價值觀矢量,用W來表示,即:
W={ω1,ω2,…,ωn} (1-1)
人對於單一事物的主觀價值率可以看作是由一個元素所組成的價值觀矢量。
由於價值形式是多層次的,因此價值觀念體系是一個多層次的、複雜的觀念體系,可用“價值觀矩陣”來描述。某一抽象事物往往由若干具體事物所組成,如水果是由蘋果、梨子、桔子、西瓜、桃子等組成,則該抽象事物的主觀價值率可用多個具體事物的主觀價值率所組成的價值觀矢量來描述;如果多個具體事物又是由多乾更具體的事物所組成,即它相對於更具體的事物來說屬於抽象事物,則多個具體事物的主觀價值率可分別用多個更具體事物的主觀價值率所組成的價值觀矢量來描述,這時,該抽象事物的價值觀矢量可用一個二維的價值觀矢量矩陣來描述。
W={ωi×j}m×n (1-2)
同理,可以定義n維價值觀矢量矩陣。由此可見,事物的價值形式是多層次的,人類的價值觀念體系也是一個多層次的、複雜的觀念體系,可用“價值觀矩陣”來進行數學描述。
價值觀:價值觀矢量或價值觀矢量矩陣統稱為價值觀。

四、中值價值率

價值觀的客觀目的在於識別事物的價值率,它是事物價值率的主觀反映值。人在價值觀的引導下,可以對不同的事物產生不同的選擇傾向。然而,僅僅認識事物的價值率是不夠的,人仍然無法真正確定對事物的價值資源的投入原則(投入方向和投入規模)。以經濟貿易方面為例,如果一個商人的年平均利潤率能夠達到50%,那么他對於年平均利潤率只有20%的經營項目不會感興趣,甚至會產生反感;如果一個商人的年平均利潤率只能達到15%,那么他對於年平均利潤率只有20%的經營項目將會產生濃厚的興趣。事實上,當事物的價值率較小時,人不僅不會對它投入價值資源,而且還會不斷把以前投入的價值資源抽調出來,只有當事物的價值率大於某個確定值時,人才會不斷追加對它的價值資源的投入規模。這個確定值就是主體的“中值價值率”。
中值價值率:根據主體所有活動的價值率以及相應的作用規模,可以求出一個加權平均價值率,稱為主體的中值價值率或平均價值率,用Po來表示。
“中值價值率”是主體一個最重要的價值特性,它反映了主體的價值創造能力或本質力量的最重要方面——價值增長速度,主體的情感將會以它為參考系,確定對於所有事物的基本態度:凡是價值率大於其中值價值率的事物,主體將會對它產生正向的情感;凡是價值率小於其中值價值率的事物,主體將會對它產生負向的情感。即情感的客觀目的在於以主體的中值價值率為基準,識別事物的價值率相對於主體的中值價值率的差值,從而為主體的行為和思維活動提供精確、有序和恰當的驅動力。
不難證明(從略):
中值價值率分界定理:當事物的價值率大於主體的中值價值率時,主體就會不斷擴大其作用規模或增加其價值資源投入量;相反,當事物的價值率小於主體的中值價值率時,主體就會不斷縮小其作用規模或減少其價值資源投入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