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dation tern ation

基本信息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於1960年,1977年恢復建制,1984年改制為企業。目前持有建設部第一批批准的水運行業甲級、水利(城市防汛牆)甲級、勘察綜合甲級資質證書、工程總承包甲級證書、工程造價諮詢甲級證書、國家計委頒發的工程諮詢甲級證書和交通部頒發的水運工程監理甲級(臨)證書,具有水運工程勘察、設計研究、檢測、研製、總承包、監理和港口、水利工程諮詢等綜合能力。全院在職人數233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15人,其中高級職稱71人。 主要業務範圍:水利、水運工程規劃、評估、招投標等諮詢;數學模型和物理模型試驗研究;回淤觀測研究;港口工程、通航建築物工程、航道工程、水上交通管制工程設計;城市防洪工程設計;海洋沿岸工程設計;工業與民用建築勘察、設計;海洋測繪、工程測量、鑽探、物探、浮泥測試及水文測驗;港口工程試驗與檢測;疏浚船舶專用設備、導航設備、勘測儀器設備研製;電算、遙測遙報技術套用;工程總承包和監理。 近十多年來,累計完成各類課題達800多個,獲國家級、部、省級優秀工程設計及優秀科技成果獎20餘項,其中獲國家優秀設計銀質獎1項、銅質獎2項 。近年來,尤其在完成國家"八五"重點攻關項目"長江口攔門沙航道演變規律與深水航道整治方案研究"上取得突破性的進展,而後又承擔了"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總體設計院任務,這一跨世紀大工程正在進行中。我院還承擔了洋山深水港區一期航道工程設計和港區陸域形成的圍堤吹填設計。
2002年5月,中港集團確定我院為"中港集團疏浚技術重點實驗室"依託單位,十五期間,該實驗室除完成中港集團總公司下達的各項重點研究課題外,還將成為國內各航道局疏浚技術研究的流動實驗站。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在發展中講質量、重契約、守信譽,贏得了社會信譽和認同,1994年被評為上海市質量標兵企業,1998年取得了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證書,1999年被評為上海市質量紅旗企業,已連續五次獲得上海市文明單位稱號。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始終把樹企業良好形象放在首位,始終堅持"設計勘測創品牌、重諾守信客為本"的質量方針和"實事求是、一絲不苟、精心設計、精心研究"的辦院方針,努力為我國水運工程建設作出貢獻。
領導班子
一、公司董事機構:執行董事、企業法人代表 周 海(右三)
二、公司黨政班子成員:
黨委書記、副經理: 姚逸雲(右一)
經理、黨委副書記: 周 海(右三)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 張 群(左三)
副經理 顧 勇(左一)
副經理 陶誠忠(左二)
副經理 張晴波(右二)
副經理 方 偉
總工程師 徐 元(左四)
主要工程業績
近十年來,我院累計完成各類設計、研究課題千餘項,共獲國家、交通部、上海市及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優秀成果獎數十項,其中國家優秀成果獎11項,交通部優秀成果獎22項,上海市及中交公司優秀成果獎25項。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度是公司成立以來獲部級以上(含)獎勵數量最多的一年。僅此一年,上海航道院共獲得部級以上(含)優秀成果獎10項,其中《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成套技術》獲200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設計》、《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三期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上海液化天然氣項目一期工程接收站及輸氣管線項目工程可行性研究》等獲交通部優秀成果獎,《長江口深水航道南北港分汊口河段新瀏河沙護灘及南沙頭通道潛堤工程可行性研究》、《大蘆線航道整治一期工程(臨港新城段)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長江口南岸(五號溝-南匯咀)水域規劃線修訂研究》等獲上海市優秀成果獎。 多年來,我院悉心開展航道、疏浚、整治、填築及其配套專業等核心技術的研究、開發和套用,已初步形成了核心技術系列,例如:航道回淤研究;航道疏浚設計最佳化技術;港口及岸線規劃研究;泥土處理技術;土工織物及袋裝砂設計技術(已列入交通部有關設計規範中);船舶交通管理控制系統技術;吹填築堤土質研究;沉管法隧道基槽設計研究技術;環保及景觀疏浚設計研究技術;潮流、風浪、泥砂測試和雙頻道測深;浮泥觀測技術及ADCP、DGPS套用技術;淺地層剖測和淺鑽相結合的工程地質勘察技術等。通過充分發揮科技優勢,不斷創新和持續改進,上海航道院業已形成沿海航道工程設計研究的專業特色,近年來業務水平始終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在智慧財產權方面,公司已取得了“土工織物袋”、“混凝土聯鎖塊軟體排”、“砂肋軟體排” 、“漿砌塊石立面和鋼筋砼牆體相組合護岸牆體”、“可多次充灌的大型充填袋”及“聯體式管狀充填袋”等10多項實用專利權, “軟土充填袋築堤反壓固化方法”已被國家知識產權局確認公布發明專利申請並正式進入實質審查程式。
近年來,隨著國內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我院提出了“設計與施工聯動、海內外市場並重、建設國際型工程公司”的總體經營思路,國內外市場得到了進一步開拓和鞏固。在國內,長江口流域、環渤海區域和內河生態領域的市場經過多年精耕細作在各方樹起了良好的口碑和形象,形成了國內市場“三足鼎立”的格局;在國外,非洲、拉美、中東等項目的相繼洽談和實施,形成了國外市場“多點開花”的良好局面,為打造國際型工程公司奠定了基礎。
科技創新
公司始終堅持“開拓創新爭一流,設計勘測樹品牌,工程管理崇科學,重諾守信客為本”的質量方針和“實事求是、一絲不苟、精心設計、精心研究”的辦院方針,長期以來,公司在不斷開拓市場的同時,還致力於科研實力的積累。通過充分發揮科技優勢,不斷創新和持續改進,悉心開展航道、疏浚、整治、填築及其配套專業等核心技術的研究、開發和套用,並已初步形成了核心技術系列。 公司在河床演變、航道回淤研究、數模套用、最優航道疏浚設計技術等方面形成一整套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的創新技術成果,業已形成河口治理、沿海航道工程設計研究的專業特色,近年來業務水平始終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在圍堤吹填工程設計中,創造性地變革了傳統的圍堤方法,進行了大量護底、築堤、軟弱地基處理、生態護岸、有限元結構分析等技術的研究,並申請了機織布充砂袋、加筋砂被、排水砂被等多項專利。這些創新技術成果在國際國內處於領先水平,其中土工織物及袋裝砂設計技術已列入交通部有關設計規範。目前國內水運、水利工程及集團承接的海外工程,在堤壩、護底設計施工中均採用這些技術,每年採用這些技術的工程費用達上百億元,相較傳統方式可節約投入數十億元。
近十多年來,累計完成各類課題達1000多項,獲國家、部、省級優秀工程勘察設計及優秀科技成果獎70多項,同時擁有10多項專利和專有技術,在國內外核心期刊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近百篇,為我國水運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科技進步獎獎項
序號 項目名稱 獲獎名稱 年份
1 波力發電裝置 交通部科技成果三等獎 1982
2 寶鋼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上海市首次科技進步一等獎 1986
3 寧國路越江隧道可行性研究 上海市科協科技諮詢成果三等獎 1986
4 上海船長萬噸船台東側江底障礙物探測及工程可行性研究 上海市科協科技諮詢成果三等獎 1986
5 連雲港大路口吹泥站設計 交通部部優秀設計獎 1987
6 國家優秀設計銀質獎 1988
7 閘北電廠卸煤碼頭可行性研究航道論證和回淤估算 上海市科協科技諮詢成果三等獎 1987
8 海岸帶工程調查 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1988
9 遙感技術在海岸帶調查中的套用 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1988
10 寶山作業區回淤分析研究 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1988
11 三峽工程對長江口及上海地區生態環境影響和對策研究 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1989
12 外高橋"危險區"內航道可行性研究 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0
13 上海市科技博覽會金獎 1990
14 外灘防汛牆外移後灘地沖淤變化和沖刷深度研究 上海市科協科技諮詢成果三等獎 1990
15 黃浦江關港航道設計及吳涇萬噸級航道設計 上海市重大建設項目優秀獎 1991
16 上海市優秀勘察設計三等獎 1994
17 連雲港廟嶺二期航道工程設計 交通部優秀設計一等獎 1992
18 國家優秀設計銅質獎 1994
19 長江--上海城市供水第二水源規劃方案研究 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2
20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2
21 水深測量自動成圖系統研製 交通部科技成果推廣套用推薦項目 1995
22 上海市科技博覽會金獎 1995
23 上海海運局船舶污水處理廠圍堤造地工程設計 上海市優秀勘察設計三等獎 1996
24 交通部優秀設計三等獎 1998
25 海平面上升對上海影響及對策研究 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8
26 長江口欄門沙航道演變規律與深水航道整治方案研究 交通部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1999
27 上海泰和路沉管隧道深槽管段抬高對流態和河床變化影響的研究 上海市科協科技諮詢成果二等獎 2000
28 交通部水運工程優秀諮詢成果三等獎 2001
29 太倉港中遠國際城港區起步工程 交通部優秀設計二等獎 2000
30 全國優秀工程設計銅質獎 2000
31 連雲港港航道擴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交通部水運工程優秀諮詢成果三等獎 2000
32 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一期工程河勢監測(測繪工程) 交通部優秀勘察成果二等獎 2001
33 全國優秀工程勘察銅質獎 2002
34 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全國工程優秀諮詢成果一等獎 2002
35 交通部水運工程優秀諮詢成果一等獎 2002
36 長江口地區實測波浪頻譜研究 中港(集團)總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2
37 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一期工程設計 交通部優秀設計一等獎 2003
38 全國優秀工程設計金質獎 2004
39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深水港區一期工程小洋山~鑊蓋塘方案陸域形成三維潮流數學模型計算 中港(集團)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3
40 大型沉管隧道工程技術研究 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3
41 全國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5
42 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 第四屆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 2005
43 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 2005
44 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總平面方案最佳化研究 中港(集團)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5
45 崇明越江通道工程橋樑、隧道通航淨空尺度和技術要求論證研究報告 上海市決策諮詢研究政策建議二等獎 2005
46 崇明越江通道工程橋樑、隧道通航淨空尺度和技術要求論證研究報告 交通部水運工程優秀諮詢成果一等獎 2005
47 崇明越江通道工程橋樑、隧道通航淨空尺度和技術要求論證研究報告 全國工程優秀諮詢成果二等獎 2005
48 長江口深水航道疏浚水力模型研究 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5
49 洋山深水港區後續工程陸域形成砂源勘測 交通部優秀勘察成果二等獎 2006
50 連雲港7萬噸級航道擴建工程 交通部優秀設計成果三等獎 2006
51 舟山港航道與錨地專項規劃 交通部水運工程優秀諮詢成果三等獎 2006
52 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設計 交通部優秀設計成果一等獎 2006
53 全國優秀工程設計金質獎 2008
54 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整治建築物工程固定斷面測量 交通部優秀勘察成果三等獎 2006
55 東海大橋水域(通航孔)航標工程 交通部優秀設計三等獎 2006
56 長江口二期10M航道向上延伸至瀏河口實施方案可行性研究 上海市優秀工程諮詢成果二等獎 2006
57 五號溝LNG事故備用站擴建項目工程區域附近河勢分析及航道回淤研究 上海市優秀工程諮詢成果三等獎 2006
58 五號溝LNG應急氣源回淤分析 上海市科技諮詢服務優秀項目三等獎 2006
59 港機長興島基地岸灘穩定性分析 上海市科技諮詢服務優秀項目一等獎 2006
60 西藏南路隧道水上工程設計方案諮詢 上海市科技諮詢服務優秀項目二等獎 2006
61 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成套技術 中國航海學會科學技術特等獎 2006
62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07
63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航道工程設計 交通部水運工程優秀設計一等獎 2007
64 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三期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交通部優秀水運工程諮詢成果一等獎 2007
65 全國優秀工程諮詢成果一等獎 2007
66 上海液化天然氣項目一期工程接收站及輸氣管線項目航道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 交通部優秀水運工程諮詢成果二等獎 2007
67 全國優秀工程諮詢成果三等獎 2007
68 220KV舟山與大陸聯網工程輸電線路跨越螺頭水道通航淨空尺度和技術要求論證研究報告 交通部優秀水運工程諮詢成果三等獎 2007
69 長江口深水航道南北港分汊口河段新瀏河沙護灘及南沙頭通道潛堤工程可行性研究 上海市優秀諮詢成果一等獎 2007
70 大蘆線航道整治一期工程(臨港新城段)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上海市優秀諮詢成果二等獎 2007
71 長江口南岸(五號溝-南匯咀)水域規劃線修訂研究 上海市優秀諮詢成果二等獎 2007
72 曹妃甸首鋼京唐鋼鐵公司圍海造地工程關鍵技術研究 中國航海學會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7
73 重污染水體底泥環保疏浚與生態重建技術 環境保護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7
74 崇明三島支撐電源(申能長江口電廠)工程選址河勢、航道穩定性分析及數值模擬研究 上海市優秀工程諮詢成果一等獎 2008
75 大蘆線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大治河段)預可行性研究 上海市優秀工程諮詢成果二等獎 2008
76 內河道生態護岸關鍵技術的研究與套用 上海市優秀工程諮詢成果二等獎 2008
77 上海臨港新城港區進港航道工程可行性研究 上海市優秀工程諮詢成果三等獎 2008
78 長江幹線航標工程後評價 交通運輸部優秀水運工程諮詢成果二等獎 2008
79 全國優秀工程諮詢成果三等獎 2008
80 趙家溝航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調整)報告 交通運輸部優秀水運工程諮詢成果三等獎 2008
81 深水覆蓋層下取砂技術研究 中交集團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8
82 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 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 2008
83 第八屆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 2008
84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 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 2008
 主要論文及作者
論文及著作名稱 作者 備註
A scenario for beneficial uses of material from maintenance dredging at Yangshan Port 徐元 18屆世界疏浚會議
ADCP、OBS在底部泥沙運動觀測中的套用探討 楊俊輝 港工技術
Application of complex flexible geofabric mattress in semi-submerged dike for scouring control on silt-sand foundation in Yangtze river estuary 周海 中德水利及海洋工程聯合研討會
Beneficial use of dredged material in Yangtze Estuary review and prospect 洪國軍、蔣基安、林風 ICEET2009
Distribution and fluxes of suspended sediments in the offshore waters of the Yangtze Estuary 萬新寧 海洋學報英文版,待刊
Dynamics characteristic and topographic profile shaping process of Feiyan shoal at the Yellow River Delta. 應銘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Ecosystem restoration of a lakeside wetland at Erhai 張晴波 18屆世界疏浚會議
Research on diffusion prevention technology with environmental cutter in dredging fine-grained sediment 張景明 18屆世界疏浚會議
Study and practice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dredging soil of the deep-water channel engineering in changjiang estuary 朱治 中國第二屆國際疏浚技術發展會議
Study on the dredging of navigation channel in north passage 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irst stage of Yangtze Estuary Deepwater Channel Regulation Project 張華 17屆世界疏浚會議
The dev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 particles in curvilinear flows 洪國軍、喻國良、林風、李艷芳 ISOPE-2009(the 19th International Offshore(Ocean) and Polar Engineering Conference)
TSHD套用絮凝劑減少溢流細顆粒的可行性(Ⅰ) 洪國軍、王費新、林風 中國第三屆國際疏浚技術發展會議
岸線規劃航道治理與陸域形成研究文集 上海航道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人民交通出版社
不同排水條件下圍堤邊坡穩定計算的探討 黃東海、余競 水運工程
曹妃甸海域西風減水效應在海堤工程中的套用 胡殿才 馬興華 陳學良 水運工程
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護底軟體排結構設計 張景明 水運工程
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疏浚土綜合利用  朱治 水運工程
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中袋裝砂堤心斜坡堤結構設計 趙良奎 水運工程
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實施前後北槽最大渾濁帶分布及對北槽淤積的影響 周海 泥沙研究
長江口外海濱典型斷面懸沙通量計 萬新寧 泥沙研究
長江口外海濱懸沙分布及擴散特徵 萬新寧 地理研究
從德國內河航運發展看上海內河航運發展 陳虹、趙東華 國際航運協會2008年年會暨國際航運技術研討會
粉土、淤泥質土充填袋築堤技術研究 王費新、張忱 中國第三屆國際疏浚技術發展會議
關於沿海航道工程中國鋼結構建築的腐蝕及防腐設計 華鳳妹 中國水運
航道工程水深數據三角化及邊界生成算法的改進 季嵐、蘇丹陽、魯平泉、何易 工程圖學學報
航道項目經濟評價中效益分攤問題的探討 邱珍英 水運工程
環保疏浚和生態恢復 張晴波 中國疏浚協會港航疏浚設計施工專業委員會技術交流會
江蘇大唐呂四港電廠圍堤吹填工程建設特點 馬興華 水運工程
江蘇射陽河口攔門沙演變及治理方案探討 張華、張晴波、丁健 河口治理與保護專業委員會2009年年會
絞吸挖泥船疏浚污泥防擴散試驗研究 張景明 中國疏浚協會港航疏浚設計施工專業委員會技術交流會
結合長江口深水航道工程開發灘涂和保護濕地 張晴波 上海濕地利用和保護論文集
截流框籠穩定物模試驗技術研究 王費新、張景明、張忱 中交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現場技術交流會
借鑑國外先進技術與經驗 最佳化我國耙吸挖泥船的設計 林風 交通部第一屆專家委員會論文集
開敞水域斜跨航槽水流特徵的觀測分析 黃志揚、曾建峰 中國港灣建設
連雲港旗台港區北防堤頂高程的確定方法 馬興華 水運工程
內河航道生態護岸關鍵技術的研究與套用 陳虹、趙東華、張震華 國際航運協會2008年年會暨國際航運技術研討會
南匯東灘及浦東國際機場外沿圍海造地工程潮流數學模型研究 夏海峰 水道港口
甌江口航道治理工程對策研究 趙良奎 第十二屆中國海洋(岸)工程學術討論會
耙齒切削飽和硬質土的試驗研究 洪國軍 水運工程
噴嘴對高壓射流的影響 林風 第二十次疏浚與吹填技術經驗交流會論文
前板樁高樁承台結構計算模型及計算方法 楊傑 水運工程
三維溫排放數值模擬在外高橋一期電廠取排水口選址中的套用 肖烈兵、曹慧江 河口治理與保護專業委員會2009年年會
上海朝陽排泥泵站的給排水及消防設計 凌榆 中國水運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小洋山~鑊蓋塘陸域形成三維潮流數學模型計算 謝軍 上海航道科技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小洋山――鑊蓋塘陸域形成三維潮流數學模型計算 謝軍 第十二屆中國海洋(岸)工程學術討論會
深水覆蓋層下取砂技術研究 羅榮民 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現場技術交流會
施工監測數據在堆載預壓地基加固中的控制套用  蘇俊劍 夏超群 水運工程
受彎構件裂縫彎矩配筋關係初探 楊傑 第七屆港口工程學會學術交流會
疏浚泥沙水力漩流分離試驗研究 洪國軍 中國第三屆國際疏浚技術發展會議
疏浚實驗模型裝置自動控制設計 江帥 2006西門子自動化專家會議
疏浚土水力漩流分離試驗研究 洪國軍、林風、王健 中國第三屆國際疏浚技術發展會議
水環境承載力量化方法的研究進展 李川 環境科學與管理
蘇申外港線航道服務區給排水及消防設計 凌榆 中國水運
土的卸載抗剪強度 蔡建 岩土工程學報
土工合成材料在長三角地區堤壩工程中的套用 陳學良 產業用紡織品
土工合成材料在堤壩工程中的研究與套用 馬興華、陳學良 中國港灣建設
細顆粒泥沙動水絮凝沉降的基本特性 周海 海洋與湖沼
新型高效耙頭的研製與套用 洪國軍、林風、王健 中交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現場技術交流會
絮凝套用於減少溢流細顆粒的可行性 洪國軍 中國第三屆國際疏浚技術發展會議
洋山港疏浚土資源化利用探討 徐元 水運工程
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航道設計 徐元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論文集
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陸域形成 張晴波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論文集
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陸域形成三維潮流數學模型計算 謝軍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論文集
趙家溝航道整治工程研究設計綜述 馬興華 水運工程
整治與疏浚相結合的航道治理特色 阮偉 水運工程
裝艙溢流模型試驗與數值模擬計算 張忱 中國第三屆國際疏浚技術發展會議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發展及其在建築工程中的套用 仲毅 中國水運
自航耙吸挖泥船耙頭垂直高壓沖水系統的數值模擬 洪國軍、林風 國際航運協會2008年年會暨國際航運技術研討會
自航耙吸挖泥船耙頭垂直高壓沖水系統的數值模擬 林風 第二十次疏浚與吹填技術經驗交流會論文
自航耙吸挖泥船耙頭模型試驗研究 洪國軍 水運工程
自航耙吸挖泥船耙頭模型試驗研究 洪國軍、王健、林風 中國港灣建設
自航耙吸挖泥船裝艙溢流模型試驗 張忱 第十三屆中國海洋(岸)工程學術討論會
自航耙吸挖泥船裝艙溢流模型試驗 張忱 中國第三屆國際疏浚技術發展會議
自航耙吸挖泥船裝艙溢流模型試驗 張忱、洪國軍 國際航運協會2008年年會暨國際航運技術研討會
自航耙裝艙裝置消能效果比較試驗 徐昶 中國港灣建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