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髻鮫

丫髻鮫體延長,側扁而粗壯。頭前部平扁,兩側特別擴展,形成很寬的錘狀突出,狀似廣闊之丫髻狀。吻部短而寬,前緣呈波浪狀,中央區不凹入,兩側則明顯凹入。廣泛分布於世界溫、熱帶水域。本省西部、北部及東北部海域可發現其蹤跡。

基本信息

地理分布

主要棲息於世界三大洋之熱帶至溫帶海域。

形態特徵

0
頭向兩側延伸,似雙面斧或仕女的髮髻。眼圓形,瞬膜發達,位於頭側突出的兩端。不具噴水孔;前鼻瓣短,呈三角形。口寬大,弧形,唇褶不發達或僅見於口角。上頜齒側扁三角形,不具小齒尖;下頜齒同型,但稍窄。第一背鰭大型,基底在腹鰭基底之前;第二背鰭小型;尾鰭下葉明顯,上葉背緣波浪狀。一般體背淡灰或棕色,腹部淡白,無特殊斑紋。原為真鯊科中的一員,現獨立成科,全世界總計2屬8種(Nelson,2006)。

棲所生態

丫髻鮫是一種群游性之鮫類,生性兇猛,是危險的海洋生物。主要棲息於大陸棚,但棲息深度可從潮間帶至至少275米以上。胎生,具卵黃囊胎盤,有些一胎可產多達30隻。最大體長記錄為八鰭丫髻鮫(Sphyrnamokarran),可達6.1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