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現代田園城市

核心提示

  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是成都“新三最”目標的深化,是我市城鄉一體化實踐的深化和豐富。六年多來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實踐,是成都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最寶貴的基礎、最現實的優勢,最根本的舉措。

  “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內涵主要包括:世界級國際化城市,西部地區現代化特大中心城市,人與自然和諧相融、城鄉一體的田園城市。

  近期目標,用5~8年時間建設成為“新三最”城市;中期目標是用20年左右的時間初步建成“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爭取進入世界三級城市行列;長期目標是用30~50年時間基本建成世界城市,爭取進入世界二級城市行列。

基本概念

霍華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條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認為應該建設一種兼有城市和鄉村優點的理想城市,他稱之為“田園城市”。田園城市實質上是城和鄉的結合體。1919年,英國“田園城市和城市規劃協會”經與霍華德商議後,明確提出田園城市的含義:田園城市是為健康、生活以及產業而設計的城市,它的規模能足以提供豐富的社會生活,但不應超過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農業地帶圍繞,城市的土地歸公眾所有,由一專業委員會受託掌管。

概念由來

工業革命後西方城市出現的擁擠、污染、疫病流行等問題使“田園城市”理論應運而生,但這一學說在實踐中並不順暢,歐洲各地的試驗多是襲“田園城市”之名,行“城郊居住區”之實。但它對現代城市規劃思想起到了啟蒙作用,後來的有機疏散論、衛星城鎮理論均承其衣缽,並對中國的城市形態產生巨大影響。

概念演變

“田園城市”理論在上世紀50年代進入中國時,與消滅“三大差別”的社會動員相合,即“消滅工農之間、城鄉之間、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之間的嚴重差別”。而在那時,這一理論正在西方引發激烈論爭。當時,美國西部的一批高度“田園化”的新興城市,如洛杉磯菲尼克斯、圖森等,已完全失去了城市的密度,“大馬路+獨幢住宅+花園”的擴張模式,使整個城市如同郊區,以致沒有一個明確的市中心概念,中小商業紛紛敗落,小汽車成為城市主宰。這樣的城市因其在土地及能源上的高耗費而招致社會各界炮轟,主張城市緊湊發展的呼籲日益強烈。
“田園城市”理論未在中國製造出美國式橫向蔓延的“郊區城市”,但這一理論的變種———上世紀20年代由法國建築師勒·柯布西耶提出的“夢幻之城”,倒是在中國夢幻成真。它正是主張城市向空中發展,通過集中建設塔式高樓,將大片土地闢作花園綠地,以大馬路、高架橋滿足小汽車之需———這已是當下中國城市的“千城一面”,不折不扣的“空中花園”。

創建城市

世界田園城市:成都,洛杉磯,菲尼克斯,圖森

田園城市的構想

霍華德構想的田園城市包括城市和鄉村兩個部分。城市四周為農業用地所圍繞;城市居民經常就近得到新鮮農產品的供應;農產品有最近的市場,但市場不只限於當地。田園城市的居民生活於此,工作於此。所有的土地歸全體居民集體所有,使用土地必須繳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來自租金;在土地上進行建設、聚居而獲得的增值仍歸集體所有。城市的規模必須加以限制,使每戶居民都能極為方便地接近鄉村自然空間。
霍華德對他的理想城市作了具體的規劃,並繪成簡圖。他建議田園城市占地為 6000英畝(1英畝=0.405公頃)。城市居中,占地1000英畝;四周的農業用地占5000英畝,除耕地、牧場、果園、森林外,還包括農業學院、療養院等。農業用地是保留的綠帶,永遠不得改作他用。在這6000英畝土地上,居住32000人,其中30000人住在城市,2000人散居在鄉間。城市人口超過了規定數量,則應建設另一個新的城市。田園城市的平面為圓形,半徑約1240碼(1碼=0.9144米)。中央是一個面積約 145英畝的公園,有6條主幹道路從中心向外輻射,把城市分成6 個區。城市的最外圈地區建設各類工廠、倉庫、市場,一面對著最外層的環形道路,另一面是環狀的鐵路支線,交通運輸十分方便。霍華德提出,為減少城市的煙塵污染,必須以電為動力源,城市垃圾套用於農業。
霍華德還構想,若干個田園城市圍繞中心城市,構成城市組群,他稱之為“無貧民窟無煙塵的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規模略大些,建議人口為58000人,面積也相應增大。城市之間用鐵路聯繫。

田園城市的試驗

霍華德提出田園城市的構想後,又為實現他的構想作了細緻的考慮。對資金來源、土地規劃、城市收支、經營管理等問題都提出具體的建議。他認為工業和商業不能由公營壟斷,要給私營企業以發展的條件。霍華德於1899年組織田園城市協會,宣傳他的主張。1903年組織“田園城市有限公司”,籌措資金,在距倫敦56公里的地方購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園城市──萊奇沃思(Letchworth)。1920年又在距倫敦西北約36公里的韋林(Welwyn)開始建設第二座田園城市(見圖)。田園城市的建立引起社會的重視,歐洲各地紛紛效法;但多數只是襲取“田園城市”的名稱,實質上是城郊的居住區。
“田園城市”
田園城市的影響 霍華德針對現代社會出現的城市問題,提出帶有先驅性的規劃思想;城市規模、布局結構、人口密度、綠帶等城市規劃問題,提出一系列獨創性的見解,是一個比較完整的城市規劃思想體系。田園城市理論對現代城市規劃思想起了重要的啟蒙作用,對後來出現的一些城市規劃理論,如“有機疏散”論、衛星城鎮的理論頗有影響。40年代以後,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規劃方案和城市規劃法規中也反映了霍華德的思想。
霍華德關於解決城市問題的方案主要內容包括:
① 疏散過分擁擠的城市人口,使居民返回鄉村。他認為此舉是一把萬能鑰匙,可以解決城市的各種社會問題。
② 建設新型城市,即建設一種把城市生活的優點同鄉村的美好環境和諧地結合起來的田園城市。這種城市的增長要遵循有助於城市的發展、美化和方便。當城市人口增長達到一定規模時,就要建設另一座田園城市。若干個田園城市,環繞一個中心城市(人口為5~8萬人)布置,形成城市組群──社會城市。遍布全國的將是無數個城市組群。城市組群中每一座城鎮在行政管理上是獨立的,而各城鎮的居民實際上屬於社會城市的一個社區。他認為,這是一種能使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改革目標充分發揮各自作用的城市形式。
③改革土地制度,使地價的增值歸開發者集體所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