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中的中國

世界歷史中的中國

《世界歷史中的中國》是200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S.A.M.艾茲赫德。

內容介紹

中國歷史不是孤立的,而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歷史中的中國》梳理了中國同西歐亞、非洲、美洲幾個主要文明的關係,以及中國同新世界秩序或日超級文明的關係,強調中國歷史對新興世界秩序的影響,重新闡釋了中國對世界體系建構做出的巨大貢獻。

《世界歷史中的中國》展示了一幅個性鮮明、富有啟發意義的世界歷史中的中國畫面,這幅圖畫不是中國歷史的全部,卻是西方和中國讀者應該了解的最重要的部分。自1988年首次出版以來,至今已再版三次,在西方學術界得到普遍認可,是一本西方系統研究中國的經典著作。

作者介紹

S.A.M.艾茲赫德(S.A.M.Adshead),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歷史學資深教材,曾就讀於牛津大學、哈佛大學、專攻中國歷史,在中國鹽政管理研究方面享有世界聲譽。除本書外,重要著作有《中國鹽政時的現代化》(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hinese Salt Administration,1900-1920)、《世界歷史中的中亞》(Central Asia in World History,1993)、《歐洲和中國的物質文化:1400-1800》(Material Culture in Europe and China,1400-1800)、《唐代中國:世界歷史上的東方崛起》(T'and China:the rise of the east in world history,2004)等。

作品目錄

第三版前言
導言
第一章 世界的一部分:古代中國(公元前200年至公元400年)
第一節 公元前200年至公元400年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
第二節 公元前200年至公元400年的交往之路
第三節 公元前200年到公元400年的中外交流
第四節 公元前200年到公元400年的世界組織
第二章 世界的中心:晚古時期的中國(公元;400年至1000年)
第一節 公元400年至1000年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
第二節 公元400年至1000年的交往之路
第三節 公元400年至1000年的中外交流
第四節 公元400年至1000年的世界組織
第三章  世界的中軸:中世紀時期的中國(公元1000年至1350年)
第一節 公元1000年至1350年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
第二節 公元1000年至1350年的交往之路
第三節 公元1000年至1350年的中外交流
第四節 公元1000年至1350年的世界組織
第四章  世界的地平線:文藝復興時期的中國(1350年至1650年)
第一節 1350年至1650年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
第二節 1350年至1650年的交往之路
第三節 1350年至1650年的中外交流
第四節 1350年至1650年的世界組織
第五章 世界中的世界:啟蒙時期的中國(1650年至1833年)
第一節 1650年至1833年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
第二節 1650年至1833年的交往之路
第三節 1650年至1833年的中外交流
第四節 1650年至1833年的世界組織
第六章 兩個世界之間:現代時期的中國(1833年至1976年)
第一節 1833年至1976年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
第二節 1833年至1976年的交往之路
第三節 1833年至1976年的中外交流
第四節 1833年至1976年的世界組織
第七章 第二版附記
參考書目
譯名對照表
譯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