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天地之元

世界是天地之元是孫貴平編輯的書籍,現已完結。

世界是天地之元(世界在地球生態中的作用及其與天地的關係)

作者:孫貴平
世界(即生物生命和生物層)是天地之元,是比天地更為高級,更為完美的出現。世界上的每一種生物和生命都具有和承稟了天地、物意等諸多方面的因素和內容,是陰陽和合的產物。在客觀中它們不但具有自身的生命性質,而且還對天地曠物的穩定與發展以及整個細胞生態的形成,都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誰都知道生物層不但可以防風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穩固地表、促進曠物生命有機組合的能力,而且還可以清新環境、提高空氣品質、最佳化氣象形勢、增加大氣層厚度和改變大氣性質等,這實際上就是一種造天就地行為。
世界是天地之元,世界上的每一種植物都一頭伸向天空,一頭插入地下,伸向天空的部分,可以吸收天空中的廢氣和不良因素,並放出新鮮氧氣,來更正和保持天空的完美質量,插入地下的部分,當然它們也同樣具有吸收和釋放功能,而且它們所吸收的,也可能正是地曠生態中的一些排斥品或說廢物,而釋放出的則正是它們所需要的,或說有利於它們進行有機組合的部分因素。而整個生物世界可以說就是在這天地之間起著一種給曠物生命進行新陳代謝的功能,發揮著一種補助和最佳化天地狀況的作用,世界的出現是細胞生態較為完備和完善的一種表現。
世界是天地之元,是出於天地,而高於天地的另一種存在形勢,如果說天地是對稱的兩個片面或說一陰一陽,那世界就是聳立在它們之間的一種複合性體制,及其對陰陽的等合現象,它就象是正負間高聳的零,晝夜間絢麗的彩霞,燈絲上輝映出的光明,男女間純潔、高尚的愛情,它是天地間正在進行著的一種平和或複合效應,及其向美好方面的應變,也是天地向更高一層次生命形態和組合形勢的進入及其需要。
世界是天地之元,元對陰陽具有一種牽動和吸引的作用,並能促使其內部活力的產生,世界對天地也同樣具有這種元效應。世界上生命的每個變化和遷動,每種活動和行為都會影響和牽涉到天地的內部,並使它產生劇烈的變化和變應,這就如同一個三極體的基極效應。不過世界這個細胞的基極和基礎,尤其是人類在世界上的活動,不但可以帶動和補助整個細胞和天地向更加優越和良好方面的發展,而且也可以帶動和誘發它們向惡性和衰老方面的變應。當然這得採取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而其交流和交換的形勢與內容也是各不相同的。
促使和帶動細胞向惡性,衰老方面變化和變應的,就是現代人類在偏向和片面思想體系的引導下所進行的一系列無視客觀、危害地球生態本質的做法,如對曠物生命的採挖和破壞,在地球細胞內對生態物質的分解和改造,以及各種各樣、五花八門對能源的燃燒和釋放現象等等。對曠物生命的採挖和破壞(如各種礦業和對石油的抽取等)不但直接毀壞了植物生被和世界形貌,構成了對曠物生命機體及其活力的危害和威脅,而且也相應造成了細胞生態內的瘡痍現象,使地球細胞從平和狀態、溫馨效應,進入到憂患狀態、感傷效應以及天地間相互侵襲和滲透現象的發生。尤其是對石油的抽取,使曠物生命進入一種失榮和貧血的狀態,這不但直接危害了曠物生命的活力和生理機能,而且也使曠物機體(即地殼)進入了一種枯燥、煩悶和容易潰裂的狀態,而可能導致地震、火山、斷層、地表水位下降等多種地理生態上的不良隱患。在細胞內對生態物質的分解和改造(如各種冶煉和化學工業等)不但直接地破壞和分裂了細胞內優良的物質體系和存在形態,製造出違反生態原則的單純性和有毒、有害性物質,而且還同步地產生和分離出大量的、無形的負性因素和產物,這些可見的和不可見的,有用的和無用的人為產物和正負產品,正在對我們整個地球細胞的生態本質、生態環境、生態氣象等構成著直接的污染、腐蝕和敗壞。現代人類對火的製取和運用即各種各樣、五花八門對能源的燃燒和釋放現象,更是極大地改變了地球細胞的優良品質。從地下抽取或採挖出來的石油和煤炭,經過燃燒和大量耗氧後,變成油煙,氤氳直接向天空滲透和進入,這不但構成了天地間不應有的耗損性變應,混淆了天地的不同性質,破壞了正常的清欣環境和風調雨順,而且也同步地牽動和引發了天地內部的涌動和翻騰,這就好比把電的正負兩極直接短路一樣,勢必會造成天地間的直接變應和大量反響,以及天地內部的不穩定因素和劇烈涌動與摩擦,而引起地球的偏轉、磁場、地震、火山、狂風、暴雨、閃電、雷鳴等惡劣的天地情緒和紛亂的形勢變態,使地球細胞從優良的生理和客觀狀態中脫離出來,這完全是一種被迫和被動的生態行為,是人為因素的造成。
大量的燃燒現象、大量的工廠和汽車等排放出的廢氣、尾氣、氤氳瘴氣、以及各種曠物性的腐敗和氧化性氣息正不斷地充斥著我們的地球天室,這就有可能會使我們的地球細胞被動地進入一種“室效應”狀態。“熅室效應”即充滿了各種曠物性和火性因素和氣息的空室及其對我們生命和細胞生態的污損與敗壞性效應。科學的發現已經證明,由於大量的有毒有害和污染性氣體的排放,致使地球外面的“臭氧層”慘遭破壞和不斷消失,使得一些有害射線長驅直入,構成了對生命和生態的威脅。這種現象的出現,其實也就是表明了,我們的地球細胞已經開始進入糜爛和腐敗的狀態,這是細胞生態被嚴重乃至極度污染了的表現和所致,也是“熅室效應”的必然結果。現代人類中發現和流行的各種病毒性疾病也是與現代人類的極端性科學和工業化行為分不開的,所謂病毒其實也就是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所釋放出來的深層次里的微粒子及其來到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一種滋生和制生現象,它們就象是一種頑固的、單劣的“自由基”對我們的生命進行依附、寄生和惡性干擾,由於它們的體積都非常地微小,所以當它們與我們接觸後甚至可以直接地穿透和進入到我們體內的深層次空間(即它們原屬的空間層次領域裡)在那裡為非作歹,干擾和破壞我們原本正常的組織體制,使我們身受其害。病毒和一些無形的至病性因素地產生,以及各種防不勝防的癌性疾病的興起是“熅室效應”所包含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極端性科學和工業化行為肆意發展的必然結果和負產物。
我們知道水與油是不相溶的,水氣與油煙也是不相合的,各種大量地燃燒現象及其排放出的油煙、濃氳、充滿了整個地球天室,這就勢必會妨礙到地面水氣的正常上升與蒸發,以及上空微細水珠的正常下落和行雨,油煙、濃氳在這中間起著一種阻礙和懸浮的作用。這種對地球細胞內正常的水氣轉化效應和自然氣象形勢的乾憂與破壞現象,很容易造成地球世界上的乾旱無雨或暴雨成災等極端的氣象形勢,即微細的水珠降不下來,被油煙,氤氳所懸浮,一但降下來,能衝破懸浮,便是較大的雨量和水珠,而使地球世界可能失去和減少和風細雨、自然溫潤等細膩地氣象形勢。同時大量地烏煙瘴氣及其對天空的污染,也相應地遏制和削弱了地球細胞對光和效應的製取能力,以及客觀中最明媚、最清欣、最生機、最透徹部分對我們生命的滋補和護照,這是我們所無法取代和彌補的損失。
現代人類在偏向和片面思想體系的引導下,正在不知不覺地對我們的地球生態和地球世界進行著不應有的摧殘和破壞,象什麼開礦、開採、開伐,現代建築,大工業、大工廠,施用化肥和農藥,侵占耕地,戰爭、戰場,工業垃圾、污水污物,現代公路、柏油、水泥罩面,現代武器對生命和動物的捕殺,對自然環境的毀壞等等等等,以及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燃燒裝置和對能源的消耗與釋放把地球天地弄了個烏煙瘴氣、混混沌沌、滿身瘡痍、到處災患,在這樣的情形下,我們的地球世界和整體生態正在慘遭扼制,我們美好的情懷和愉悅的感覺也正在逐漸地消失,人類對此應該有所醒悟。
地球上曾經有過一段輝煌的時期——“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就是人與客觀形成一個整體、一個生命,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維護和促進地球整體生態向更加優越和良好方面的發展,在向客觀和整體生命形態的進入中,人類的自身生命也相應地得到了提高與升華。那時候世界上是不下雨的,所有的植物都處於地球細胞生命內機體式的榮養和滋潤之中,世界上一派生機和秀美,萬物勃發、欣欣向榮,動物們充滿了靈犀,人類是客觀的天使,履行著神聖的職責,所有的生命都在寧靜和安祥中無憂無慮地生活、愉樂、溫心和喜戲,到處是一片祥和、美好、競相輝映的景色,我們的地球母親正驕傲地顯示著她優美的天姿、青春的韶華和無憂無慮、純樸摯真的精神風貌。
《聖經》上也說“——自從創世以來,世界上一直沒有降雨,那時的五穀和百草,全靠地上河水的自然滋潤”。
那么世界是因為什麼原因才形成了風雨雷電、季節變化以及一些嚴重的自然災害現象呢?很顯然就是因為人類這個地球生命的靈魂,從客觀整體生命和愛中的出走,及其向自然和內心感情世界的邁入與掠取,以及後來更進一步地又從自然和感情世界向物質觀念和主觀自我思想意識的鑽研與進入,及其相應給地球生命形態帶來的危害和影響。
人類從客觀中的出走(即從整體生命形態和觀念中的退落),使我們的地球母親逐漸地失去了光澤(光的潤澤)、失去了韶華,這就如同我們每個人從無憂無慮、蓬勃向上的精神境界、忘我狀態、愛的抒發,轉而進入了內心世界、感情狀態、自我思慮一樣,你的生命程度、生命狀態也必然地要受到相應的影響和制裁,更不用說當你一但進入了性子狀態,內心涌動和心理失常後,你的生命將會進入一種什麼樣的形勢和效應之中。因此我們可以想像,所謂風雨陰雲,那不過是我們地球母親進入了憂鬱和感傷中的一種生命形勢和效應變化;而地球生態和氣象的失調與失控,那是表明了我們的地球母親已經在主觀、自我的不斷鑽研、究取和殘害中,進入了一種生理失調和心靈失控的狀態;火山、地震、狂風、暴雨的出現,那是我們地球母親愚悶、煩燥、涌動和不可抑制心理狀態和情緒的忿怒與發泄;而所謂季節變化或說忽冷忽熱現象的發生,則是由於地球母親在不穩定和紊亂的生命狀態中所產生的傾斜、偏轉和磁場等現象所為,是一種細胞的扭動和顫抖行為。我們不要以為這是一種比擬和想像,這其實是一種悲慘的實情,而這一切的產生又都是與地球生命的靈魂——人類分不開的。也就是說人類正在不知不覺和無形中地承受著自己釀成的悲劇、正在自食由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自然惡果,並正在把我們自己可愛的母親——地球,摧殘和葬送,這是無視客觀中生命規律而在主觀自我、單一片面的道路上發展和邁進的必然結果。
幾十萬年以前的世界,比現在不知要強盛幾萬倍,而那時的地球環境比現在也不知要好上幾萬倍,那時連南北極都長滿了茂盛的生物,整個地球都處於一種平和的恆(衡)溫狀態,而不象現在的南北極滿是冰川雪地(這可以從南北極大陸中可能埋藏的煤炭和一些土壤現象中找到證明)。那么南北極是因為什麼原因才形成了冰川雪地呢?從生態學的角度來說南北極冰川雪地的形成是細胞生命內的一種“寒占”現象,而“寒占”現象的出現是由於發燒原因引起的,所謂發燒也就是地球細胞內出現了火焰和火延現象。我們每個人都深有感觸,當我們發燒或是有“心火”的時候,都愛打寒戰,寒戰或說寒占是身體內的冷熱不勻和相對於火而同步產生的“負火”、“負因素”,也就是說南北極冰川的形成是由於人類進入了對火的運用和燃燒時期所引起的。光有燃燒和大量地撕裂與耗氧現象,而沒有相應的後果是不可能的,“寒占”就是與火同步產生和分離出來的另一種存在形勢或說“負火”,它們都是從對元性體制(如分子)的脫離和分裂中而來。這也算是一種被動和低劣的平恆現象吧,否則我們的世界不知將會是怎樣的一種高瘟和悶熱。根據科學的推斷,“南極未被冰層披蓋至少在五千年前”。而五千年前以來不正是人類進入大量和隨意運用火能的時期嗎,這是在時間上的吻合。遠古以前的人類中也許是不允許私自和任意用火,而可能是集體用火或專項用火等。
火的燃燒和盛行,極大地打破了天地的平和與寧靜,使地球細胞長期處於炎症和發燒狀態之中,敗壞了它優良的生命形態和客觀本質,超出了它生理機能所能調節和承受的範圍,這就不可避免的會引起地球細胞內生態環境和氣象形勢的一系列相應惡變。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火的燃燒和盛行以及大量的工業化行為,不但大量耗損了地球生命的“能源”和“能量”,破壞和撕裂了具有生溫保暖作用的分子結構體系,而且也同時產生和分離出“負火”以及非分子狀態的寒冷因素,這就不可避免地會造成地球細胞內的冷熱不勻及其相互間的衝突與牴觸,而使地球細胞產生相應的顫抖和戰慄行為,如象偏轉、磁場和傾斜等現象以及寒熱潮流和四季等忽冷忽熱現象的發生,而使地球細胞從衡溫和衡穩狀態中脫離出來,這完全是由於人類在地球世界上長期、過份的發燒現象和各種偏劣的思想行為及其對世界和生態的破壞所造成的。
世界是天地之元,是細胞生命的精神顯露,世界對天地和整個細胞生態都起著絕對和主導的作用,不同程度的世界與不同程度的天地相對應,不同的客觀生態形勢也正是其整體生命程度和狀態的一種表現。世界越完美、越欣榮、細胞生態效應就越優良,天地也就會越穩定、越安祥、越能進入自身的生命活性和養育狀態及其形成更加充實和飽滿的內含。世界遭到損傷和破壞,細胞生態和天地情緒與氣象等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世界被損傷和破壞得越嚴重、人類違反客觀的主觀製取行為越猖獗,相應造成的細胞形態、氣象形勢和天地狀況等也就越紊亂、越失調,越惡劣。世界遭到徹底毀滅和喪失,細胞形態就要被打破,天地曠物也將失去生命活力,而進入向糜爛和潰敗方面的發展,形成沙漠潰野,枯嶺裂石,以及各種嚴酷的自然災難景象,大氣層也會隨之改變,氣象形勢等也會相應消失,這實際上就是原來天地的毀滅與消亡及其向下一層次或說死亡後的微生與被動效應狀態的進入,可見世界在客觀中對細胞生態和天地曠物的主持和主導作用,以及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和建設是多么地重要和必須。
一個細胞生態衰變的開始和開端,並不是在世界和生物層全部消失了以後才進行的,而是隨著世界的削弱和整體生命能力的減少而同時同步、隨時隨地地進行的,這是一個逐漸積累和加劇的過程。
不同時期和階段的人們,就分別處於不同的環境內,他們從一生下來就是眼前的樣子,並不知道從前伊始如何,也看不到未來的樣子,所以人們對世界及其與天地的關係和它們之間微妙的變化,是很難察覺和認識得到的。
另一種可以促使和補助地球細胞生態向更加優越和良好方面發展與升華的方式就是順天而行、創造世界、穩定天地、再造人類輝煌。順天而行,就是人類的思想傾向,社會活動,文明形勢等都應遵循客觀規律、與客觀保持一致,而決不應違背它。我們地球生態之所以發展到象今天這樣令人擔憂的程度以及人類社會中分裂、矛盾、戰爭、對抗、自我、唯我、罪惡、陰暗等不良現象的發生,很顯然都是與人類現行的思想體制和世界觀分不開的,或說也正是現代哲學及其唯物與唯心思想把我們帶進了眼前的境地,人類若想真正扭轉地球生態和人類社會生態向不良方面的發展,就必須首先從哲學上找出路、從世界觀上獲提高。客觀是一個生命和生態的整體,所以我們人類也應相應地進入對整體生命形態及其觀念的認領,要有全球一體化思想以及不斷發展和完善地球生態的抱負。順天而行同時也是要讓人類的科學活動從現在對地球生態的破壞和危害,改為對地球生態的扶殖和養育,從現在對物質和宇宙的鑽研,改為對現實和真里的進入,從現在對各種單一片面性學識和極端思想傾向的追求中,從主觀、自我、分裂、分散的意識形態中進入到從各個方面對共同目標和共同學說——細胞生態的認識和創建,並明確樹立起生態環境問題是人類的首要問題(生態環境應該包括自然生態和人類社會生態這對稱的兩個方面)。創造世界就是發揮人類的神聖職責、扶養生機、用生物生命織補(滋補)和修扶天地,生物生命及其形勢和效應可以促進和牽動曠物生命活力的產生(活力是生命在平和、安祥、穩定狀態下進入的一種整體效應和生機現象,而決不是在精神失常和心緒紛亂狀態下產生的涌動、亂動、燥動、衝動或激動等不穩定行為和現象。)世界和生物的繁榮與穩定可以造成對天地的溫欣與澄清、安撫與體恤,使其處於一種安穩、寧靜的狀態,並進入一種生命的養息和有機之中,形成曠物式生命及其充實、飽滿的內含和它們自己的光和氣、溫和息,消除各種自然災害現象及其產生的根源和天地的不穩定因素等,使地球生態進入一種衡穩、安祥的生命形勢和效應狀態之中,這種生命形態也就是地球的本來和應有狀態。
生物與曠物是對稱並存的關係,單純的曠物生命是一種不完整的生命,或說只能算是半個生命,蒙籠中的生命,它就好比一個“卵子”,必須要有生物生命這樣的“精子”來配合與扶殖,才能不斷地得以完善和提高,才能進入另一種生命和活性狀態,生造出更新、更美、更優良的天地來。如果沒有生物生命的配合與扶殖,及其對曠物生命的新陳代謝作用,單純的曠物生命必然走向生命的破產與潰敗。
對於這樣一種存在形勢,我們不要認為是什麼新奇、特殊、不可能,它在《易傳》中早已有闡明和傳述即“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這是什麼意思呢?“天地定位、山澤通氣”就是說一但天地穩定和平靜下來,進入一種自身的生命和養育狀態,那它就會產生和透出一種氣來,使自身和萬物得到養澤和發生。“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即風雨雷電和各種自然災害現象也會相應得以緩和、削弱或平息。“八卦相錯”就是用不同的生命形式和整體生態理念來把握和創建地球使之進入一種平衡,和諧,完美,周詳的那樣一種生態形勢。
人類對世界和生物層的創造和繁育,以及對自身一些不良因素的克制,不但可以穩定天地、最佳化氣象形勢,而且還可以增加大氣層的厚度。現代大量地燃燒和化工現象、各種有毒、有害的科學氣息和“臭氧層”的被破壞,嚴重地耗損了地球天室內的優良和營養成份,使得地球大氣層相應削弱和稀薄了很多。從生命和生態的觀念上來看,大氣層越厚越好,因為清欣、完美、營養豐厚的大氣層,不但可以消除和抵禦外部隕石對我們的侵害和襲擊,而且還可以增加地球細胞對“光合效應”的接收和製取能力,以及對溫度和氣象等的恆穩和保定作用,它就象是一定層次上的慰蘭色大海保養和護愛著我們,並能促進我們生命的欣榮和愉悅感。
當然創造世界不單是要創造生物和自然世界,更主要的還是要創造人類世界,即創造出更新穎、更美好、更高尚、更優越的人類文明形勢(包括人類體制、人類生活和人類情操等),使之與客觀真理相一致,這是保證我們地球人類和地球生態長久永存的關健。
現代人類中有一種錯誤而又漠糊的認識或說想法,那就是“回歸自然”。“回歸自然”是對現代科學污染式生活和喧囂憂亂的都市情調的一種迴避和應運而生,其實我們人類並不屬於自然,我們屬於客觀、屬於整體,人類有人類高於自然的生活方式和追求,而“回歸自然”,那不過是落入生物,與動物為伍,它與現代西方唯物式生活同屬人類的退落。人類離不開人類,離不開整體,人類有感情、有勞動、有歌唱、有愛,也有自己神聖的職責。
我們不回歸自然,不落入生物,但是我們卻要創造生物,最佳化自然,為的是養育生機,扶持地球整體生態,為人類和整體造福。
我們人類有人類的神聖職責,“回歸自然”,無疑,那必將給自然、給地球生物帶來更大的危害和直接的踅取。有很多動物或野人的形成,也可能正是由於人類向自然邁進的結果。
我們的地球細胞能否從發燒和炎症狀態中解脫出來,不至惡化,並逐漸恢復其往日的青春和秀美,使我們能呼吸到清欣的空氣,能體驗到明媚的時光,並增加我們生活和生命的色彩與內容,這就要看我們人類自己的了。
同對陸地的治理同等重要的是人類還必須應該進行對海洋的治理,海洋與地球生態,與人類未來的發展都是密不可分的,海洋中的生物及其生存環境必須要得到很好的保護和珍愛,現代人類對海洋生物的掠奪性開採,以及對海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有的甚至將工業垃圾和核費料等向海洋里傾棄,這種惡性的對海洋生態環境的破壞現象,必將給今後的人類發展和未來的人類出路以及整個地球生態形勢都帶來意想不到的嚴重後果,海洋是個富饒的生態寶庫,對地球生態和氣象等都具有一種重要的恆穩和調解作用,我們必須要珍愛它。
附:對石油的開採和利用應該立即停止!
對石油的開採和利用應該立即停止,因為它正在對我們的地球整體生態構成著嚴重的危害。
石油是地球生命的血液,它對地曠生命及其機體具有一種滋潤和榮養的作用,對地下石油的抽取無疑會直接構成對曠物生命生理機能與活力的損害和威脅,以及地球曠物機體即岩石和地殼的枯燥、煩悶、潰裂與斷層,從而導致和引發地震、火山、海嘯等惡性地理事態的發生。
地下石油的被抽取,以及各種鑽探和抽油機給地球造成的千瘡百孔的虛患和傷情,勢必會造成地表水位的相應下降和充填,從而使地球世界上的淡水資源更加匱乏和缺少,這就又構成了對世界上的植物乃至所有生命們的直接威脅,僅幾年的時間裡,我們就已經感受到了這種嚴重的威脅。地曠生命是地球整體生態中的一部分,地曠生命的生理機能及其血液與活性的被破壞,勢必影響到我們今後對地球整體生態的恢復與建設,以及各種尚未知曉的地理或生態上隱患事件的發生。
從地下抽取出來的石油,經過各種燃燒裝置的消耗和燃燒後變成油煙氤氳直接排入大氣層,這不但大量耗損了地球天室內的氧氣和其它營養因素,而且也最直接地破壞和污染了地球的天空和氣象。油煙與水汽是很難溶匯在一起的,過多的油煙對水汽甚至是一種排斥和懸隔,這就勢必會影響到地球上水汽轉換效應的正常進行,即地面的水氣難以正常上升與蒸發,以及上空微細水珠的難以正常下落和行雨,油煙濃氳在這中間起著一種阻礙和懸浮的作用及其對正常氣象形勢的干擾,這就很容易造成地球世界上的乾旱無雨或暴雨成災等極端和不良氣象形勢的發生,即微細的水珠降不下來,被油煙,氤氳所懸浮,一但降下來,能衝破懸浮,便是較大的雨量和水珠,從而使地球世界失去和風細雨、自然溫潤等細膩地氣象形勢及其對生命的溫欣作用,同時極端、粗暴的氣象形勢對生物生命的衍生和存在也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和危害。
對石油的燃燒和利用,以及各種石油化工行業的產生,也是造成地球“熅室效應”(也有人稱之為“溫室效應”)與臭氧層被破壞的重要原因。“熅室效應”導致了地球環境與溫度的非良性改變,臭氧層的被破壞使得世界上的生命直接處於太陽紫外線和其它有害宇宙射線的照射之下,它們都對地球上的生命與生態現象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熅室效應”的產生與“臭氧層”的被腐蝕和敗壞,也向人們充分說明了地球細胞內由燃燒(或說發燒)所造成的炎症和瘟瘴現象已是多么嚴重。
對地曠生命的血液——石油的抽取及其可能給地曠機體造成的枯燥、煩悶、潰裂和斷層,以及各種瘋狂的鑽探和礦業行為對地球生命的生理機能與活力的摧殘和敗壞,勢必會造成地球整體結構及其聚集力的減弱與潰退,而可能造成今後地球板塊的四分五裂和巨大變動以及各種相應自然災害的產生,乃至最後承受不住地球內部巨大的膨脹和涌動力而引發地球的自爆形成彗星,被客觀中的生命和生態規律所淘汰。(這樣可怕的結局會不會在我們地球上出現呢,也可能不會,也可能會,現代科學的宇宙爆炸學說不就屬這樣的一種存在形式嗎,對此我們決不能沒有防範。)
對石油的開採和利用是單純或偏向的唯物觀思想及其科學與經濟發展模式的所致,是現代人類在片面和狹隘思想體系的引領下為了自我和眼前利益而進入的一種對客觀和生態的違法和危害行為。生態是更高層次上的生命組織形態,是生命存在的外部必需條件,沒有生態便沒有生命,危害生態就是危害生命,維護生態就是維護生命。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部門都只有扶持生態的權利,決沒有破壞生態的權利,因為生態是大家的,更不能為了自我和眼前利益、為了狹隘和有限的發展而為所欲為,置生態和長遠利益於不顧。任何一種敗壞整體生態的現象都應受到應有的制裁,任何一個部門都無權開採、使用或出賣石油,這是地球整體生態賦予我們的法律和維護權。
每個關愛生態、珍視地球、感恩客觀、尊崇上帝的人們:為了我們無比熱愛的地球生態,為了我們共同美好的家園,為了地球上所有生命的長久永存,也為了人類世代永恆的發展,請讓我們共同呼籲——對石油的開採和利用應該立即停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