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世界的認識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哲學從仰望天穹開始本體是火?是水?

圖書目錄

哲學開始於仰望天穹

我們對世界的認識

世界究竟是什麼?

能問“世界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嗎?

世界有沒有一個開端?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宇宙在空間上有沒有邊界?

時間之謎

因果之間有必然聯繫嗎?

是否存在因果關係?

自然有沒有一個目的?

人能否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為?

什麼是自由意志?

感覺可靠嗎?

存在就是被感知嗎?

貝克萊的是與非

莊周夢蝶的故事

感覺能否證明對象的存在?

思維能否把握世界的本質?

世界有沒有一個“本來面目”?

你的“自我”在哪裡?

語言能否傳達感覺?

語言能否傳達思想?

他人的心靈

知識不一定是真理

理解與相信

書摘插圖

世界究竟是什麼?

古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說:“我們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中國哲人孔子站在河岸上嘆道:“世界就像這條河一樣晝夜不息地流逝著呵。他們不約而同地都把世界譬作永遠奔流的江河。不過,這個譬喻只能說明世界是永恆變化的,沒有解答世界究竟是什麼的問題。要說清楚世界究竟是什麼,這是一件難事。

世間萬物,生生不息,變易無常。在這變化不居的萬物背後,究竟有沒有一種持續不變的東西呢?世間萬象,林林總總,形態各異。在這五花八門的現象背後,究竟有沒有一個統一的東西呢?追問世界究竟是什麼,實際上就是要尋找這變中之不變,這雜多中之統一。哲學家們把這種不變的統一的東西叫做“實體”、“本體”、“本根”、“本質”等等。

如果說一切皆變,究竟是什麼東西在變?變好像總是應該有一個承擔者的。沒有承擔者,就像一台戲沒有演員,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譬如說,我從一個嬰兒變成兒童、少年、青年、中年人,最後還要變成老年人。你若問是誰在變,我可以告訴你,是我在變,無論我變成什麼年齡的人,這個我仍然是我,在變中始終保持為一個有連續性的獨立的生命體。同樣道書摘與插理,世界無論怎樣變化,似乎也應該有一個不變的核心,使它仍然成其為世界。

最早的時候,哲學家們往往從一種或幾種常見的物質形態身土去尋找世界的這種“本體”,被當作“本體”的物質形態有水、火、氣、土等等。他們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它們單獨變來或混合而成的。後來,古希臘哲學家留基伯和德謨克利特提出了一種影響深遠的看法:萬物的統一不在於它們的形態,而在於它們的結構,它們都是由一種相同的不可分的物質基本粒子組成的,這種基本粒子叫做原子。物理學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曾經支持這個看法,但是現代物理學的發展已經對基本粒子的存在及其作用提出了一系列質疑。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