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河

地上河

黃河下游遊蕩在華北平原上,河床寬坦,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淤積,使河床平均高出兩岸地面4~5米,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河床高出兩岸地面的河,又稱“地上河”。流域來源於沙量很大的河流,在河谷開闊,比降平緩的中、下游,泥沙大量堆積,河床不斷抬高,水位相應上升。

基本信息

基本概念

懸河

地上河地上河

河床高出兩岸地面的河,又稱“地上河”。流域來源於沙量很大的河流,在河谷開闊,比降平緩的中、下游,泥沙大量堆積,河床不斷抬高,水位相應上升。為了防止水害,兩岸大堤隨之不斷加高,年長日久,河床高出兩岸地面,成為“懸河”。從桃花峪到入海口,流程768千米。每年大約有4億噸泥沙淤積在黃河下遊河道內,河床逐年升高.黃河下游是世界上著名的“懸河”,河床灘面高出背河地面一般3~5米。

形成原因

通常的河道是河道底要低於其流經的地面的。而黃河在流經黃土高原地區時由於流速快,而所經地段植被情況差,導致大量的泥沙被帶走,而到了下游,流速變緩,於是大量的泥沙就沉積了下去,幾千年常此積累,堆積在河床上,致使河床升高,地上河就此形成了。

危害

地上河地上河

泥沙的大量淤積使黃河下遊河床不斷上升,兩岸地區每逢汛期便面臨著洪水的威脅。長期以來,人們採取修築堤防的方式來約束洪水,致使河床與兩岸地面的高差越來越大。歷史上黃河下游曾多次決口泛濫,給華北平原地區的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河南省的地上河最為典型。

整治

檔案檔案

新中國成立六十多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加固黃河大堤,修分洪蓄洪工程,多次戰勝黃河大洪峰,創造了治理黃河史上的奇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