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該發生的故事

不該發生的故事

1979年初冬,黨的三中全會後,農村開始實行生產責任制。東北明月溝生產隊在自願組織作業組時,發生了一件不該發生的事。以新隊長韓喜柱和老莊稼把式王老蔫為首的兩個作業組,都不願接納村裡的黨員,使黨員們受到強烈的震動。事後,黨員們進行了反思,不覺傷心落淚。由於十年動亂,黨的威信遭到破壞,黨員素質有所下降,村裡的黨員也受到影響:有的以小康之樂取代黨員應追求的奮鬥目標;有的陷入家務瑣事而無所作為;有的。

不該發生的故事不該發生的故事

影片簡介

故事片。長春電影製片廠1983年攝製。
1979年初冬,黨的三中全會後,農村 開始實行生產責任制。東北明月溝生 產隊在自願組織作業組時,發生了一 件不該發生的事。以新隊長韓喜柱和 老莊稼把式王老蔫為首的兩個作業組 ,都不願接納村裡的黨員,使黨員們 受到強烈的震動。事後,黨員們進行 了反思,不覺傷心落淚。由於十年動 亂,黨的威信遭到破壞,黨員素質有 所下降,村裡的黨員也受到影響:有 的以小康之樂取代黨員應追求的奮鬥 目標;有的陷入家務瑣事而無所作為 ;有的自恃根紅苗正,盲目驕傲;有 的愛吹、愛說、不愛乾;有的則周身 充滿商人氣息。在黨小組會上,黨員 們通過批評和自我批評,認識到不是 民眾不要黨員,而是黨員自己脫離群 眾。於是村里黨員成立起一個被民眾 稱為“黨組”的作業組,決心以實際 行動改變黨員形象。春天,天氣乾旱 ,渠水不夠,幾個作業組為爭水發生 爭執。“黨組”自己動手清理一眼廢 井,將渠水讓給其他兩組,使民眾感 動。不久,秧苗急需追肥,而化肥一 時又供不應求。“黨組”領頭人梁財 召開“黨組”會議,提議將“黨組” 僅有的三噸化肥一分為三,分給其他 兩組,保證秧苗生長。此事在民眾中 反響強烈。秋後,三個作業組都獲得 豐收。當隊里重新劃分作業組時,“ 黨組”被解散,民眾爭著要黨員參加 自己的組,結束了原本不該發生的故 事。本片於1984年獲第四屆中國電影 金雞獎特別獎,第七屆電影百花獎最 佳故事片獎,文化部1983年優秀影片 二等獎。 編劇:萬捷、喬邁(根據喬邁的報告 文學《三門李軼聞》改編) 導演: 張輝 攝影: 劉永臻 美術: 徐振琨 作曲: 高風 扮演者 劇中人 扮演者 劇中人 王潤身 梁 財 石 榮 秀 貞 林 強 韓喜柱 李俊海 李發春

相關條目

長春電影製片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