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

三中全會

三中全會是指中國共產黨某屆全國代表大會選出的中央委員會召開的第三次全體會議。類似的還有“五中全會”等。 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的規定,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每五年舉行一次,由中央委員會召集。選舉產生中央委員會,該屆中央委員會召開的第一次全體會議稱之為“中國共產黨第XX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簡稱“一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叫“二中全會”……以此類推,第三次全體會議即“三中全會"。 我黨歷史上較為著名的“三中全會”通常是指1978年12月18日-22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此次會議揭開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序幕,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點,使我國進入了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主要任務的歷史新時期。

基本信息

三中全會的任務

三十多年來,歷屆黨的三中全會都承擔著經濟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的使命,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更是吹響了我國改革開放的號角。

三中全會,是指中共某屆全國代表大會選出的中央委員會召開的第三次全體會議的簡稱。事實上,近30多年來,每次全會關注的內容有規律可循。中央黨校教授張希賢告訴北青報記者,一般每屆一中全會產生黨內的領導,二中全會推選國家機構領導人和全國政協領導人的建議名單,三中全會研究經濟改革,四中全會聚焦黨建。

每次三中全會一般耗時3-5天,出席人員包括中央委員、候補委員,有關負責同志可列席會議。1978年以來召開過7次三中全會,其中4次在10月召開,9月、11月和12月各召開過一次。

歷屆三中全會,往往帶有每屆中央領導集體的烙印。可通過觀察三中全會,來體現出本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施政特點。

每次三中全會都面臨著不同的時代議題,因此會議議題有較強的針對性。1978年,中國剛剛經歷了“文革”,當年12月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不僅撥亂反正,還做出了改革開放的決策,這標誌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1992年,鄧小平視察南方時發表重要談話。當年的十四大上,首次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確立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次年11月召開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

10年間,中國加入WTO,經濟領域的深層次矛盾開始顯現。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與10年前相比,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已由“建立”改成“完善”。張希賢認為,根據慣例,即將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落實十八大的戰略部署。

歷次三中全會一般會審議通過“決定”,這份文本往往被稱為指導我國今後一個時期經濟發展的“綱領性檔案”。2008年召開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份檔案被稱為“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行動綱領”;2003年召開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被稱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檔案”……

改革開放以來歷次三中全會回顧

十一屆三中全會

十一屆三中全會會場 十一屆三中全會會場

時間:1978年12月18日-22日

內容:實現偉大歷史轉折。會議提出“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建議”,自此,中國進入全面經濟建設時期,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新時期。

十二屆三中全會

時間:1984年10月20日召開。

內容:改革從農村走向城市。一致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該決定在許多問題上,特別是在商品經濟、價值規律這些重大問題上,衝破“左”的思想束縛。

十三屆三中全會

時間:1988年9月26日-30日

內容:為深化改革掃清道路,原則通過了《關於價格、工資改革的初步方案》和《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兩個重要檔案。

十四屆三中全會

時間:1993年11月11日-11月14日

內容:勾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

十五屆三中全會

時間:1998年10月12日-14日。

內容: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並提出了到2010年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奮鬥目標。

十六屆三中全會

時間:2003年10月11日-14日

內容: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不僅是今後十年改革與發展的“藍圖”,同時也是科學發展觀的全面展示,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舉措。

十七屆三中全會

時間:2008年10月9日至12日

內容:農村改革進一步深入。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會議最大的突破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

十八屆三中全會

時間:2013年11月9日—12日

內容: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十九屆三中全會

時間:2018年2月26日—28日

內容: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下決心解決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中存在的障礙和弊端,改革機構設定,最佳化職能配置,深化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提高效率效能,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向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推薦的國家機構領導人員建議人選和向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推薦的全國政協領導人員建議人選。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