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欺暗室

不欺暗室

不欺暗室(bù qī àn shì):指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不做見不得人的事。出自唐·駱賓王《螢火賦》。’”下惠,即坐懷不亂的柳下惠;叔子,惜乎《漢語成語大詞典》沒有搞清所指的乃顏叔子,而錯誤地認為是指晉代的羊祜,並解釋說:“羊祜待人誠懇,都督荊州時,和吳將陸抗對壘,陸抗生病,羊祜送藥給他,陸抗服藥不疑。漢劉向《列女傳·衛靈夫人》:“靈公與夫人夜坐聞車聲轔轔,至闕而止,過闕復有聲。蘧伯玉,衛之賢大夫也,仁而有智,敬以事上,此其人必不以闇昧廢禮,是以知之。

基本信息

成語出處

不欺暗室不欺暗室
唐·駱賓王《螢火賦》:“類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按:這只是”暗室而不欺“的字面出處。著名詞典學家、語言學家王光漢《詞典問題研究-關於典故詞溯源問題的若干思》指出: 不欺暗室,《辭源》、《成語詞典》、《漢語大詞典》等俱謂其源為漢·劉向《列女傳·衛靈夫人》所載之蘧伯玉事:靈公與夫人夜坐。聞車轔轔,至闕而止,過闕復有聲。公問夫人曰:“知此謂誰?”夫人曰:“此必蘧伯玉也。”公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妾聞禮下公門,式路馬,所以廣敬也。夫忠臣與孝子不為昭昭信節,不為冥冥墮行。蘧伯玉,衛之賢大夫也,仁而有智,敬以事上,此其人必不以暗味廢禮,是以知之。”公使視之,果伯玉也。

但文中只言蘧不以暗昧廢禮。如說“暗室”,只有靈公及夫人所坐之室,然“夜坐”未必無燈,用“暗室”自屬勉強;至於“不欺”,則只能扯到蘧不欺“暗室”內的靈公與夫人頭上,蘧既是不以暗昧廢禮的人,用“不欺”也顯不當。

從使用書證所體現的詞義上考察,“不欺暗室”當是源於有關男女關係的事上。

如: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三:“女仙謂建章曰:‘子不欺暗室,所謂君子人也。’”

《醒世恆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天子……又看見二人不欺暗室,因說道:若果如此,又是一個魯男子,誠可嘉也。”

《野叟曝言》十八回:“至於淫媒之事,休要說白相公是坐懷不亂的正人君子,即賤婢下人,亦知以禮相持,不欺暗室。”

這些用例寫的都是男子在男女關係上能以禮自持。

特別是《漢語成語大詞典》所收的《太平廣記》卷六八轉引的《傳奇·封陟》一例,實際上已點明了此典之源:“陟乃怒目而言曰:‘我居書齋,不欺暗室。下惠為證,叔子是師。’”下惠,即坐懷不亂的柳下惠;叔子,惜乎《漢語成語大詞典》沒有搞清所指的乃顏叔子,而錯誤地認為是指晉代的羊祜,並解釋說:“羊祜待人誠懇,都督荊州時,和吳將陸抗對壘,陸抗生病,羊祜送藥給他,陸抗服藥不疑。”羊祜此事與不欺暗室毫不相干。

顏叔子事見《詩·小雅·巷伯》毛傳:“昔者,顏叔子獨坐於室。鄰之嫠婦又獨處於室。夜,暴風雨至而室壞,婦人趨而至,顏叔子納之而使執燭,放乎旦而蒸盡,縮屋而繼之。”文中雖無“不欺”及“暗室”字面,然顏叫婦人於室內執燭,實即不欺暗室。

李商隱《詠懷寄秘閣舊僚二十六韻》:“敢忘垂堂戒,寧將暗室欺?”清人馮浩箋注以及《事文類聚·不欺暗室》條所錄《史記》云云,都是說的顏叔子此事,馮雖未下斷語,然傾向性意見是明顯的。上面的書例只有用顏叔子事作源才能說通。顏叔子事引申言之,自亦有不以暗昧廢禮之義。

詞語辨析

近義詞 暗室不欺 光明磊落

反義詞 暗室欺心。

示例

知縣生平~,既讀孔、孟之書,怎敢行盜跖之事?(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十三)

用法 作謂語、定語;形容不做虧心事

亦作“不欺闇室”。

漢劉向《列女傳·衛靈夫人》:“靈公與夫人夜坐聞車聲轔轔,至闕而止,過闕復有聲。公問夫人,曰:‘知此謂誰?’夫人曰:‘此蘧伯玉也。’公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妾聞禮下公門,式路馬,所以廣敬也。夫忠臣與孝子不為昭昭信節,不為冥冥墮行。蘧伯玉,衛之賢大夫也,仁而有智,敬以事上,此其人必不以闇昧廢禮,是以知之。’公使視之,果伯玉也。”後因以“不欺暗室”謂在無人看見的地方,也不作昧心事。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衛國國君衛靈公一天夜裡聽到一陣馬車的聲音由遠而近,過一會悄無聲息,後來又由近而遠,衛靈公感到奇怪便問夫人。夫人說是賢臣蘧伯玉,只有他始終如一堅持朝中禮制,衛靈公派人去調查,果然是蘧伯玉。

不欺暗室不欺暗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