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懷不亂

坐懷不亂

"坐懷不亂"的故事在中國歷代廣為人知,柳下惠也因此被認為是遵守傳統道德的典範。當代,人們還用"柳下惠"或"坐懷不亂"來形容男子在兩性問題上的作風正派。 坐懷不亂(zuò huái bù luàn):形容男子在兩性道德方面情操高尚,作風正派。出自 《詩經·小雅·巷伯》。

基本信息

成語解釋

解釋: 春秋時魯國的柳下惠將受凍的女子裹於懷中,沒有發生非禮行為。形容男子在兩性關係方面作風正派。

“坐懷不亂”的說法出自《詩經·小雅·巷伯》毛亨傳。毛亨注釋《巷伯》這首詩時講了一個故事:魯國有一個獨處一室的男子,鄰居是一位獨處一室的寡婦。一天夜裡暴風雨大作,寡婦的房子被摧毀,婦人來到男子這裡請求庇護。男子不讓婦人進門。婦人從窗戶里對他說:“你為何不讓我進來呢?”男子說:“我聽說男女不到六十歲不能同居。現在我還年輕,你也一樣,所以不能讓你進來。”婦人說:“你為何不像柳下惠那樣,能夠用身體溫暖來不及入門避寒的女子,而別人也不認為他有非禮行為。”男子說:“柳下惠可以開門,我不能開門。所以我要以我的‘不開門’,來向柳下惠的‘開門’學習。”這個故事說明,最晚也在西漢初年的時候,就有了關於柳下惠坐懷不亂的傳說,只是有些語焉不詳。

成語釋義

坐懷不亂

讀音:zuò huái bù luàn

釋義:形容男子在兩性關係方面作風正派。

用法:緊縮式;作謂語;含褒義

示例:

清·徐瑤《太恨生傳》:“所以禁慾窒私,~,正始要終。”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五十六回:“人人都說他無行,其實水秀才原是~的。”

反義詞:見色起意 見色忘義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魯國的賢士柳下惠夜裡在城門借宿時,遇到一無家可歸的女子,當夜寒風呼嘯,大雪紛飛。柳下惠怕她凍傷,讓她坐在自己的懷中取暖,用衣服裹住她抱著她坐了一夜,沒有發生不正當的淫亂行為。

成語出處

坐懷不亂坐懷不亂

著名詞典學家王光漢在《詞典問題研究—成語溯源規範淺議》中指出:“坐懷不亂”,《辭源》釋文為:

傳說春秋時魯國柳下惠夜宿郭門,遇到一個沒有住處的女子,怕她受凍,抱住她,用衣裹住,坐了一夜,沒有發生非禮行為。見《荀子·大略》。

《漢語大詞典》釋文為:

春秋魯國柳下惠夜宿城門,遇一無家女子,恐其凍傷,而使坐於己懷,以衣裹之,竟宿而無淫亂行為。見《荀子·大略》及《詩·小雅·巷伯》毛傳。

王光漢先生考辨說:

《荀子·大略》只有“柳下惠與後門者同衣而不見疑,非一日之聞也”的記載。這“後門者”是不是“沒有住處的女子”,“同衣”是不是指“抱住她,用衣裹住”,都是令人懷疑的。楊倞注曰:“後門者,君之守後門,至賤者。子夏言‘昔柳下惠衣之敝惡與後門者同,時人尚無疑怪者。’言安於貧賤,渾跡而人不知也。”按楊注,《辭源》的說法則全然出自於想像。從《荀子》文前後看,楊注是不誤的,因為其前是:“子夏貧,衣若懸鶉。人曰:‘子何不仕?’曰:‘諸侯之驕我者,吾不為臣;大夫之驕我者,吾不復見。’”緊接著即言柳下惠此事,所以盧文 注以為“與後門者同衣”,“蓋即《毛詩·巷伯篇》故訓傳所云‘嫗不逮門之女,而國人不稱其亂’也”的說法,郝懿行認為是“似失之”的,因為柳下惠嫗不逮門之女事與荀文前後不接。

《漢語大詞典》所說的《詩·小雅·巷伯》毛傳只講柳下惠“嫗不逮門之女,而國人不稱其亂”,實際也並沒有講“坐懷”。至於說“柳下惠夜宿城門,遇一無家女子,恐其凍傷”云云,只不過是據《辭源》增廣想像之辭。

查“坐懷不亂”用例幾乎都在明代以後,明以前沒有發現一例言“坐懷不亂”的。所以筆者認為此成語的形成或與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錄》有關。在該書卷四“不亂附妾”條載:“柳下惠夜宿郭門,有女子來同宿,恐其凍死,坐之於懷,至曉不為亂。”陶宗儀此說,所本或為《詩·小雅·巷伯》毛傳的“柳下惠嫗不逮門之女”,但陶說已是小說,所以引源當引《詩·小雅·巷伯》毛傳,再附以陶宗儀的構制,這樣才較確當。

詞語辨析

用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男女之間

近義詞: 不近女色、冰清玉潔

反義詞: 見色起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