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戰而屈人之兵

不戰而屈人之兵

不戰而屈人之兵(拼音:bú zhàn qū rén zhī bīng),原意為讓敵人的軍隊喪失戰鬥能力,從而使己方達到完勝的目的。出自《孫子兵法·謀攻》:“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原文釋義是主張該戰時必須堅決抓住戰機、慎重開戰、做好充分準備。後被人們誤認為不通過雙方軍隊兵刃交鋒,便能使敵軍屈服。”

基本信息

簡要概述

本經

不戰而屈人之兵

出自《孫子兵法·謀攻篇》:“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註解

屈:短缺,不足 兵:軍隊,軍事力量

釋義

不通過雙方軍隊兵刃交鋒,便能使敵軍屈服。

譯文

孫子說:衡量戰爭取勝的一般原則是,以能使敵國完整無損的降服於我為上策,而攻破敵國使其殘缺受損便略遜一籌;能使敵人一軍(12500人為一軍)將士完整無缺全員降服為上策,而動武力擊潰敵人一個軍,便略遜一籌;能使敵人一旅(500人為一旅)將士完整無缺全員降服為上策,而用武力擊潰敵人一個旅便略遜一籌;能使敵人一卒(100人為一卒)官兵全員降服為上策,擊潰一卒兵眾就差一等了;能使敵人一伍(5人為一伍)士卒全員降服為上策,擊潰一伍士卒就差一等了。所以百戰百勝,雖然高明,但不是最高明的;在攻城之前,先讓敵人的軍事能力(包括指揮能力和作戰能力)嚴重短缺,根本無力抵抗,才是高明之中的最高明的。

詞條背景

在此作一個說明,原來的百科詞條中是這樣寫的:

不戰而屈人之兵 不戰而屈人之兵

“原文釋義:主張該戰時必須堅決抓住戰機、慎重開戰、做好充分準備。後被人們誤認為:不通過雙方軍隊兵刃交鋒,便能使敵軍屈服。”(在詞條末尾還有百度知道上的“誤讀”說明,甚至上了“8個被誤讀最深的的名言錦句”)
然而,翻譯古文,首先要能夠詞對詞,才能意對意。這句話並沒有直接喻指什麼典故,所以直譯即可,一眼掃去,便知其意。怎么可能是“抓住戰機”的意思呢?
看過那個回答,你會發現回答者是說不能把這個思想作為《孫子兵法》的核心,是說此話並非孫子的主要主張,並沒有說這句話就應該理解為“抓住戰機”。關於“不戰而屈人之兵”是否《孫子兵法》的重點戰略,這點值得探討,但不應直接抹消這句話的含義。
作為修改此詞條的人,我個人認為“不戰而屈人之兵”是《孫子兵法》的核心之一。戰爭本身是損人傷己的事,軍事威脅、經濟手段等都更有利於本國,當今大多數國家遇到糾紛也很少直接訴諸武力的。此通常為全局上的大的謀略(當然也可以在具體戰爭中使用),而抓住戰機、因糧於地等只是戰爭時的謀略,哪個更為”核心“呢?
當然,其實它是否《孫子兵法》的核心並不重要,關鍵是是否有道理,我們能否從中獲得借鑑。

內容簡介

軍事教育有助於學生培養自己高貴的品質,錘鍊自己堅強不屈的意志、堅韌不拔的毅力、不畏艱難險阻的勇氣和百折不撓的精神。對於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培育,軍事教育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聯合國採納中國的建議,和平解決敘利亞問題,就是典型的 不戰而屈人之兵 案例,
前提是國際社會壓力與熱愛和平人事的共同努力為背景,戰火即將點燃的時刻,達成共識,
沒有即將開戰的背景,不戰而屈人之兵就如同:紙上談兵!

圖書目錄

引言

第一章 解密心理戰——爭奪心靈與思想的戰爭
第一節 心理戰的內涵及其發展
第二節 心理戰與大眾宣傳媒介
第三節 心理戰與意識形態和國家安全
第四節 心理戰機構
第二章 心理戰的心理學原理
第一節 普通心理學原理
第二節 社會心理學原理
第三章 揭開心理戰部隊的神秘面紗
第一節 美軍心理戰部隊
第二節 俄軍心理戰部隊
第三節 中國台灣心理戰部隊
第四節 解放軍心理戰部隊:攻心“尖刀”
第四章 軍人心理訓練
第一節 未來高技術局部戰爭對軍人心理健康的影響
第二節 軍人心理訓練的科目
第三節 軍人心理訓練的四個基本方法
第五章 心理戰戰法
第一節 恐嚇
第二節 欺騙
第三節 脅迫
不戰而屈人之兵 不戰而屈人之兵

第四節 誘導
第五節 情感
第六節 消耗
第六章 未來心理戰的發展趨勢
第一節 地位作用趨於“國家化”
第二節 實施主體將“草木皆兵”
第三節 為打擊目標“量體裁衣”
第四節 作戰時空將達到“全維全時”
第五節 作戰力量更專業體系更健全
第六節 作戰手段“先發制人”“攻防兼備”
第七節 科技催動心理戰技術手段不斷創新
第八節 心理戰產品影響力生動而深刻
第七章 中外心理戰典型案例
第一節 中國部分
第二節 外國部分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