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邳洪氏

下邳洪氏

據《姓氏考略》的考證,邳州洪氏和南方葛姓是出自東漢光武帝時的洪氏。 洪氏南遷的過程,實是兩廣幾百萬"客家人"輾轉流徙的一個縮影。 他在下邳鑑定邳州生產的半夏屬性是旱性,命名為"邳半夏"。

簡介

下邳洪氏是漢魏時期彭城下邳的望族。據《姓氏考略》的考證,邳州洪氏和南方葛姓是出自東漢光武帝時的洪氏。《姓氏考略》上的記載十分詳盡:"漢洪●祖子浦廬,一作葛廬,起兵佐光武有大功,封下邳僮縣侯,廬讓封於弟文,南渡江,家於句容,為吳中葛氏所出,望出梁國。"連葛姓都有源於下邳洪氏,洪葛廬(葛洪遠祖)遷去句容,成為葛姓,洪文(洪秀全遠祖)留邳任下邳僮縣侯,近三百年後洪秀全先祖因中原戰亂,可能去追尋本家,也遷去這一帶。這樣算來,邳州洪氏、廣東花都洪氏、鎮江葛氏同源於下邳。

遷徙

洪氏於漢魏時世居彭城下邳(今徐州古邳),西晉懷帝永嘉之亂,永嘉五年(311年)全家南遷京口(今鎮江),東晉安帝時續遷新安郡遂安縣(今杭州市淳安縣),此後在各種戰亂中,輾轉經由江西、福建

洪秀全像洪秀全像
而入廣東。今譜中有洪皓之子洪适、洪邁、洪遵為前譜所寫的幾篇序,又鑒於洪軒所寫的《敘》中所說的情況,洪皓父子應該為洪秀全一族之遠祖。洪适的孫子洪璞在南宋紹興年間為進士,授福建泉州晉江尉,在那裡落戶。元末社會動盪,唯嶺南較安定,洪璞的第十世孫洪貴生從福建遷往潮州府海陽縣的布心。所以洪貴生是洪氏遷入廣東的始祖。洪秀全便是洪氏遷入廣東後的第十六世孫,也即是遷到花縣官祿土布後的第六代。洪氏南遷的過程,實是兩廣幾百萬"客家人"輾轉流徙的一個縮影。他們遷移到荒僻的地區開墾荒地,受盡當地土著豪強的壓迫,成為太平天國運動興起的社會原因之一,所以太平軍領導層中不少的"客家"貧農,大多是由江淮地區輾轉流徙去兩廣的。如今江蘇邳州、鎮江、盱眙,浙江淳安、建德、臨安、餘姚、寧海一帶,仍多洪姓,追根溯源,多數與廣東洪氏同屬一本,真所謂一千年前共一家了。

後世

葛洪,我國東晉時期著名的道教理論家、醫藥學家、煉丹術家。字稚川,自號抱朴子,丹陽郡句容(今

葛洪像葛洪像
江蘇鎮江市句容縣)人。東漢光武帝劉秀封其祖驃騎大將軍葛廬為下邳郡(治下邳縣)僮縣侯,從歷史淵源上講,葛洪和下邳非常有緣。
根據《邳州志》及睢寧《古邳志》記載:晉鹹康四年(公元338年),55歲的葛洪來到下邳嶧陽山採藥煉丹,按《百家姓溯源:葛》載:東漢時的葛廬,他幫助光武帝起乒立了大功,封為下邳僮縣侯,但他將封位讓給弟弟,自己渡長江,居住句容(今江蘇句容縣),為吳中葛姓始祖。葛洪來下邳算來祖籍老家。他在下邳鑑定邳州生產的半夏屬性是旱性,命名為"邳半夏"。為"邳半夏"的生產和醫藥利用起到了推動作用。嶧陽山因此又得到了葛嶧山之名。巨山頂上至今仍有葛洪井、葛洪洞遺蹟,證明葛洪在巨山上住了很長一段時間。據傳,葛洪洞為葛洪居住處,葛洪井為葛洪取水煉丹所用。在古代中國以"嶧陽孤桐"特產的這座名山,經過"葛大仙"的惠顧,更增添了神秘色彩。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葛大仙的到來,無疑為邳州巨山增加了神韻。
洪氏家族是晉永嘉五年離開下邳,至今邳州占城洪黨村一帶仍有傳說,《萬派朝宗》影印件歸國,更加印證這種說法。洪秀全祖籍應該在這一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