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肌

下肢肌

人體一處肌肉的學名。

概述

下肢的肌肉組織稱為下肢肌包括髖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下肢肌比上肢肌粗壯強大,以適應維持人體直立姿勢、負重和行走等功能。

分述

髖肌

髖肌為運動髖關節的肌,主要起白骨盆的內面和外面,跨過髖關節,止於股骨上端,按其所在的部位和作用,可分為前、後兩群。
(一)前群
髖肌2
有髂腰肌和闊筋膜張肌。
1.髂腰肌iliopsoas 由腰大肌和髂肌組成。腰大肌psoas major 起自腰椎體側面和橫突。髂肌iliacus呈扇形,位於腰大肌的外側,起自髂窩。兩肌向下會合,經腹股溝韌帶深面止於股骨小轉子。作用:使大腿前屈和鏇外。下肢固定時,可使軀幹和骨盆前屈。
2.闊筋膜張肌tensor fasciae latae 位於大腿上部前外側,起自髂前上棘,肌腹在闊筋膜兩層之間,向下移行於髂脛束止於脛骨外側髁。作用:使闊筋膜緊張並屈大腿。
(二)後群
髖肌1
主要位於臀部,故又稱臀肌,有7塊。
1.臀大肌gluteus maximus 位於臀部淺層、大而肥厚,形成特有的臀部隆起,覆蓋臀中肌下半部及其它小肌。起自髂骨翼外面和骶骨背面,肌束斜向下,止於髂脛束和股骨的臀肌粗隆。作用:使大腿後伸和外鏇。下肢固定時,能伸直軀幹,防止軀幹前傾,是維持人體直立的主要肌之一。
2.臀中肌gluteus medius 位於臀大肌的深面。
3.臀小肌gluteus minimus 位於臀中肌的深面。臀中、小肌都呈扇形,皆起自髂骨翼外面,肌束向下集中形成短腱,止於股骨大轉子。作用:兩肌均使大腿外展,前部肌束能使大腿鏇內,而後部肌束則使大腿鏇外。
4.梨狀肌 piriformis 起自盆內骶骨前面,經坐骨大孔達臀部,止於股骨大轉子。作用:外展、外鏇大腿。
5.閉孔內肌obturator internus 起自閉孔膜內面及其周圍骨面,肌束向後集中成為肌腱,由坐骨小孔出骨盆轉折向外,此肌腱的上、下各有一塊小肌,分別為上孖肌、下孖肌,與閉孔內肌腱一起止於轉子窩。作用:使大腿鏇外。
6.股方肌quadratus femoris 起自坐骨結節,向外止於轉子間脊。作用:使大腿鏇外。
7.閉孔外肌obturator externus 起自閉孔膜外面及其周圍骨面,經股骨頸的後方,止於轉子間窩。作用:使大腿鏇外。

大腿肌

大腿肌分為前群、後群和內側群。
(一)前群
前群有縫匠肌和股四頭肌。
大腿肌1
1.縫匠肌sartorius 是全身最長的肌,呈扁帶狀,起於髂前上棘,經大腿的前面,斜向內下,止於脛骨上端的內側面。作用:屈大腿和屈膝前節,並使已屈的膝關節鏇內。
2.股四頭肌quadriceps femoris 是全身最大的肌,有4個頭: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內側肌和股外側肌分別起自股骨粗線內、外側唇;股中間肌位於股直肌的深面,在股內、外側肌之間,起自股骨體的前面。4個頭向下形成一強腱,包繞髕骨的前面和兩側,向下延為髕韌帶,止於脛骨粗隆。作用:是膝關節強有力的伸肌,股直肌還可屈大腿。
(二)內側群
有5塊肌,位於大腿的內側,分層排列。起自閉孔周圍的恥骨支、坐骨支和坐骨結節等處。
1.恥骨肌pectineus 長方形短肌,位於髂腰肌的內側,長收肌的外側。
2.長收肌adductor longus 三角形扁肌,在恥骨肌的內側。
3.股薄肌gracilis 帶狀長肌,在最內側。
4.短收肌adductor brevis 近似三角形的扁肌,在恥骨肌和長收肌後面。
5.大收肌adductor magnus 為內側群最寬大的三角形肌,在上述肌的深面。
除股薄肌止於脛骨上端的內側外,其它各肌都止於股骨粗線,大收肌還有一腱止於股骨內上髁上方的收肌結節,此腱與股骨之間有一裂孔,稱為收肌腱裂孔,有大血管通過。
(三)後群
大腿肌2
後群有股二頭肌、半腱肌和半膜肌,均跨越髖關節和膝關節,常稱之為“膕繩肌”。
1.股二頭肌biceps femoris 位於股後外側,有長、短兩個頭。長頭起自坐骨結節,短頭起自股骨粗線,兩頭合併後,以長腱止於腓骨頭。
2.半腱肌semitendinosus 位於股後的內側,肌腱細長,幾乎占肌的一半。與股二頭肌長頭一起起自坐骨結節,止於脛骨上端的內側。
3.半膜肌semimembranosus 在半腱肌的深面,以扁薄的腱膜起自坐骨結節,腱膜幾乎占肌的一半,肌的下端以腱止於脛骨內側髁的後面。

小腿肌

小腿肌分為3群:前群在骨間膜的前面,後群在骨間膜的後面,外側群在腓骨的外側面。
(一)前群
小腿肌1
有3塊肌。
1.脛骨前肌tibialis anterior 起自脛骨外側面,肌腱向下經踝關節前方,至足的內側緣,止於內側楔骨和第1跖骨底。作用:伸踝關節(足背屈),足內翻。
2.趾長伸肌extensor digitorum longus 起自腓骨內側面的上2/3和小腿骨間膜,向下至足背分為4條腱至第2-5趾背移行為趾背腱膜,止於中節和遠節趾骨底。由此肌另外分出一腱,經足背外側止於第5趾骨底,稱為第3腓骨肌。作用:伸踝關節,伸第2~5趾,足外翻。
3.踇長伸肌extensor hallucis longus 位於前兩肌之間,起自腓骨內側面的中份和骨間膜,肌腱經足背,止於踇趾遠節趾骨底。作用:伸踝關節,伸踇趾。
(二)外側群
外側群為腓骨長肌peroneus longus和腓骨短肌peroneus brevis,兩肌皆起自腓骨的外側面,腓骨長肌起點較高,並覆蓋腓骨短肌。
兩肌的腱經外踝的後面轉向前,在跟骨外側面分開,短肌腱向前止於第5跖骨粗隆,長肌腱繞至足底,斜行至足的內側,止於內側楔骨和第1跖骨底。
(三)後群
小腿肌2
分淺、深兩層。
1.淺層 有強大的小腿三頭肌triceps surae,兩個淺表的頭稱腓腸肌gastrocnemius,腓腸肌的內、外側頭起自股骨內、外側髁的後面,兩頭相合,約在小腿中點移行為腱,位置較深的一個頭是比目魚肌soleus,起自腓骨後面的上部和脛骨的比目魚肌線,肌向下移行為肌腱與腓腸肌的肌腱合成人體最粗大的跟腱tendo calcaneus,止於跟骨。作用:屈踝關節(跖屈)和屈膝關節。在站立時,能固定踝關節和膝關節,以防止身體向前傾斜。
2.深層 有4塊肌,膕肌在上方,另3塊在下方。
(1)膕肌popliteus:斜位於膕窩底,起自股骨外側髁的外側部分,止
小腿肌3
於脛骨的比目魚肌線以上的骨面。作用:屈膝關節並使小腿鏇內。
(2)趾長屈肌flexor digitorum hmgus:位於脛側,起自脛骨後面,長腱經內踝後方至足底,在足底分為4條肌腱,止於第2~5趾的遠節趾骨底。作用:屈踝關節(跖屈)和屈第2~5趾。
(3)踇長屈肌flexor hallucis longus:起自腓骨後面,長腱經內踝之後至足底,止於踇趾遠節趾骨底。作用:屈踝關節(跖屈)和屈踇趾。
(4)脛骨後肌tibialis posterior:位於趾長屈肌和踇長屈肌之間,起自脛骨、腓骨和小腿骨間膜的後面,長腱經內踝之後到足底內側,止於舟骨粗隆和內側、中間及外側楔骨。作用:屈踝關節(跖屈)和使足內翻。

足肌

足肌
分為足背肌和足底肌。
(一)足背肌
足背肌較薄弱,包括伸踇趾的踇短伸肌和伸第2~5趾的趾短伸肌,位於趾長伸肌腱深面。
(二)足底肌
足底肌的配布和作用與手掌肌相似, 亦分為內側群、中間群和外側群,但沒有與拇指和小指相當的對掌肌。
1.內側群 為運動跗趾的小肌。有3塊,淺層有踇展肌、踇短屈肌;深層有踇收肌。
2.中間群 由淺至深排列為趾短伸肌、跖方肌、4條蚓狀肌、3塊骨間足底肌和4塊骨間背側肌。
3.外側群 為運動小趾肌,有小趾展肌和小趾短屈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