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嶼村

下嶼村

下嶼村隸屬於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坑園鎮,有坑園鎮第一村的稱號,2009年該村GDP 2.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萬元,該村地處海島,全村人口4000人,陸地總面積656畝,村莊用地面積246.7畝,由於人多地少,民眾建房矛盾十分突出。為改善居住條件,該村於1997年引進圍海造地工程項目,當年經縣發改局立項,該項目從1998年-2002年8月,兩次共填海造地3500㎡,僅完成設計總工程量的75%。

基本信息

下嶼概況

下嶼村下嶼村

下嶼村隸屬於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坑園鎮,有坑園鎮第一村的稱號,2009年該村GDP 2.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萬元,該村地處海島,全村人口4000人,陸地總面積656畝,村莊用地面積246.7畝,由於人多地少,民眾建房矛盾十分突出。為改善居住條件,該村於1997年引進圍海造地工程項目,當年經縣發改局立項,該項目從1998年-2002年8月,兩次共填海造地3500㎡,僅完成設計總工程量的75%。2002年以來,開發商私下與村民簽訂買賣契約,出售圍海造地工程土地進行住宅建設,至2007年5月底,在圍海造地新區民眾建房達92戶,建築面積5336㎡,2009年該村進行了道路綠化等新農村建設,為連江三個新農村示範村之一。

歷史沿革

這是個古老的鄉村,有近千年的文化積澱。全村惟一的古井石碣鐫“元祐四年,福州府連江縣伍賢鄉下阜境”字跡雖已湮泯,然赫然載於“鄭氏族譜”。元祐四年即公元1089年,下嶼漁村原名“下阜”。 這是個富有革命傳統的漁村。上世紀三十年代初,窮苦的漁民跟著共產黨鬧土地革命,1933年9月在連羅革命民眾領袖楊而菖帶領下,建立村蘇維埃政府和赤衛隊。村蘇維埃政府主席鄭敢後被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任命為中共連江中心縣委組織部長,黃岐半島一帶土豪劣紳聽到鄭敢的名字無不心驚膽戰。1935年1月31日,中共連江縣委擴大會議在下嶼“鄭氏宗祠”舉行,沉著應對國民黨數萬大軍對蘇區的 “圍剿”,保存了革命火種,下嶼也因此有“紅旗不倒”之美譽,新中國成立後被省委命名為“革命老區基點村”。

下嶼村下嶼村

經濟建設

村里靠養殖海帶、蝦、牡蠣、龍鬚菜,加上網箱經濟魚類養殖、加工,以及近海捕撈生產,2009年村總產值已達2.8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1.2萬元以上。村里建起了7家魚、貝、蝦育苗場和1家海帶加工廠,建成300噸級客貨通用碼頭,完成三級漁港建設,建造100間堆放生產資料的倉庫,擁有一個軟硬體齊備的初高中部完全中學,擴建了有1000多個座位的村民文化宮,還建造了蓄水600噸的水塔,建起了村級客運站,埋設了3500米下水管道,新建了5座無害化公廁……富裕起來的村民逐漸嘗試集資開發海上垂釣和海島休閒旅遊業。目前,村里還發展了3家達到一定規模的漁家休閒賓館和漁家餐館等,海島休閒娛樂業成為漁民新的增收途徑。

下嶼村下嶼村

人文教育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最大的資源,這是下嶼村軟實力所在。早在1978年就辦起縣裡第一所村級中學,至今學齡兒童不出家門完成9年制義務教育,辦學質量在全縣名列前茅。2009年全村考上名牌大學的學生達24人,每人獲村獎學金5000~20000元不等。昔日“破衣爛褸難禦寒,不識一字皆文盲,番薯臭魚半年糧”的窮漁村正在變成文明、富裕、和諧的新漁村,連在海峽彼岸的馬祖鄉親都稱羨可門港經濟開發區內有一顆珍珠般閃亮的村莊。

下嶼村下嶼村

東方海上威尼斯

下嶼村的崛起得益於黨的改革開放富民政策,映證科學發展觀的效應與魅力。下嶼人以海為田,精耕細作,科技興漁的本事為全縣之翹楚。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省里的領導及前往採訪的新華社記者把漁村如火如荼的網箱養殖稱為“東方海上威尼斯”,其海帶養殖的品質與質量曾名列全省第一,如今仍有8000個網箱養殖美洲石斑魚、台灣青石斑魚等高優新品種,又發展“龍鬚菜”“江籬”養殖及海帶加工,產值超過2億元,漁民人均純收入去年達1.2~1.5萬元,家庭純收入10萬元以上在村里被謔稱為“囊中羞澀”。

走進下嶼

走進下嶼,你會感到一股環保綠色低碳“城鎮化”的氣息撲面而來。“漁村就地城鎮化”是村黨總支、村委的創意之作,是該村的鮮明特色,也是魅力與實力的體現。隨著農村人口流動,城鎮化在中國已是大潮洶湧,鄉村人去樓空,或成為“空殼村”,或老屋傾圮、荒草淒淒,而下嶼卻是七層樓以上的樓房鱗次櫛比,漁民每家每戶住上了130平方米以上的套房,閉路電視、煤氣、抽水馬桶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和福州城內住宅毫無二致。更令人嘆羨的是,沿2.5公里長、18米寬的村街行走,看不到頭頂上有一根根電線纏繞,村委會投資300多萬元把電信、閉路、電力“三線”下地,一律通過地底下管道運行,再也看不到高聳的電線桿,消除了密匝匝蜘蛛結網式的線路。這可是全省村級率先試行的“無線”第一村。連公廁也是“城市級”的,無害、無臭,整潔、衛生,配專人管理沖洗。

打造羅源灣南岸最美漁村

下嶼村以前是一座孤島,隨著上世紀70年代末大官坂墾區圍墾才與陸域相通。2000年,村里請專業機構對全村新區和舊區建設進行了全面的規劃,沿著規劃好的藍圖,下嶼村進行著有序建設,並於今年被列入福州市新農村綜合示範村。 由於地處海島、方圓僅2平方公里,人多地少,村里既要解決當前民眾住房用地問題,又要考慮以後引進企業用地,同時還要避免村民在建房中缺乏規劃的現象。於是,近3年來,村里堅持推行舊房改建,並倡導村民聯合建房。如今,下嶼村通村公路旁一棟棟高大、寬敞的聯建房平地而起,有450多戶村民以聯建方式蓋起了單元式套房,每套面積均在130平方米以上。

近年來,下嶼村投入了3000多萬元,建設村裡的道路、碼頭、漁港、文化宮和市政設施。今年11月底,下嶼村率先在全省村一級進行新區及舊區公路沿線的電信、閉路、電力 “三線”從地下管道運行,成了“無線村”。

此外,村里還建成了300噸級客貨通用碼頭,完成三級漁港建設,並建造100間倉庫,低價租給養殖戶,用於堆放生產資料,方便了村民漁業生產,也解決了過去生產資料亂堆放的現象。

目前,下嶼村正投入上千萬元,在通村公路旁建設連成一體的公園、體育活動場和停車場,總占地面積約1萬平方米,如今,已初具規模。

下嶼村下嶼村
下嶼村下嶼村

“這裡看起來根本就不是一座漁村,而是一座小城鎮。”許多來過下嶼村的人如此評價。

下嶼村下嶼村

在晚霞斜照的公園中,享受“漁舟唱晚”的美景在連江已成現實。昨日記者獲悉,投資300萬元的海濱公園已在連江坑園鎮下嶼村落成。

沿著淺色的濱海步道緩行,累了可在臨海眺台上小憩,欣賞波濤起伏的大海上漁船滿載而歸的美景……昨日,記者看到不少村民正在這個公園內休憩散步。公園旁,一條長300米、寬12米的海濱文化長廊也在如火如荼施工中。“這是羅源灣畔首個海濱公園,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下嶼村公園旁,一條長300米、寬12米的海濱文化長廊也在如火如荼施工中。“這是羅源灣畔首個海濱公園,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下嶼村黨支部書記鄭德釵介紹,在公園建設過程中,85%以上的村民捐資,不足部分由縣、鎮、村財政支持,從年初開工到建成,僅用了3個月時間。“這個公園建得特別好,以前到了晚上我們只能在家看看電視,現在跳舞也有去處了。”村里60歲的林大媽對公園美景嘖嘖稱讚,她笑著說,村里30多位老人自發組建了一支廣場舞表演隊,每天在海濱公園跳舞健身,成為村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下嶼未來

下嶼村下嶼村

2010年12月1日,下嶼村通過省級生態村驗收,並申報國家級生態村。12月8日

,市新農村綜合示範村現場會在該村舉行。正在科學規劃開發建設的下嶼漁村將建成占地面積5000多平方米的海堤公園和集休閒、娛樂、健身於一體的體育活動場館,500米長的商業步行街已嶄露風采。華燈初上,波光粼粼,魚兒躍,清風徐,白雲舒,船影繁,人壽年豐,抒寫著下嶼漁村新世紀的盛世溫馨景象。

下嶼村下嶼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