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歌

下山歌

下嵩山兮多所思,攜佳人兮步遲遲。 宋之問的七言歌行和楚辭體詩最具獨創性。 上山難兮下山易,輪如環兮蹄如墜。

作品原文

下山歌
下嵩山兮多所思,攜佳人兮步遲遲。
松間明月長如此,君再游兮復何時。

作品評析

宋之問的七言歌行和楚辭體詩最具獨創性。他的楚辭體詩與七言詩的區別,僅在詩句的第四個音節增加一個感嘆詞“兮”字,及某些主題的慣例。這首《下山歌》是他最著名的楚辭體詩,當時曾被廣泛地模仿。
宋之問在這首短詩的第三句輕易地回到了一般的七言句。楚辭體詩與強烈的、或許可稱為“浪漫的”情感抒發相關。從宋之問運用楚辭的音節及他的此類詩被模仿的事實,讀者可以感覺到,八世紀開頭十年的文學趣味發生了一些變化。

作者簡介

宋之問像宋之問像
宋之問
(656—712)唐代詩人。一名少連,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陽縣)人,父名宋令文,唐高宗時為左驍郎將,東台詳正學士,善文辭,工書法,膂力過人,時稱“三絕”。宋之問受其父影響,亦善詩文,與“善剖決”的韋善心並稱戶部“二妙”,與沈佺期齊名,並稱“沈宋”。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舉進士,初與楊炯分直內教,歷任尚方監丞、左奉宸內供奉等職,常扈從游宴,寫過不少應制詩。宋之問在創作實踐中使六朝以來的格律詩的法則更趨細密,使五言律詩的體制更臻完善,並創造了七言律詩的新體,是律詩的奠基人之一。

《下山歌》 管仲

上山難兮下山易,輪如環兮蹄如墜。
聲轔轔兮人吐氣,歷幾盤兮頃刻而平地。
搗彼戎廬兮消烽燧,勒勛孤竹兮億萬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