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五點》

《下午五點》

《下午五點》是由薩米拉·馬克哈爾巴夫導演,阿多甘尼·尤瑟夫拉茲、阿赫勒·里扎夫主演的一部伊朗劇情電影。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片名:
下午五點
At Five in the Afternoon
At Five in the Afternoon
À cinq heures de l'après-midi
Panj é asr
主演:
阿多甘尼·尤瑟夫拉茲 Abdolgani Yousefrazi
阿赫勒·里扎夫 Agheleh Rezaie
片長: 105 分鐘
類型: 劇情
地區: 伊朗 法國
導演: 薩米拉·馬克哈爾巴夫 de Samira Makhmalbaf
年份: 2003年5月16日
語言: 波斯語 波斯語 庫爾德語 南非荷蘭語
級別: Switzerland:10 中國台灣:普遍級(普級) UK:U Sweden:7 Norway:7

劇情簡介

“在阿富汗,如果一個年輕的婦女出門沒戴面紗,一個老人從她身邊走過,他會立刻扭過頭去,面沖牆開始祈禱,請求真主原諒他,對他來說,看到一個年輕女人的臉就是犯罪。”這是《下午五點》的一幕,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年輕的阿富汗婦女的故事,她有個遠大的夢想———想成為這個國家的第一個女總統。
故事主要是發生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在受到美國的炸彈轟炸後,難民區內一片廢墟。絕望中,一位年邁的馬車夫離開喀布爾,為給家人尋找避難所不斷地搬家。老人等待著失散的兒子從巴基斯坦歸來;他的媳婦,空等不到丈夫,無錢買藥拯救已處於病危狀態的嬰孩;而老人的女兒,一個年輕的阿富汗婦女,面對滿目瘡痍的家園,立志成為這個新國家的第一任女總統。她不怕別人笑,也不怕暴力威脅,勇敢地向前走。

幕後製作

2003年,伊朗女導演薩米拉.馬卡馬巴夫在《蘋果》、《黑板》之後,又推出《下午五點》,並憑藉此片奪得坎城評審會特別獎。與優雅細緻的《蘋果》和勇氣十足的《黑板》相比,這部電影顯得比較人工化、技巧化,老人、女兒、媳婦這三個人是影片的中心,老人象徵著傳統回教徒,媳婦象徵著不幸,而女兒象徵著生存與勇氣。這是塔利班政權倒台後,在喀布爾拍攝的第一部外國電影。薩米拉·馬克馬巴夫的作品,往往負載沉重命題,具有反思批判現實的鋒芒,尤其是她對女性境遇的看法很尖銳。《下午五點》對阿富汗人苦難的流亡以及內心渴望充分展示,其潑辣程度難以想像是出自一位年輕女導演之手。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France 3 Cinéma [法國]
發行公司
Bac Films [法國] ..... (2003) (France) (theatrical)
Alamode Film [德國] ..... (2004) (Germany) (theatrical)
Orlando Films Ltd. [以色列] ..... (2003) (Switzerland) (theatrical)

上映日期

法國
France
2003年8月20日
義大利
Italy
2003年9月26日
奧地利
Austria
2003年12月5日
荷蘭
Netherlands
2004年1月22日
瑞典
Sweden
2004年1月30日
丹麥
Denmark
2004年2月27日
希臘
Greece
2004年4月2日
挪威
Norway
2004年4月2日
香港
Hong Kong
2004年4月10日 .....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英國
UK
2004年4月16日
波蘭
Poland
2004年5月28日
德國
Germany
2004年7月1日
日本
Japan
2004年7月3日 ..... (Tokyo)
西班牙
Spain
2005年7月8日

獲獎情況

2003 第56屆坎城電影節 

獲獎:

天主教人道精神獎 莎米拉·瑪克瑪爾巴夫 Samira Makhmalbaf  
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獎 莎米拉·瑪克瑪爾巴夫 Samira Makhmalbaf  

提名: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莎米拉·瑪克瑪爾巴夫 Samira Makhmalbaf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