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八里墓群

下八里墓群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遼代漢人家族壁畫墓。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為主要的遼代壁畫墓群之一。已發掘9座,其中8座為漢人張氏家族墓,1座為韓師訓墓。9座墓的壁畫面積共約320平方米,其內容主要反映了當時契丹人統治下漢人的生活習俗和衣冠服飾。有些墓的頂部繪有二十八宿、十二天宮天象圖。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宣化下八里遼代壁畫墓群宣化下八里遼代壁畫墓群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墓葬
河北省
下八里墓群IV-72

簡介

下八里墓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遼代漢人家族壁畫墓。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為主要的遼代壁畫墓群之一。已發掘9座,其中8座為漢人張氏家族墓,1座為韓師訓墓。9座墓的壁畫面積共約320平方米,其內容主要反映了當時契丹人統治下漢人的生活習俗和衣冠服飾。有些墓的頂部繪有二十八宿、十二天宮天象圖。

墓室

墓室建在地下4~5米處,均坐北朝南。墓葬形制有雙室墓、單室墓,有方形、圓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墓葬由墓道、墓門、墓室組成,大部分為磚雕仿木結構。張世卿墓為前、後方形,有墓室,由墓道、墓門、前室、甬道和後室五部分組成,造型獨特,結構複雜,做工精美,是研究遼代建築藝術風格的實物資料。

墓群

墓群共出土文物800多件,有銅器、鐵器、瓷器、陶器、木器、漆器、石器、裝飾品以及食品等。
..
瓷器中的遼三彩、黃釉瓷器和白瓷是遼瓷中的精品。出土木器35件,有男女俑、武俑、十二生肖俑及家具類的桌、椅、箱、盆架、鏡架和柏木棺箱,保存完好,製作精緻,至今千年未朽,極為罕見。柏木棺箱內成有骨灰,箱外均墨書梵、漢兩種經文,這種特殊的葬式在我國尚屬首次發現。張世卿墓中的石器為石獅,其他皆為墓志銘,記錄了墓主人的生活及安葬確切年代。出土文物中,有多種食品如粟、谷、高粱、核桃、栗子、葡萄、用石灰封口的雞腿瓶中裝有酒,為研究古代糧食作物的種植歷史及釀酒工藝技術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墓室壁畫內容豐富,保存完好,繪畫技藝高超,線條流暢,色彩鮮艷,人物神態安詳,栩栩如生,富有生活情趣。壁畫總計98幅,總面積達360平方米。其中的散樂圖、茶道圖、天文圖、出行圖、侍女圖、備經圖等是在國內首次發現,宛如地下藝術殿堂。對研究遼代歷史、文化、天文、民俗、服飾等有重大意義。墓葬中發現多幅星象圖,其中張世卿墓墓頂所繪彩色星象圖,是一幅把中國傳統的二十八宿記星法與西方古巴比倫黃道十二宮的記星法融合在一起的中西合壁的天文圖,是考古界繼漢墓星圖和北魏天象圖之後又一重大發現,為研究我國古代天文史和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珍貴史料。下八里墓群於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下八里遼代壁畫墓群

位於張家口市宣化區下八里村的遼代壁畫墓群防滲水工程近日全面竣工,
宣化下八里遼代壁畫宣化下八里遼代壁畫
這一工程由國家文物局投資105萬元,共完成了全長240米的地下防滲防水工程,可以保證98幅精美壁畫不受水蝕影響,其中包括我國最早的中西合璧天文圖。
下八里遼代壁畫墓群是遼代晚期至金代中期以遼代監察御史張世卿為代表的張氏家族墓,古墓葬共12座,時間跨越上百年。這些墓葬形式多樣,出土器物十分豐富,特別是遼墓中的壁畫之多、保存之好、內容之廣泛,為遼代考古史中少有。共有散樂圖、茶道圖等98幅,全面反映了遼代的科學、經濟、宗教、民俗、文化、藝術等各個領域的文化歷史。其中繪在張世卿墓墓頂的天文圖,把中國傳統的二十八宿記星法與古巴比倫黃十二宮融合在一起,是繼漢墓星圖和北魏天象圖之後的又一重大發現,也是我國已發現的最早一幅中西合璧天文圖。宣化下八里遼代壁畫墓群壁畫多分布在墓室的四壁及頂部,共有98幅,總面積360多平方米。其中五座張氏家族墓壁畫內容有仙鶴、花卉、人物、瓶花、天象等,並以二方連續的雲紋、折枝花卉圖案和大片的纏枝牡丹圖案為裝飾,色彩絢麗,富麗華美。繪在張世卿墓墓頂的天文圖,將中國傳統二十八宿記星法與西方古巴比倫黃道十二宮融合到一起,是我國至今發現的最早一幅中西合璧天文圖。前室東壁都繪有"茶道"圖,與西壁散樂圖相對,以及對弈等內容壁畫也是我國首次發現。後室則多表現婦人挑燈、門吏、婦人進門、經桌、仙鶴花卉等。這些壁畫顯示了當時民間畫師的藝術水平。
宣化下八里遼代壁畫宣化下八里遼代壁畫

另外,比它們晚20多年的三座張氏墓壁畫的布局、內容和技法已有明顯的變化,畫風趨向嚴謹。前室東壁繪散樂圖,西壁繪出行圖,後室多表現門吏和群侍。群侍備經、溫酒或進茶。壁畫人物線描簡勁純熟,運筆自由,稍有寫意畫的味道,接近北宋的畫風。
四號墓是韓師訓墓,前室東壁繪散樂圖,西壁繪出行圖,後室繪飲酒圖、更衣圖、備經圖、進羹圖等。畫風明顯不同於張氏墓壁畫,用筆有書法的墨色韻味,設色淡雅,受到宋代文人畫的影響。
宣化遼墓壁畫中,人物形象及服飾有漢人也有契丹人,反映出明顯的契丹、漢族兩種習俗並存交融的地方特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