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集中營烈士陵園

上饒集中營烈士陵園是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陵園”已獲準成為中國僑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歷史沿革

聞名於世的上饒集中營,是國民黨1941年1月初發動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之後,同年3月在江西上饒周田、茅家嶺、李村、七峰岩等地設立的一座規模龐大的法西斯式人間地獄。這裡當時監獄四周架設起鐵絲網,負責管理的是軍統康澤系特務。第三戰區特務團調遣一個加強排擔任看守,監獄門外有荷槍實彈的衛兵日夜站崗。主要囚禁皖南事變中談判被扣的新四軍軍長葉挺和彈盡糧絕被俘的新四軍排以上幹部,還有部分從東南各省地方以上抓來的共產黨員和其它愛國進步人士,共700餘人。這些愛國志士在獄中秘密黨組織的領導下,同兇殘的國民黨特務進行了英勇的鬥爭,並成功地舉行了著名的茅家嶺暴動和赤石暴動,譜寫了一曲曲氣貫長虹的無產階級正氣歌.
為了緬懷在集中營犧牲的近200名革命烈士,繼承先烈遺志,黨和人民政府於1955年在茅家嶺建立革命烈士陵園,陸續修建了革命烈士公墓、紀念碑、紀念館、紀念亭等建築物。該陵園1988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為第二批全國重點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此後,相繼由南京軍區、江西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由國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共青團中央和解放軍總政治部聯合命名為全國中國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周恩來、朱德和新一代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李鵬、喬石、劉華清等為陵園題了詞。這裡交通便利,場地寬闊,環境優美,是了解歷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舉行團體入團、入伍、入黨儀式等活動和遊覽的好去處。

外觀特徵

 上饒集中營在上饒市南郊茅家嶺。1941年3月,國民黨反動派將皖南事變突圍未成的新四軍幹部600餘人,以及在東南五省被捕的共產黨員、抗日青年和愛國人士八十餘人囚禁在茅家嶺的七峰岩(高幹禁閉室)、周田(苦工營)、李村(高等軟化所)等處,建立了規模龐大的上饒集中營。 新四軍軍長葉挺就關在七峰岩的禁閉室。上饒集中營四周構築了圍牆、鐵絲網、崗哨林立、警戒森嚴,並在周圍30里以內設定了內層警戒圈。 被關押的革命者對敵進行了堅決鬥爭,並於1942年5月25日舉行了著名的茅家嶺暴動。1942年6月,日軍占領上饒時,集中營遷往福建,途經福建崇安赤石鎮時,被押的革命志士舉行了暴動,史稱“赤石暴動”。1955年,人民政府在茅家嶺修建了烈士陵園和烈士紀念碑,碑上刻有周恩來題書“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九個大字,1980年重新修葺,並建立革命烈士紀念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