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

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

息烽集中營是抗日戰爭[中華民族全面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統局設立的監獄中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一所秘密監獄,由設於息烽陽郎壩的本部和玄天洞囚禁處組成。軍統內部稱之為大學,而重慶白公館監獄和望龍門看守所則分稱中學和國小。2017年1月,國家發改委網站公布《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入選中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

基本信息

簡介

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逮捕了許多有影響的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囚於國民黨設在南京的“軍人監獄”。1937年“七.七”事變,日寇大舉進犯,南京岌岌可危,蔣介石消極抗日,積極反共,令軍統將這批人遷至武漢,不久再遷湖南益陽,最後轉移到息烽關押。息烽集中營從1938年11月建立至1946年7月撤銷,先後關押共產黨人、進步人士1220餘人。數百名革命者為民族解放事業在這裡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息烽集中營舊址這個無數革命先烈鬥爭和流血的地方,解放後一直受到黨和人民的重視和保護。1988年1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息烽集中營舊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含集中營舊址和玄天洞),1996年底,中共貴州省委、省政府和貴陽市委、市政府決定把息烽集中營作為省、市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撥專款400多萬元,由中共息烽縣委和縣政府負責修復。1997年5月29日,修復後的息烽集中營舊址舉行揭幕儀式,正式對外開放。揭幕儀式由省發常委、貴陽市委書記王三運主持,省委副書記王思齊發表了講話。省委、省政府、省軍區、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同志出席揭幕儀式。參加揭幕儀式的還有特邀倖存者王品三、侯仁民、孫孟達、劉謙和烈士親屬楊虎城將軍的女兒楊拯英、兒子楊拯民的夫人陳因,車耀先烈士的女兒車崇英車毅英,“小蘿蔔頭”的哥哥宋振鏞等20多人。當天下午,在貴州檢查工作的全國政協副主席楊汝岱專程從貴陽趕來參觀息烽集中營舊址。1997年7月18日,國務院總理李鵬在貴州視察工作時也專程參觀了息烽集中營舊址,並題詞“息烽英烈激勵人民勇往直前。”自1997年10月至今,先後到息烽集中營舊址參觀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有吳邦國羅乾、布赫,參觀過息烽集中營舊址的還有中央機關的其他領導同志。他們對息烽集中營舊址這個愛國主義教育基礎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方面所起的作用給予了充分肯定。為了加強對息烽集中營舊址這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管理,充分發揮其作用,經上級批准,設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紀念館除已修復的集中營舊址區外,還包括輔助設施廣場、群雕和展廳幾個部分。

愛國教育

為充分發揮息烽集中營舊址的教育作用,1988年,國務院將其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貴州省和貴陽市將其列為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6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將其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交通息烽集中營舊址位於貴陽北郊66公里處,息烽溫泉距貴陽101公里,貴遵高速公路旁,每日有班車往返。

設計

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
據了解,該紀念館將在目前集中營舊址的基礎上進行改建,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新增“四·一”合作社、特齋、原軍統食堂等設施。營區外,將重點建設通村公路、紀念活動場、聲響教育館、接待廳等。同時還將建設石雕、銅雕等雕塑30座和3處碑林、20座蠟像,並派人前往重慶、成都等12省市蒐集1946年息烽集中營撤銷時,轉押去重慶白公館和渣滓洞的72名被關押者的有關圖片、遺物等資料。
息烽集中營舊址為國民黨於抗戰時期在貴州設立的一所特別監獄、秘密監獄,與重慶望龍門看守所、渣滓洞監獄系統稱為國民黨軍統的三大集中營。其中息烽集中營規模最大。息烽集中營舊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中共貴陽市委將其列為全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文物局和貴州省人民政府、貴州省文化廳、貴陽市人民政府、息烽縣人民政府先後撥款410多萬元對舊址進行修復,增加配套設施。1997年5月29日,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
息烽集中營是抗戰時期國民黨軍統局在貴州設立的一所“大學”級秘密監獄。 1997 年在其舊址上建立了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同年,中共貴陽市委、市人民政府又將其命名為貴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群雕

群雕《忠魂曲》聳立在廣場中央,背對營區,由基礎、底座、雕像三部分組成。群雕用紅色石塊拼雕,正面雕塑了革命先烈的英雄群像,他們雖然身披鎖鏈,受盡酷刑折磨,但高牆關不住革命者的必勝信念,酷刑磨不滅革命者誓與反動派血戰到底的決心,先烈們欲衝破牢籠的造型充分表達了息烽集中營內革命先烈們不屈不撓,堅決反抗鬥爭精神,後面是高牆、鐵鏈的造型,代表息烽集中營這個當年軍統魔窟。整個雕塑在告訴人們,今天的幸福是先烈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應繼承先烈遺志,發揚先烈精神,努力奮進。

展廳

展廳在廣場右側,有放映室和展廳兩部分。放映室對觀眾放映專題片《烽火不息》,系統地介紹息烽集中營的歷史和設施,重點向觀眾介紹了楊虎城黃顯聲羅世文車耀先許曉軒張露萍等七烈、宋綺雲、“小蘿蔔頭”以及其他烈士的生平和鬥爭業績。展廳內的展櫃裡還展出有80多件珍貴的歷史文物、車耀先自傳手跡、楊虎城遺物和其他烈士遺物等,還有已是海內外孤本的《復活月刊》三期。這些都是息烽集中營這個軍統魔窟的見證。去年,禮堂修復,展廳即還至禮堂內。這裡保存著昨天,但它更在告訴我們應如何對待今天和明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