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賢

上賢是指推崇有德才的人,出處《老子》。

詞語相關

基本信息

ㄕㄤˋ ㄒㄧㄢˊ

上賢(上賢)

釋義

(1).。上,通“ 尚 ”。:“不上賢,使民不爭。”《韓非子·忠孝》:“是廢常上賢則亂,舍法任智則危。故曰:上法而不上賢。”《漢書·藝文志序》:“選士大射是以上賢。”

(2).德才超著的人。《荀子·正論》:“上賢祿天下,次賢祿一國,下賢祿田邑。”《漢書·翼奉傳》:“ 周 至 成王 ,有上賢之材,因 文 武 之業,以 周 召 為輔,有司各敬其事,在位莫非其人。” 晉 傅玄 《傅子》卷四:“以 曄 之明智權計,若居之以德義,行之以忠信,古之上賢,何以加諸。”

(3).謂德才超人。 康有為 《大同書》丙部:“士人民家,則雖以 孔子 之至賢,僅攝相事; 顏淵 之上賢,不得一命。”

同名典籍

簡介

《上賢》是古代著作《六韜》里記載的一篇文章。上賢,就是尊重德才兼備的人。本篇首先論述了君主應上賢,下不肖,取誠信,去詐偽,禁暴亂,止奢侈。接著論述了應防止“傷王之德”、“傷王之化”、“傷王之權”、“傷王之威”、“傷功臣之勞”、“傷庶人之業”等“六賊”。最後闡明對“七害”即七種人應“勿使為將”、“匆與謀”、“勿近”、“勿寵”、“勿使”、“禁之”、“止之”。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素書》,舊題周初太公望(即呂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認為是後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現在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全書以太公與文王、武王對話的方式編成。

《六韜》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

譯文

文王問太公道:“作為君主,應當尊崇什麼人,抑制什麼人,任用什麼人,除去什麼人?應該嚴禁什麼事,制止什麼事?”

太公回答說:“作為君主,應該尊崇德才兼備之人,抑制無德無才之輩,任用忠誠信實之人,除去奸詐虛偽之徒。嚴禁暴亂行為,制止奢侈風氣。所以君主應當警惕六賊、七害。”

文王說:“我願意聽聽這些道理。”

太公說:“所謂六賊就是:

一、臣僚中有人大興土木,修建宮室台池亭榭,以供遊樂觀賞的,就會敗壞君主的德行;

二、民眾中有不從事農桑,任意使氣,愛好遊俠,違犯法令,不服從官吏管教的,就會敗壞君主的教化;

三、臣僚中有結黨營私,排擠賢智,蒙蔽君主視聽的,就會損害君主的權勢;

四、士人中有心志高傲,標榜節操,氣焰囂張,在外又結交諸侯,不尊重君主的,就會損害君主的威嚴;

五、臣僚中有輕視爵位,藐視上級,恥於為君主冒險犯難的,就會打擊功臣的積極性;

六、強宗大族爭相掠奪,欺壓貧弱的,就會損害民眾的生業。

所謂七害是:

一、沒有智略權謀,為了獲得重賞高官,而恃勇強橫,輕率赴戰,企求僥倖之功的,君主切勿讓這種人擔任將帥;

二、徒有虛名而無實才,言語不一,掩人之善,揚人之惡,到處鑽營取巧的,君主必須慎重,切勿同這種人共謀大事;

三、外表樸實,穿著粗劣,自稱無為,實是沽名,自稱無欲,實是圖利。這是虛偽之人,君主切勿同他親近;

四、冠帶奇特,衣著華麗,博聞善辯,高談空論,以此為自己裝點門面,身居偏僻簡陋之處,專門誹謗時俗,這是奸詐之人,君主切匆寵用;

五、讒言諂媚,不擇手段,以求官爵;魯莽輕率不惜性命,以貪圖俸祿。不顧大局,見利妄動,高談闊論取悅君主,這種人君主切勿任用;

六、從事雕文刻鏤,技巧華飾一類奢侈工藝,因而妨害農業生產的,君主必須加以禁止;

七、用騙人的方術,奇特的技藝,巫蠱左道,符咒妖言,迷惑欺騙善良民眾的,君主必須加以制止。

“所以民眾不盡力從事耕作,就不是好民眾,士人不忠誠守信,就不是好士人;大臣不敢直言進諫,就不是好大臣;官吏不公平廉潔愛護民眾,就不是好官吏;宰相不能富國強兵,調和各種矛盾,處理各項問題,確保君主地位穩固,整飭綱紀,核查名實,嚴明賞罰,使民眾安屆樂業,就不是好宰相。做君主的方如發同龍頭,高瞻遠矚,洞察一切,深刻觀察問題,審慎聽取意見,表現莊嚴肅穆,隱藏內心真情。使人感覺象天那樣高而不可窮極,象淵那樣深而不可測量。因此,君主當怒而不怒,奸臣就會興風作浪;當殺而不殺,大亂就會隨之發生;當興兵討伐而不討伐,敵國就會強大起來。”文王說:“說得對啊!”

原文

文王問太公曰:“王人者何上何下,何取何去,何禁何止?”

太公曰:“王人者上賢,下不肖,取誠信,去詐偽,禁暴亂,止奢侈。故王人者有六賊七害。”

文王曰:“願聞其道。”

太公曰:“夫六賊者:

一曰,臣有大作宮室池榭,游觀俱樂者,傷王之德;

二曰,民有不事農桑,任氣遊俠①,犯曆法禁②,不從吏教者,傷王之化;

三曰,臣有結朋黨,蔽賢智,障主明者,傷王之權;

四曰,士有抗志高節③,以為氣勢,外交諸侯,不重其主者,傷王之威;

五曰,臣有輕爵位,賤有司,羞為上犯難者,傷功臣之勞;

六曰,強宗侵奪,陵侮貧弱者,傷庶人之業。

七害者:

一曰,無智略權謀,而以重賞尊爵之故,強勇輕戰,僥倖於外④,王者慎勿使為將;

二曰,有名無實,出入異言⑤,掩善揚惡,進退為巧,王者慎勿與謀;

三曰,朴其身躬,惡其衣服,語無為以求名,言無欲以求利。此偽人也,王者慎勿近;

四曰,奇其冠帶⑥,偉其衣服,博聞辯辭,虛論高議,以為容美,窮居靜處,而誹時俗。此奸人也,王者慎勿寵;

五曰,讒佞苟得,以求官爵,果敢輕死,以貪祿秩,不圖大事,得利而動,以高談虛論說於人主,王者慎勿使;

六曰,為雕文刻鏤,技巧華飾,而傷農事,王者必禁之;

七曰,偽方異伎⑦,巫蠱左道⑧,不祥之言,幻惑良民,

王者必止之。

故民不盡力,非吾民也;士不誠信,非吾士也;臣不忠諫,非吾臣也;吏不平潔愛人,非吾吏也;相不能富國強兵,調和陰陽。以安萬乘之主⑨,正群臣,定名實,明賞罰,樂萬民,非吾相也。夫王者之道如龍首⑩,高居而遠望,深視而審聽,示其形,隱其情,若天之高不可極也,若淵之深不可測也。故可怒而不怒,奸臣乃作;可殺而不殺。大賊乃發;兵勢不行,敵國乃強。”

文王曰:“善哉!”

注釋

①任氣:負氣,任性,意氣用事。遊俠,指古代愛好交遊,勇於急人之難的俠士。這些人雖然輕生重義,但往往也無視法律,以武犯禁。②犯曆法禁:觸犯違反法令。③抗志高節:高傲心志,標榜節操。④僥倖於外:外,戰場。企望在軍事行動上僥倖取勝。⑤出入異言:言行不一,當面一套,背後一套。⑥冠帶:穿著打扮。⑦偽方異伎:用以騙人沒有實效的方術。方,指方士。伎,同“技”,指醫卜星相與養生煉丹之類的技術。⑧巫蠱:使用巫術加害他人。蠱(gǔ),一種人工培養的毒蟲,用來害人,人不能知。左道,歪門邪道。⑨萬乘之主:擁有一萬輛戰車的君主,意指大國君主,乘 shèng,,車一輛為一乘。⑩王者之道如龍首:龍首,龍頭。全句意為作君主的,要像龍頭一樣,高居圩九天之上,隱約於雲霧之中,使人可仰而不可即,可望而不可測。

例證

開皇八年(588 年)十月,隋為統一中國,兵分八路南

下攻陳。次年正月,隋軍攻入陳都城建康(今南京),陳滅亡。陳之所以如此迅速地被隋消滅,與陳後主陳叔寶不能“上賢,下不肖,取誠信,去詐偽,禁暴亂,止奢侈”有著很大的關係。

陳叔寶自幼生長深宮,在錦繡榮華中長大,全不知稼穡艱難,民生疾苦,只知道縱情享樂,寄意酒,沉溺女色。自己懶得上朝聽政,政事全都委任給原當太子時的舊臣孔范、施文慶等一批華而不實的人處理。這些人趁機結黨營私,賣官鬻爵,對百姓橫徵暴斂,榨取錢財,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當隋積極準備南下時,陳叔寶卻在大興土木,修築殿閣佛寺。大臣章華上書勸諫:“陛下即位,於今五年,不思先帝之艱難,不知天命之可畏。溺於嬖寵,惑於酒色。……老臣宿將,棄之草莽,諂佞讒邪,升之朝廷。令疆場日蹙,隋軍壓境,陛下如不改弦易張,臣見糜鹿復游於姑蘇矣!”陳叔寶惱羞成怒,當即把他處死。當隋軍發起進攻後,沿江陳軍相繼急報朝廷,均被施文慶等人扣住不報,孔范更是對陳叔寶說:“長江天塹,古以為限隔南北,今日虜軍豈能飛渡邪!邊將欲作功勞,妄言事急。”陳叔寶聽,“笑以為然,故不深備,奏伎、縱酒、賦詩不輟。”

陳叔寶不辨賢庸,濫給軍職,致使優秀的將領無用武之地。施文慶、孔范均為文弱書生,對軍事一竊不通,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取悅於陳叔寶,竟然在戰爭的關鍵時刻得到軍事要職。孔范恬不知恥地說,在外帶兵將領都是起自行伍,不過匹夫之勇,本人卻是深謀遠慮,他們怎能比得上呢?而將領們稍有過失,便奪其兵權。陳叔寶對起自行伍的將帥心存疑慮,總怕他們起兵謀反,因此常無故削奪他們的職務。

陳叔寶這種重小人輕賢將的做法引起了眾多將領的不滿,他們與陳叔寶貌合神離,在戰場上不是消極應付,就是臨陣叛逃。如任忠本是陳朝一位不可多得的戰將,但卻得不到重用。直到建康危在旦夕時陳叔寶才想起再次倚

重他,但任忠再也不願繼續為他賣命而投降了隋軍,並引導隋軍進入建康捉拿陳叔寶。陳叔寶親奸佞,疏賢將,最終自食惡果,丟掉了大好河山,自己也成了階下之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