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帶骨

上肢帶骨

上肢帶骨包括鎖骨,肩胛骨。鎖骨架於胸廓前上方,橫於頸部和胸部交界處,全長於皮下均可摸到,是重要的骨性標誌。肩胛骨位於胸廓的後面,是三角形扁骨,介於第2~7肋之間。自由上肢骨包括肱骨,橈骨,尺骨,手骨(8塊腕骨,5塊掌骨,14節指骨)。

基本信息

形態結構

①外側角最肥厚,有梨型關節面,稱為關節盂。

②上緣的外側部有一彎曲的指狀突起,稱為喙突。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

③肩胛骨的前面為一大的淺窩,朝向肋骨,稱肩胛下窩。

④後面被一橫列的肩胛岡分成岡上窩和岡下窩。

⑤肩胛岡的外側端,向前外方伸展,高聳在關節盂上方稱為肩峰。

⑥肩胛下角 平對第七肋。

⑦肩胛上角 平對第二肋。

肩胛骨的主要骨性標誌:喙突、肩峰、肩胛岡、肩胛下角、肩胛上角。

鎖骨

鎖骨鎖骨

鎖骨(clavicle)架於胸廓前上方,橫於頸部和胸部交界處,全長於皮下均可摸到,是重要的骨性標誌。

鎖骨上面光滑,下面粗糙,形似長骨,但無骨髓腔,可區分為一體兩端。中間部分是鎖骨體,內側2/3凸向前,外側1/3凸向後。呈“~”形的骨頭,左右各一塊。內側端粗大,與胸骨柄相關節,稱為胸骨端;外側端扁平,與肩胛骨的肩峰相關節,稱肩峰端。

鎖骨支持肩胛骨,使上肢骨胸廓保持一定距離,利於上肢的靈活運動。由於位置表淺,鎖骨易骨折,並多見於鎖骨中外、1/3交界處。

肩胛骨

肩胛骨(scapula)位於胸廓的後面,是三角形扁骨,介於第2~7肋之間。分為兩個面、三個角和三個緣。前面為肩胛下窩,是一大而淺的窩。後面有一橫行的骨嵴,稱肩胛岡,岡上、下的淺窩,分別稱為岡上窩和岡下窩。肩胛岡的外側扁平,稱肩峰。

外側角肥厚,有梨形關節面,稱關節盂。上角和下角位於內側緣的上端和下端,分別平對第2肋和第7肋。可作為計數肋的標誌。內側緣長而薄,對向脊柱。外側緣肥厚,對向腋窩。上緣最短,在靠近外側角處,有一彎向前外方的指狀突起,稱喙突。左右各一,略作三角形。肩胛骨、鎖骨和肱骨構成肩關節。

肱骨

肱骨肱骨

肱骨(humerus)分一體和上、下兩端。肪骨上端有呈半球形的肱骨頭,肱骨朝向上內,與肩胛骨的關節盂相關節。在肪骨頭外側和前方各有一隆起,分別是大、小結節,它們各向下延伸成一縱嵴,分別稱為大結節嵴和小結節嵴。兩結節之間有一條溝,稱結節間溝。肱骨頭和大、小結節之間的環形溝,稱解剖頸。肱骨上端與體交界處稍細,稱外科頸,是肱骨骨折的易發部位。肱骨體中部的外側面有一粗糙骨面,為三角肌粗隆;後面有一條由內上斜向外下的淺溝,稱橈神經溝(sulcusforradialnerve),橈神經緊沿此溝經過。因此,肱骨中段骨折時容易損傷橈神經。

肱骨下端前後稍扁,有兩個關節面,內側的呈滑車狀,稱肱骨滑車;外側的呈圓形突起稱肱骨小頭。下端的內、外側各有一突起,分別稱為內上髁和外上髁。內上髁後面的淺溝稱尺神經溝(sulcusforulnarnerve),尺神經由此通過。下端後面的深窩稱鷹嘴窩,伸肘時接尺骨鷹嘴;前面有一較淺的窩稱為冠突窩,屈肘時接尺骨冠突。

橈骨

橈骨和尺骨橈骨和尺骨

骨(radius)位於前臂外側。上端稍膨大稱橈骨頭,其上面的關節凹與肱橈骨和尺骨骨小頭相關節;周圍的環狀關節面與尺骨的橈切跡相關節。

橈骨頭下方略細,稱橈骨頸。頸、體相連處的後內側,有卵圓形隆突稱橈骨粗隆。

橈骨下端外側向下的突起稱橈骨莖突,下端的內側面有弧形凹陷的關節面稱尺切跡。

尺骨

骨(ulna)位於前臂內側,上端大,下端小。上端有兩個突起,前方較小的稱冠突;後方較大的稱鷹嘴,冠突與鷹嘴之間的凹陷,稱滑車切跡。上端的外側緣有一斜方形關節面,稱橈切跡,與橈骨頭相關節。冠突前下方的粗糙隆起稱尺骨粗隆。尺骨下端稱尺骨頭,其前、外、後三面有環狀關節面,與橈骨的尺骨切跡相關節。頭的後內側向下伸出的突起,稱為尺骨莖突,在腕部內側可捫及。

手骨

手骨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

腕骨

腕骨(carpalbones)共8塊,屬短骨,排成兩排,每排有4塊。手骨近側從外向內依次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遠側從外向內依次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頭狀骨和鉤骨。8塊腕骨不是排在一個平面,而是掌面凹陷,共同構成腕骨溝。

掌骨

掌骨(metacarpalbones)有5塊,從外向內依次稱為第1~5掌骨,分為底、體、頭三部。

指骨

指骨(phalangesoffingers)屬長骨,共14塊。除拇指為2節指骨外,其餘各指均為3節。分別稱近節指骨、中節指骨和遠節指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