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陶行知紀念館

上海陶行知紀念館

上海市陶行知紀念館1986年10月18日正式對外開放,原館位於陶行知生前所辦山海工學團舊址,2002年遷入大華地區行知公園內。2003年1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為“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館占地3500平方米,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設有進行入團(隊)宣誓儀式等集體活動的場地和播放專題錄像、舉行各類專題學術報告會的多功能廳。在500平方米的展廳內,展示了陶行知先生生前各個不同時期的經歷,其中遺著、遺物、圖片約300多件,較為完整全面地反映了陶行知先生這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的光輝一生。紀念館對學生、教師團體參觀免費,學生個人參觀半票,同時可為青少年舉行18歲成人儀式、入團(隊)儀式等免費提供活動場地和幫助。

基本信息

展廳內容

上海陶行知紀念館上海陶行知紀念館

第一部分:清貧農舍——哥倫比亞大學(1891——1917)
陶行知出生在災難深重的舊中國農村。他家境清貧而自幼好學,由此打下了良好的國學基礎,並使他的思想感情從小根植於富有中華傳統的熱土。
輾轉進入金陵大學後,勤奮學習,熱心公益,關心時事。辛亥革命爆發,曾回鄉投身革命運動。後返校繼續學習,於1914年以總分第一畢業。
赴美留學深造,勤工儉學,刻苦攻讀,德、才、學、識日臻完善。於1917年學成回國,立志獻身教育事業。
青少年的陶行知完成了從徽州文化圈到金陵大學文化圈,再到哥倫比亞大學文化圈的跳躍與飛躍。

1. 家鄉就讀
2. 金陵求學
3. 美國深造
教育的本質——教育即生長
兒童為中心
教育即生活
學校即社會
做中學:1、疑難的情境 2、疑難的確立 3、解決疑難的假設 4、推斷 5、試驗

第二部分:南京高師——曉莊師範(1917——1930)

上海陶行知紀念館上海陶行知紀念館
主 題 語
在南京高等師範學堂任職期間,以提倡新教育為己任,連續撰文將世界教育新運動的新風、新潮輸入中國,努力促使中國教育匯入國際教育革新運動。
“五四”運動前後,自覺把爭取教育民主同爭取政治民主相交匯,支持學生並親自參與“五四”運動;繼承“五四”傳統,參與中國教育科學規範化之構思。
反對教育“因襲陳法,儀型他國”,大膽改革舊教育,主張改教授法為教學法,倡導“教學合一”,提議吸收女子入學,開創男女同學新風。
主持中華教育改進社社務,推行平民教育運動;從中國國情出發,發揚開闢精神與創造精神,創辦曉莊師範,推進鄉村教育運動,並將“教學合一”發展為“教學做合一”,形成了生活教育理論:“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第三部分:科學下嫁——山海工學團(1931——1938)
從日本歸來,精心撰寫專論,從中華民族之出路探求中國教育之出路,拓展生活教育思想,構築大生活教育觀。
“九·一八”、“一·二八”後國難當頭,為解除國難,救國救民,先後開展了科學下嫁運動、工學團運動、小先生運動、大眾教育運動和國難教育運動、戰時教育運動等,極大地豐富與發展了生活教育理論。
與共產黨人密切合作,深入勞苦大眾,閱讀馬克思主義著作。在推動全國救國會成立、促進團結禦侮、出訪宣傳抗日等活動中,開始 從民主主義向共產主義轉變。
一個新型的沒有圍牆的教育組織——山海工學團
山海工學團是陶行知試圖以工學團教育代替傳統的學校教育的一個偉大的嘗試。它將人民這一“生活者”主體的狀況作為工學團的依據,將工場、學校、社會打面一片,產生一個改造鄉村的富有生活力的新細胞。它是以生活區域的事為中心,既可以按職業特點,也可以按年齡組織的可大可小的學習文化知識,靠自己動手種田、做工賺飯吃的抗日救國的自強不息的新型學習型組織。
小先生場景
陶行知語錄:為學而學不如為教而學之親切。為教而學必須設身處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
山海工學團活動案例二則:
山海工學團的學習內容——六大訓練
普遍的軍事訓練
普遍的生產訓練
普遍的科學訓練
普遍的識字訓練
普遍的民權訓練

宣傳中國的教育和宣傳中國抗戰的國民外交使節
第四部分:育才學校——社會大學(1939——1946)
主題語
創辦中華業餘學校,成立生活教育總社,堅持團結抗日。
創辦育才學校,爭鳴創造之神,含辛茹苦為人民培育英才。
赴湯蹈火投身民主運動,創辦社會大學,大力倡導民主教育,為革命根據地輸送大批人才。
中華業餘學校
生活教育社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又一創造與實踐——育才學校
以社會為課堂的育才生活
大力發揚創造精神

第五部分:最後一百天——巨星殞落,四海同悲(1946年4月——7月25日)
雖名列國民黨黑榜“探花”,卻以“我等著第三槍”的大無畏氣慨,投身反內戰、反獨裁,爭和平、爭民主的革命運動。
成立生活教育社上海分社,幫助一些中國小創建育才式學校,恢復山海工學團,以演講、座談、讀書會等形式取代社會大學,將民主教育推向高潮。
為人民民主和人民教育事業鞠躬盡瘁,巨星殞落,四海同悲。
反內戰反獨裁的前驅,爭和平爭民主的鬥士
巨星殞落,四海同悲
第六部分:一代宗師,萬世師表,屬於中國,屬於世界
陶子以前無一陶子,陶子以後萬億陶子。陶行知逝世後,海內外對他有很高的評價,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始,海內外對陶行知研究又逐步擴展。

館藏文物

上海陶行知紀念館上海陶行知紀念館
這扇面上有陶行知先生親筆題的詩。“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教人民進步者,拜人民為老師。。。。” 這是陶行知先生曾經用過的筆、墨、硯。
上海陶行知紀念館上海陶行知紀念館
1939年底,陶行知與吳樹琴在育才學校編的一座碉堡中結婚.馮玉祥將軍送了兩塊表給陶行知夫婦以示祝賀。 表背面刻著"行知先生樹琴女士新婚之喜,共同奮鬥,弟馮玉祥敬賀,二八.十二.卅一"

圖片欣賞

上海陶行知紀念館 茶室
上海陶行知紀念館 辦公樓
上海陶行知紀念館 展 廳
上海陶行知紀念館 內景
上海陶行知紀念館 內 景
上海陶行知紀念館 茶 室
上海陶行知紀念館 茶 室
上海陶行知紀念館 內 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