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莘莊公園

上海莘莊公園

上海莘莊公園上海莘莊公園位於莘莊鎮莘浜路421號,東臨莘西路,北鄰莘浜路,南與西有郁家浜圍繞。全園總面積38785平方米。該園於1930年由楊氏種植果梅,原名莘野梅園,俗稱楊家花園,面積僅1.1萬平方米。1951年土改時歸公,由工務局園場管理處接管,並進行改建,改名為莘莊公園,後又經多次進行拓擴、改造,以芙蓉潭為中心堆築假山,建亭設橋,充實園景。

基本信息

位置

上海莘莊公園東臨莘西路、北鄰莘浜路、南與西被郁家浜圍繞,總面積38785平方米。

建立

上海莘莊公園 上海莘莊公園

上海莘莊公園於1930年由楊氏種植果梅,原名莘野梅園,俗稱楊家花園,面積僅1.1萬平方米。1951年土改時歸公,由工務局園場管理處接管,並進行改建,改名為莘莊公園,後又經多次進行拓擴、改造,以芙蓉潭為中心堆築假山,建亭設橋,充實園景,有了現在的規模。

花卉

上海莘莊公園 上海莘莊公園

上海莘莊公園內以梅為主,有梅樹四百餘株,梅樁四百餘盤,品種有三十餘種,其中雙碧垂枝綠萼、素白台閣、粉紅硃砂、變綠萼等為梅中珍品。每逢初春二月,滿園梅花綻放,花吐胭脂,白雪壓枝,暗香浮動,令人陶醉。園內植物種類較為豐富,古樹名木和珍稀樹種較多,以及1株高10餘米的柚樹,每年果實纍纍,姿態優美。八月桂花瓢香,盛夏荷花、睡蓮色彩繽紛,三曲橋蜿蜒其間,與廊、榭、亭組合成園中園,構成層次豐富多彩的景色。

擴建

上海莘莊公園 上海莘莊公園

上海莘莊公園位於莘莊鎮莘浜路421號,東臨莘西路,北鄰莘浜路,南與西有郁家浜圍繞。全園總面積38785平方米。該園於1930年由楊氏種植果梅

主景梅

上海莘莊公園 上海莘莊公園

園內以梅為主,有梅樹四百餘株,梅樁四百餘盤,品種有三十餘種。園內植物種類較為豐富,古樹名木和珍稀樹種較多,有8株胸徑40—50厘米的大龍柏樹、2株樹高25米的百年雪松、一株百年紫藤,以及1株高10餘米的柚樹,每年果實纍纍,姿態優美。八月桂花瓢香,盛夏荷花、睡蓮色彩繽紛,三曲橋蜿蜒其間,與廊、榭、亭組合成園中園,構成層次豐富多彩的景色。

歷史沿革

上海莘莊公園 上海莘莊公園

園址原系臨河灘地,面積16.5畝(1.1萬平方米)。民國23年(1934年)被松江縣泗涇鎮楊昌言租賃種植果樹,名莘野梅園(又名果梅園),俗稱楊家花園。業主在園西北建造一座面積為215平方米的磚木結構平房,將園南部原有的一段河道改建成600平方米的荷花池。園內以種植果梅為主,還有少量桃、李、杏、柿、桔,並種植了一些龍柏、香椿、雪松等庭院樹。 民國32年果梅園被日軍占用,抗日戰爭勝利後又被國民黨政府特工部門占用。1951年7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市工務局園場管理處接管該園。1952年初將籬笆門改建成木製大門,在園內鋪設草坪,栽植牡丹、紫薇、丹桂、櫻花等樹木和草花,同年以莘莊公園名稱開放。此後的20多年中,曾數次調整了綠化布局和進行局部改建。1958年從虹橋路原蒼奇種植場移入一些梅樹、黑松、平頂松。1962年又從上海縣種畜場移來一些香樟。1974年由上海縣革命委員會投資,沿河砌石駁岸,改籬笆為磚牆,園門從園北移至園東。在園東北挖了一個面積為30平方米的睡蓮池,將出土堆山,在其上種植花木。在園南端將郁家浜的一段河頭築成池,並與原荷花池溝通,上架小橋。1986年在荷花池畔建石亭。

上海莘莊公園 上海莘莊公園

1984年經上海市基本建設委員會批准擴建公園,徵用莘莊鄉青春大隊小西街生產隊土地39.66畝(2.64萬平方米),調撥公地和其他國有單位土地共5.91畝(3940平方米),動遷農戶、城鎮居民27戶。

擴建工程由上海市園林管理局設計室負責總體規劃設計,上海縣七一市政工程隊和江蘇省吳江縣第二建築公司平望工程隊施工。擴建工程包括開挖芙蓉潭和以出土堆山,新建梅苑、牡丹園、兒童樂園、暗香亭、方亭、鎖角亭、苗圃溫室,將併入園中的原游泳池改建成金魚池。工程於1985年2月動工,投資額為177萬元,1990年4月底基本完成。

園景介紹

擴建前的公園只有梅花一大特色,擴建後以面積為1700平方米的芙蓉潭為中心,沿潭設定亭、榭、假山,構成層次豐富多彩的景色。

梅園

位於園東,面積約1600平方米。園中有春梅15種120餘株,其中珍品有綠萼梅、紅梅、宮粉梅、硃砂梅、江梅、玉蝶、素白台閣等。在梅園中間種了一些桂花。西南角有華亭,高3.5米,面積14.9平方米。亭圓形,石結構,六柱攢尖頂,檐上刻人物浮雕。亭內設石凳,亭旁植桂花、油茶、黑松、梅花、楊梅。

荷花池

位於園東南,原有面積1200平方米,後與郁家浜一段河道相連,擴至2000平方米。池內植荷花,池上架鋼筋混凝土結構小橋。池邊一角植黃馨、木香、紫藤,池旁黑松林立。池北一株雪松高20米,胸徑67厘米,剛勁雄偉。

睡蓮池

位於園東北,面積約30平方米。池岸線曲折,湖石駁岸,池邊石路旁亦散置湖石,形狀千姿百態。池中睡蓮多種,色彩繽紛。池邊小土山上種植花桃、李、梅、含笑、臘梅、紫薇。

梅苑

位於園西,是一個以牆垣和曲廊圍成的園中園,面積286.25平方米。苑東為廊榭組合建築。曲廊面積39平方米,磚木結構,小青瓦拱頂,仿方磚水泥地坪,西面是廊柱,東面是花格牆。廊東南端聯苑門,北端接水榭。榭為長方形,磚木結構,小青瓦歇山頂,四角上翹,面積52平方米。榭中央有座照壁,以12根暗紅色圓木柱支撐屋頂,柱上有木掛落。榭兩邊設水泥凳和扶靠,地面為仿古方磚水泥地坪。榭前有面積32.34平方米的平台,台上石護攔柱雕十二生肖像。苑西臨水,有三曲橋與外相連。苑內遍植梅花,間植茶花、羅漢松、龍柏等。

梅山、暗香亭

位於芙蓉潭南端。梅山高3.5米,山頂的暗香亭為木結構,青色筒瓦攢尖頂,六角上翹,面積7.68平方米,亭內環設混凝土扶王靠。亭四周及環山廣植梅花、臘梅。

盼亭

位於芙蓉潭西北岸,與梅苑水榭隔湖相望。亭為木結構,四柱,小青瓦攢尖頂,翹角,面積11.56平方米。亭東有大草坪,亭旁植垂柳、桂花、龍爪槐。

鎖角亭、金魚池

位於公園東南。亭扇形,木結構,十柱,小青瓦歇山頂,兩翹角,面積63.36平方米,亭內設暗紅色木凳及扶靠。亭旁植龍柏、香樟。亭南的金魚池由原游泳池改建而成,面積375平方米。池內植睡蓮,紅鯉魚戲水池中。

綠化種植

園內以梅為主,植物種類較為豐富,古樹名木和珍稀樹種有7種21株。園東北角有8株大龍柏樹,樹高18~20米,胸徑0.2米。睡蓮池西面有2株並肩而立的赤松,胸徑均0.3米,樹頂平展,樹冠像一把打開的巨傘,形態奇特。

園東北角有一株百年紫藤,藤圍1.2米,數條徑粗0.1~0.15米,占地21平方米。園北部的1株柚樹,高10餘米,胸徑0.25米,多年來一直平安越冬,每年果實纍纍。園內的7株楊梅樹高6~8米,胸徑0.2~0.3米,年年結果。

園內有桂花80株,有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等品種。園內植紫薇130餘株,有銀薇、紅薇等,其中不少樹齡較長,姿態優美。全園共有樹木53科117種2790株,喬木與灌木之比1∶0.63,常綠樹與落葉樹之比1∶0.59。

公園原有一處約120平方米的小苗圃,1985年又建一處2000平方米苗圃,共有溫室180平方米,塑膠大棚約300平方米。圃內育有花卉35種,年產草本花卉4000餘盆,樁景、木本盆花2000餘盆。

設施與交通

園內設售品部。遊樂設施有電動機車、充氣彈跳、小火車、遊艇、雙人腳踏艇、電動碰碰船、電動搖擺遊樂設施等。

地址

閔行區莘浜路421號

交通

乘150、166、700、756、953、莘車線、 莘龍線、莘松專線、閔行20路在莘松新村站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