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饃

上海花饃

上海花饃的由來上海花饃距今已有百餘年歷史,鼻祖是被稱為“面人趙”的上海著名麵塑藝術家趙闊明。 他從19歲開始捏麵人,25歲便和北京東城的湯子縛齊名,在全國各地小有名氣,32歲時被稱為“面人大王”。 本世紀30年代他到上海時和上海民間麵塑藝人潘樹華結下淵緣,經過細緻專研、取長補短,趙闊明的技藝得到了進一步提高,最終成為了全國著名的麵塑藝術家。

上海花饃的由來


上海花饃距今已有百餘年歷史,鼻祖是被稱為“面人趙”的上海著名麵塑藝術家趙闊明。趙闊明是北京人,出身平寒,從小賣苦力,閒時喜歡打拳和唱戲。他從19歲開始捏麵人,25歲便和北京東城的湯子縛齊名,在全國各地小有名氣,32歲時被稱為“面人大王”。本世紀30年代他到上海時和上海民間麵塑藝人潘樹華結下淵緣,經過細緻專研、取長補短,趙闊明的技藝得到了進一步提高,最終成為了全國著名的麵塑藝術家。
上海花饃被稱為"立體的畫,無聲的戲",分為用於收藏和食用的兩種,用於收藏的麵塑通常用精麵粉、糯米粉、防腐劑及香油等製成,而用於食用的麵塑則用澄粉、生粉等製成。上海麵塑的代表作有“觀音”、“五子戲獼猴”、“捉迷藏”和“白求恩”等,真可謂“中國雕塑”,深受遊客們的喜愛。

上海花饃的特點

上海花饃的顏色豐富,體積較小便於攜帶,材料便宜因而製作成本比較低廉,麵塑的人物形象逼真自然,神態生動,色彩鮮明艷麗,使面人長期保存不霉、不裂、不變形同時不易褪色,有利於長期收藏。
製作過程:
1、將麵粉發酵揉勻成麵團;
2、要經過搓、捏、切、剪、壓等做出形狀;
3、待形態各異的麵團做好就可放入蒸籠;
4、上籠蒸熟後進行點睛、畫羽、著色;
5、將做好的麵塑沙棘枝條尖刺上就成了。
麵塑風俗:
麵塑在人生儀禮中一般是以食的面目出現的,是研究民間文化的一種不可忽視的資料。
1、滿月風俗
滿月時麵塑頗為講究,據說有些地方孩子滿月那天做外婆的要做一個直經尺余的麵塑,上面要雕畫著精細的十二屬相造型,孩子屬什麼就在那個屬相上點一個紅點,謂之“點頭腦”,分給來探望慶賀的親友吃,取免災之意;
2、周歲風俗
孩子周歲時也要做相似的十二屬相,造型隨地方而變;
3、迎娶風俗
晉北風俗,迎聚之日早晨,新郎新娘各自吃一對“歡魚吉兔”,洞房門頂上放一對用紅線連在一起的面兔,象徵玉兔金緣。兔的本意為虎,是民間鎮宅驅邪的護佑之神。 它大部分造型是玉兔馱仙桃或金魚背石榴,造型生動,五彩繽紛,形成強烈感人的藝術效果,增強了喜慶的氣氛,使民間婚禮風俗更豐富多彩,是民間藝術的精粹;
4、賀壽風俗
當老人們年至花甲,晚輩們要做漂亮的“大壽桃”以祝願老人健康長壽,表達對老人們的孝敬之心。 5、祭祀風俗 祭祀中的主要麵食供品視親近程度不同而有所區別,直系的兒孫之輩所做的叫饅頭,在上面飾以簡潔的花瓣並插上棗花,其他親朋則敬奉類似蛇盤般較小的麵塑,在逝者的供桌上摞起來,每5個擺成一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